“我是為你好”,一句話帶來的委屈,足以扭曲父母子女關係

西遊記裡,唐僧的緊箍咒讓孫悟空頭疼又反感,還無可奈何。生活中,做父母的也有一句“緊箍咒”經常掛在嘴邊。

“我是為你好”,對孩子來說,這句話效力並不遜於“緊箍咒”。一樣地讓人頭疼、反感、無可奈何。父母經常會利用它,理直氣壯地剝奪孩子的權利。

聽到這句話,孩子會本能地感覺不舒服。

這不,前幾天孩子媽媽一句“為你好”,把女兒氣的哇哇大哭。

“我是為你好”,一句話帶來的委屈,足以扭曲父母子女關係

女兒在上小學。週末,老師佈置了一篇作文作業,題目是“我想成為的人”。

週一放學回家,她一路邊走邊哭,一張小臉蛋上眼圈紅紅的,十分惹人心疼。細問之下才知道,惹禍的正是那篇作文。

翻開作業本,“我想成為一位農民”幾個大字首先映入眼簾。

快速地看完內容。句子比較稚嫩,畫面卻出乎意料的唯美。她想象中的農民生活裡有田野、麥穗、葡萄藤,有貓、有狗、有羊群。

“這是把動畫片裡的鄉村世界搬進作文裡了。”我這樣想著,卻也能在字裡行間裡看出她對這樣生活的嚮往。

正在想著是不是因為她寫的太脫離實際了,才被老師批評。小丫頭已經告知了答案。

“老師說我應該樹立更遠大的理想,努力成為一個偉大的人……同學們都笑話我寫的作文。”她聲音糯糯的,但也總算說明白了事情的經過。

這時候,站一旁的媽媽來了句:“老師批評也是為你好,讀書就應該有出息。”

聽到這句,小丫頭更傷心了。嘴巴一憋,“哇”的一聲就哭了出來,眼淚“吧嗒吧嗒”往下掉,場面看了惹人憐惜。

我趕緊瞪了她一眼。

思慮再三,還是決定給老師打電話。

“我是為你好”,一句話帶來的委屈,足以扭曲父母子女關係

望子成龍,是父母、老師對孩子的一種美好期許,樹立遠大志向,是成年人洞悉世事後對孩子提出的要求。但是在我看來,孩子的志向應該是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上的,不應該是踩踏在孩子的夢想上。

學生時代,孩子只要完成一個學生應該盡到的義務,努力學習就可以了。至於未來,不論她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農民,工人、白領、企業家、科學家,只要她願意,都可以。

我是為你好,我不會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就如同自小我就很討厭爸爸媽媽說這句話一樣,我不會用這樣藉口,剝奪女兒的權利。

經歷過,更瞭解這句話的殺傷力。它就像一把鋒利的刀,一次次舉起,揮砍,可以斬斷孩子和父母之間所有的羈絆。

父母與孩子之間反目成仇、成為陌路的例子,屢見不鮮。

北大學霸吳謝宇弒母案件,過去很久,依舊難以讓人完全釋懷。

二十年的養育之恩,自身也有大好前程,這麼多顧忌也沒有阻止他向母親揮下屠刀。

事後爆料,吳謝宇從小就被嚴格要求,各個方面都要符合規範才會讓滿意。

對很多做父母的來說,把“監控”孩子當成理所當然的事情。

在前有“我是為你好”圍追,後有“不聽話的壞孩子”堵截下,孩子除了乖乖“投降”,別無選擇。

“我是為你好”,一句話帶來的委屈,足以扭曲父母子女關係

其實,我是為你好,這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為餓了的人加衣,為吃飽的人餵食,一樣可以說成是“為你好”,但是這種“好”,真的不被需要。

對孩子來說,它只是父母老師以監護者、教導者的身份理直氣壯剝奪孩子權利的藉口。也是壓在孩子心理防線上的一根根稻草,直到有一天徹底壓死駱駝。

上海17歲男生被母親責罵後跳橋身亡;

四川自貢16歲的男孩放火燒家後,跳樓墜亡;

陝西旬陽高二女生從教學樓五樓跳下身亡

江蘇南通15歲學生跳樓身亡;

……

來自英國雜誌《經濟學人》統計數據表明,中國青少年自殺率居全球第一。

這些年紀輕輕就結束生命的背後,有多少句“我是為你好”?

這樣“過界”的好,造成多少孩子委屈的童年,扭曲的父子、母子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