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屢登上新聞頭條的布魯氏菌病,到底是怎樣一種疾病?

2019年12月6日,蘭州市公告了一起布魯氏菌病隱性感染事件,截止12月6日12時,已檢測263人,其中抗體陽性65人。到了12月7日下午,血清檢測陽性者已攀升至96人,均為隱性感染。


屢屢登上新聞頭條的布魯氏菌病,到底是怎樣一種疾病?

12月10日,黑龍江衛建委發佈消息,在黑龍江省農墾總醫院、哈獸研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時發現布魯氏菌抗體陽性者13人,其中布魯氏菌病確診病例1例、疑似2例、隱性感染10例。


布魯氏菌病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很多人都沒聽說過這種病,為什麼近日它卻屢屢登上新聞頭條呢?

何為布魯氏菌病?

布魯氏菌病(以下簡稱為“布病”)是一種由布魯氏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傳染病。所謂“人畜共患”,是指人和牲畜(主要是羊、牛等)都有可能得病,在人體發病又稱為地中海熱、波狀熱、馬爾他熱。染病的牲畜是人間布病的主要傳染源,人通常接觸患病的牲畜及其產品或其汙染物後而感染布病,人與人之間不會傳播。


布魯氏菌屬是一組微小的球杆狀革蘭陰性菌,長0.6~1.5μm,寬0.3~0.6μm,無芽孢、鞭毛、莢膜。對營養要求高,最適生長溫度是37度。

布魯氏菌可分為6個種19個生物型:羊種菌(3個型),牛種菌(8個型),牛種菌(8個型),豬種菌(5個型),綿陽附睪種菌、沙林鼠菌及犬種菌各一型。


1887年首次證實布魯氏菌為該病的病原體,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20世紀30~60年代,布病在世界範圍有較大流行,都人畜都曾造成很大的危害。我國布病疫情在上世紀80~90年代得到較好的控制,發病率低至0.02/10萬,90年代中後期疫情有所回升,2003年人間疫情發病率達0.48/10萬。


布病的臨床表現

布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法定報告的乙類傳染病,傳染期多為1~3周,急性期(6個月內)多表現為發熱、乏力、多汗、肌肉關節疼痛及肝脾淋巴結腫大,慢性期(大於6個月)主要表現為關節損害。


屢屢登上新聞頭條的布魯氏菌病,到底是怎樣一種疾病?

典型的臨床表現包括:

1. 發熱

發熱多發生午後或夜晚,熱型不一,變化多端,典型表現為波狀熱,也可能是不規則熱,可伴寒戰,又稱為波浪熱、地中海弛張熱、馬爾他熱。


布病患者在高熱時神志清醒,痛苦也較輕,反而在體溫下降後自覺症狀惡化,這是它和其他發熱性疾病不一樣的地方。

2.多汗

急性期出汗尤其突出,可溼透衣物甚至被褥。

3.肌肉、關節疼痛

急性期常表現為全身肌肉多發性、遊走性大關節疼痛。慢性期患者可出現脊柱慢性病變,如腰椎出現的疼痛、畸形、功能障礙。


4 乏力

幾乎所有病例都出現明顯的乏力症狀,所以布病又有“懶漢病”之稱,慢性期患者乏力症狀更明顯。


屢屢登上新聞頭條的布魯氏菌病,到底是怎樣一種疾病?


5.肝脾淋巴結腫大

大多數患者急性期可出現肝、脾及淋巴結腫大。部分男性患者出現睪丸炎,女性患者可出現卵巢炎,少數嚴重病例甚至出現心、腎和神經系統損害。


布病是怎麼傳染的?

對於老百姓來說,最想知道的可能是布病是怎麼傳染的?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避免感染布魯氏菌?讓我們詳細瞭解一下布魯氏菌的貯存宿主、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等流行病學因素。

1. 貯存宿主和傳染源

布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病,病原菌是從首先得病的牲畜傳染給人的,那麼哪些動物可以感染布魯氏菌呢?


自然界中布魯氏菌的貯存宿主多達60多種,但是最常見的的羊、牛、豬這幾種。布病通常先在家畜或野生動物中流行傳播,然後再波及與之密切接觸的人群。在我國,大部分地區羊是主要傳染源,部分地區牛是主要傳染源,南方省份豬是主要的傳染源,鹿和犬是次要傳染源。


2.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

人體主要通過皮膚粘膜、消化道及呼吸道等途徑感染布氏菌,跟人的職業、飲食、生活及生產習慣有關。含布氏菌的食品或汙染物都可成為傳播媒介,比如病畜的肉產品、乳產品、內臟、病畜流產物及被病畜排洩物汙染的土壤和水體等,牧民、牲畜養殖戶、飼養員、擠奶工、屠宰工、獸醫、皮毛加工銷售相關人員等是布病的高危人群。


屢屢登上新聞頭條的布魯氏菌病,到底是怎樣一種疾病?

蘭州市發生的這起布病聚集感染事件就是因為職業接觸引起的,布氏菌抗體陽性的人員都是蘭州獸醫研究所的實驗人員,在工作中經常接觸牛羊等動物,容易通過皮膚粘膜接觸或氣溶膠經呼吸道吸入而感染。人群普遍對布氏菌易感,感染率跟與傳染源密切接觸的頻率及程度有關。


3. 影響傳播流行的其他因素

牧民、牲畜皮毛及乳肉製品加工人員感染率比一般人高。青壯年是主要勞動力,相對而言接觸病畜比較頻繁,因此感染率比其他年齡組高。羊種布氏菌流行有明顯的季節性高峰,北方牧區人群發病高峰在4~5月,夏季的時候,由於剪羊毛和乳製品加工等生產活動增多,也會出現一個發病小高峰。


由於牛羊在各地區的分佈不一樣,一般來說,布病發病率有以下地區分佈特點:牧區>農村>城市。牧區牲畜多,人跟牲畜接觸頻繁,感染機會也比較多,但是另一方面,牧區面積遼闊,人口密度低,居住分散,因此也很少集中爆發。在農村或半農半牧地區,由於居住密集,反而容易出現點狀暴發流行。城市布病患者則多見於皮毛、乳肉加工企業及城郊養畜戶。


普通人群如何才能跟布病“絕緣”?


屢屢登上新聞頭條的布魯氏菌病,到底是怎樣一種疾病?

既然布病是從牛羊等牲畜傳給人類的,大冬天牛羊肉火鍋還能繼續愉快地吃嗎?

一般人群是很少機會接觸到牛羊等牲畜的,布病的發病率很低,通常為十萬分之零點幾的水平,而且不會人傳人,所以完全不用擔心布病疫情蔓延到自己身上。但是要注意三點:

1. 牛羊肉一定要徹底煮熟後才吃,喜歡擼串的也要烤熟烤透。


屢屢登上新聞頭條的布魯氏菌病,到底是怎樣一種疾病?

2. 不要購買來路不明、未經檢疫的牛羊肉製品。

3. 生奶以及未經消毒檢疫的可疑奶產品不要飲用,街頭現擠現賣的羊奶、牛奶之類最好不要圍觀。


當然,布病是一種可防可治可控的傳染病,如果近期有牛羊牲畜密切接觸史,或者進食了不衛生的乳肉製品,出現發燒、乏力、肌肉關節痛等疑似症狀後,及時到醫院就診治療便是,沒有必要過度恐慌。


(圖片來自網絡)


#2019算數健康大會##清風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