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郭敬明立于不败之地的,是他的「政治正确」

这两天,全网最受争议的综艺话题,莫过于《演员请就位》了,郭敬明在第2期中“出圈”的辩论表现,令无数网友义愤填膺,纷纷心疼被闭麦、被内涵、被反复cue到、再屡屡被怼的李成儒老师,恨不得亲自下场手撕,替他讨回公道。

让郭敬明立于不败之地的,是他的「政治正确」


大家开始各种复盘分析,各种拆解郭敬明使用了哪些诡辩套路,像是偷换概念、转移话题、无关辞藻堆砌,等等。


文章视频看得都很过瘾,算是出了口气,有种“原来大家跟我看法一样,我就放心了”的感觉。


但不得不说,虽然事后狙击很爽,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专业辩手,而且还是在那种针锋相对的情况下,想要快速识别出来对方的逻辑漏洞真的很难。


况且李成儒老师当时被再三侵犯,情绪不稳定,气到上头,这可不比事后慢慢条分缕析:是偷换概念还是本质性错误?一般人连发现他的诡辩都难,何谈予以反击?


所以,即便吸取了第一季的教训,准备了整整一季,李诚儒老师第2季还是被怼的哑口无言,如坐针毡、如鲠在喉、如芒刺背。


那怎么办呢?


其实,我们如果能进一步深入分析,就能发现,不论郭敬明采取的是哪种诡辩技巧,其归根结底只有一点,记住这一点就行了:

他善于利用「政治正确」的命题。


政治正确的特点在于:你无法从正面反驳。

你不能直接说:“你这个观点是错的”,因为政治正确的命题都是大众所认定和接受的。


由此导致,你只能从隐藏的因果关系、逻辑推理等复杂的方式去分析是否成立,可一旦这么做了,临场你就容易陷入混乱,像李诚儒老师那样,只能用表情来体现内心的迷茫……

让郭敬明立于不败之地的,是他的「政治正确」


一、郭敬明的「政治正确」。

所谓「政治正确」, 指的是要态度公正,要避免使用一些冒犯和歧视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的用词,或施行歧视弱势群体的政治措施。


政治正确的初衷,是为了追求公平、平等,反对歧视,对少数和弱势群体予以保护,而且要求这种正确性在用词、观点、立场上均有体现。


以郭敬明为例,在《演员请就位》中,那段最为激烈的讨论里,郭敬明提出了三个政治正确的命题。

  • 第1个命题: 我在表达自己,允许个人审美不同
  • 第2个命题: 差的学生你也要教,甚至付出更多努力
  • 第3个命题: 存在即合理,百花齐放才有意思

这三个命题都是典型的「政治正确」,因为你单看这3点,都是我们观念中无条件支持的。

也正因为这三个命题的政治正确,是普遍价值观所提倡的,你无法从「正面」反驳。


因为你不能说:

  • 1:你不能表达自己,有些人的审美就是不行
  • 2:有的差生完全不该教
  • 3:不允许有些存在,有些花没资格绽放

你要真这么说,那观众肯定会觉得:你整个人都有问题,你价值观都歪了,歧视少数人,不能容忍弱势群体,简直是希特勒!


所以郭敬明非常善于利用政治正确的东西,为自己诡辩,这样对手只能吃哑巴亏,无法予以正面反驳,因为他必须认同你所提出的这些「政治正确」的观点。


我们回看最强大脑中郭敬明与魏教授之间的冲突,也是一样的。

本来两人针对科学的争论,因为魏教授一时气话:“怎么感觉和一个女人吵架一样”,演变成了关于女性的争论。

让郭敬明立于不败之地的,是他的「政治正确」

此话一出,郭敬明立刻找到突破口,在科学权威上没有说服力的他,于是能理直气壮的愤而离席,因为他知道,女人与男人的平等问题,女性的歧视问题,在现代已经是一个很敏感的而且政治正确的问题。


魏教授本人有没有真的歧视女性已经不重要了,他的“用词错误”已经让他失去了本来的舆论优势。


所以,当一个人用政治正确的话术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他背后站着的其实是大众的价值观,几乎是不可否认的。


一旦搬出了政治正确的东西,你都不能轻易的进行正面反驳,因为一不小心就容易背上歧视的大帽子。


这也就是为什么,主持人大鹏也被他的「政治正确」给带歪了,迷迷糊糊地就跟他站队,落得一片骂声。

这同样也是为什么,李诚儒老师,没有正面否定他,只能拿“小小年纪”来发泄情绪。


二、「政治正确」的缺陷在于不分情境

根据前面我们分析的,政治正确的命题似乎在任何时候提出来都是对的,用来当做论据简直无可反驳。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

一切生命都值得被尊重。

像这样一句话,我们应该都觉得是正确的对吧?


那我现在拿着这句话,去指责一个捏死蚂蚁的人,说他:不尊重生命,没有爱心。


是不是也无法正面反驳?


因为逻辑上没毛病啊!蚂蚁确实是生命的一种,如果一切生命都值得被尊重,那么蚂蚁的生命也应该被尊重,而捏死蚂蚁的行为自然是不尊重生命的。


但你是不是感觉,说不上来哪里奇怪?

