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百姓的娛樂傳承活動:安排百戲無虛巷,開闢重關不鎖門

引言

戲曲是中國的國粹,也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雜技是現代人比較喜歡的一種表演方式,通常以難度高、技藝精湛博得觀眾的青睞。原本這是兩種不同的藝術表現方式,但在一千多年前,它們被歸類於一種藝術,那就是百戲。

百戲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內容也是極為豐富,尤其是唐代百戲,更是一鳴驚人。唐代也因此成為百戲發展比較繁榮的一個重要時期。唐百戲內容繁多,包括戴竿、角抵、幻術、歌舞戲等,受到各個階層的喜愛。唐代百戲的發展繁榮也向我們展現了唐代大一統帝國博採眾長、兼容幷包的精神面貌。

唐代百姓的娛樂傳承活動:安排百戲無虛巷,開闢重關不鎖門

樂舞百戲

一、起源於先秦,繁榮於漢代,興盛於唐代的百戲展現著古代人們娛樂活動的發展歷程

百戲繁榮於唐朝卻並非起源於唐代。早在先秦時期,百戲就已經處於萌芽階段了。到了周代,散樂才開始出現。

《周禮·春官·宗伯第三》記載道:

旎人掌教舞散樂,舞夷樂,凡四方之以舞仕者屬焉,凡祭祀、賓客、舞其燕樂。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水平大大提高,經濟得到發展,市民階層娛樂活動越來越豐富。《史記·蘇秦列傳》記載:

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彈琴擊築,鬥雞走狗,六博蹋鞠者。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磨,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如雨。家殷人足,志高氣揚。

《史記》中記載的鬥雞、走狗都是百戲中的其中一種形式,也就是現代所說的雜技。

先秦時期的百戲除了這些雜技還有角抵、投壺等。春秋戰國時期,除了雜技等一些娛樂活動,也相繼出現一些為了逗樂觀眾或者含有諷刺意味的表演活動。先秦時期是古代百戲發展的萌芽時期,為後來百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到了秦代,百戲開始進入發展時期,以角抵為例。角抵在秦朝得到發展,並且盛行起來,甚至還在宮廷傳播開來。秦代特殊的時代環境促進了百戲的發展。

漢代建立了大一統帝國,強大的政治經濟為漢代百戲的發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這樣的大帝國自然也少不了外交,幾次出使西域也帶來了西域的雜技表演。中西合璧同樣擦出了火花。漢代百戲形式豐富多樣,又變化無常。漢代開創了百戲兼容幷包的先河,是百戲發展繁榮的第一個重要時期。

唐代百姓的娛樂傳承活動:安排百戲無虛巷,開闢重關不鎖門

漢百戲

魏晉南北朝時期,百戲可謂時運不濟,命途多舛。只能在夾縫中生存。這一時期,因為百戲與儒家禮樂制度不融,再加上重雅輕俗觀念的根深蒂固,所以導致百戲遭到打壓。不過也正是因為這一時期處於混亂時期,客觀上促進民族融合,也為百戲的發展注入新鮮血液。雖然百戲的發展遭到統治階級的打壓,但百戲並沒有因此消失,而是推陳出新,展現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在繼承原有的一些內容之外,還出現了新形式,如佛家幻術和歌舞戲等。

隋朝隋文帝是一個勤儉持國的皇帝,他認為百戲排場盛大奢華,與自己奉行的勤儉治國的理念相悖,所以下令廢黜百戲,遣散從事百戲行業的人員。到了隋煬帝執政時期,隋煬帝與自己父親恰好相反,隋煬帝是一個喜歡享樂的皇帝,為了展現國家的富裕,不僅在全國大興百戲,還將百戲作為外交策略,多次在迎接外交使臣的宴會上進行表演。隋朝百戲的發展為唐代百戲的繁榮拉開序幕。

唐代百姓的娛樂傳承活動:安排百戲無虛巷,開闢重關不鎖門

樂舞百戲

百戲歷經幾百年的演變,無論在表演形式上還是表演內容上都呈現出豐富多彩的一面,水準也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唐朝百戲進入第二個繁榮時期並將原本的百戲與外來文化融合了起來。

二、從統治者開始到社會各界人物的認同和推崇,百戲的繁榮是時代的產物

從百戲經歷過的這些朝代我們可以看出,百戲的發展依靠的是國家的統一和政治的穩定。唐代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幾個大一統的時代,唐代建立之後,經過幾代皇帝的勵精圖治之後,逐漸繁榮起來,政局穩定,國家統一,人民安居樂業為百戲的發展提供了和平安定的大環境,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從事百戲行業的人員才能專心研究技藝。

當然了,這樣的大環境下,統治者也比較重視這種娛樂活動,甚至有些統治者身體力行,對百戲的痴迷程度超過了普通百姓,比如唐玄宗李隆基就喜歡百戲中的馬球遊戲。晁說之曾作詩形容唐玄宗因為痴迷馬球而荒廢朝政。

唐代百姓的娛樂傳承活動:安排百戲無虛巷,開闢重關不鎖門

唐代百戲

閶闔千門萬戶開,三郎沉醉打球回。九齡已老韓休死,明日無復諫書來。

這些推崇百戲的行為與以往統治者反對這種活動不同,所以唐代百戲得到飛快發展離不開統治者的推崇。

雄厚的經濟實力同樣為百