因为我们可能都捏死过蚂蚁,但我们依然认为自己是有爱心的。


这就是郭敬明给我们的感觉,他说的都是对的,但就是哪里很奇怪。


因为「政治正确」毕竟不是真理,并不是在任何情境下都正确,都成立。


还是以“一切生命都值得尊重”这个命题来看:

当情境变为法律制裁死刑犯的时候,我们能说法律不尊重生命吗?明明死刑犯也是生命啊。

肯定是不能的,因为在此之前是他先伤害了别的生命,他先违背了这个命题。


由于这个案例比较极端,所以大家能够第一时间反映出来情境不同。


那么我们再回看郭敬明在演员请就位中的表现,他也是只在自己的情境下使用「政治正确」的命题。


为了支持自己独特而任性的选择,他说要允许个人审美不同、要教差生、存在即合理要让百花齐放,所以他认为这三个政治正确的命题是支持自己观点的。


但实际上,他自己也违背了,因为:

  1. 他不允许李成儒老师的主流审美;
  2. 他打压了好的学生;
  3. 他否认演技的存在更合理、只让颜值的花开放。

李诚儒老师说的每句话他都要反驳,从根本上他就没有做到自己所要求别人做到的“包容”。


他把公平当做武器,去武装自己,却践踏了别人的公平。


所以李成儒老师平复了情绪、回归理性之后,在后台采访时,就指出了这一点。

“你可以借口说我鼓励那些演的差的,那你怎么就打击了那些演得好的呢?”

让郭敬明立于不败之地的,是他的「政治正确」


三、政治正确的矫枉过正

我们会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放到在李成儒老师的情境里,郭敬明这三个政治正确的话术,同样适用。


我们试着交换模拟一下:

  • 郭:要选颜值高的,不能只选演技好的。
  • 李:我喜欢演技好的,你要允许个人审美不同。
  • 郭:要考虑差生的潜力,不能只以演技评判。
  • 李:演技至上这事,存在即合理。
  • 郭:要鼓励小鲜肉,浇灌它才能开花
  • 李:年长的花也是花,要百花齐放。

逻辑上没毛病,但是!


你会发现,这话由郭敬明说出来更有说服力,为什么?


因为政治正确的出发点虽然是公平和平等,但主要是为了维护对少数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公平,即便政治正确客观上明明包含了主流群体,但主观上这种公平还是对少数群体有倾向性,因为公众都默认了——少数群体和弱势群体更需要帮助和同情。


这种天然的倾向性,使得少数和弱势的群体得到保护,部分人甚至利用这种倾向“为自己撑腰”。


回看郭敬明:

  • 首先,且不谈他的个人能力如何,他的选择不合主流,属于极少数群体。
  • 其次,当三位更专业的导演统一意见,在这个对阵上郭敬明就处在了表面上的弱势地位。
  • 再加上李成儒的暴脾气和不好惹的形象,此时扮演一个被排挤、又不被承认的角色,对郭敬明是有优势的。

政治正确在这个时候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因为他太知道大众对于保护弱势和少数的直觉和执着了,屡试不爽。

于是,不论发表什么观点,遇到多大的反击,他只要拉回到“这是他个人小小的意见,虽然不被认可,但要允许他说出来”,就难以让他闭嘴,否则就是封杀、就是独裁。

让郭敬明立于不败之地的,是他的「政治正确」


这其实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当政治正确的天然倾向性越来越明显,有心人会加以利用,于是衍生出了我弱我有理的心理暗示,导致了很多社会问题。


比如,我们要尊老爱幼,这是再正确不过的一件事儿了,但这也让许多人:

面对碰瓷的老人,只能哑巴吃黄连;

面对熊孩子的破坏力,只能选择不计较。

因为大众的第一反应,会自然而然的站在弱势群体那一边,所以真相不太重要,只能自己吃亏,毕竟没有人想带上歧视的大帽子,没有人敢“恃强凌弱”。


于是在政治正确的命题下,原本的强者变成了弱者,而原本的弱势却成为了强势。


这种强势、弱势的地位互换,在以言论自由为傲的美国,其实演变得更激烈。政治正确的力量,已经强大到让他们的言论不自由了:

不能说“失业者”,而要说“ 非自愿赋闲的人”;

不能说“ 残疾人”,而要说 “肢体受到挑战的人”;

用词错误,就是政治不正确,就是歧视弱势群体。

美国的政客们说错一个词,只要含有一点可能解读为“歧视”的意味,就会被赶下台。


所以你看,李诚儒的一句“小小年纪”,就炸出来了“小小年纪”的大鹏,敏感的“弱势群体”都是这样不分情境然后急不可耐的高举平等的大旗为自己呐喊。

让郭敬明立于不败之地的,是他的「政治正确」

曾经挺好的女权运动,演变成“女拳”,谁说不是这种看似平等的「政治正确」的副产物呢?


其实,郭敬明不是个例,在如今资本大行其道、演技不被看好的市场情况下,他其实才是真正处于强势地位的一方,但他依旧扮演被排挤、不被认可的“小人物”角色,是因为他知道这样做,才能牢牢占据舆论高地,抢夺政治正确的红利。

面对这种反向倾轧,现实多的是无奈。


当「政治正确」的善意,被既得利益者利用,原本无心的举动,就能被任意解读,给对方戴上歧视的高帽。如果这个解读者还拥有权力,就等是举着正义旗帜的对无辜的人行使生杀大权。


不得不说,「政治正确」的出发点是好的,我们也确实应该对弱势群体有着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但当政治正确的倾向与事实真相或者其他原则产生冲突时,我们对原则的把握是否要一味让位于「政治正确」?

让郭敬明立于不败之地的,是他的「政治正确」

如何排这个优先级呢?这是值得你我思考的问题。这样的存在,究竟合不合理,你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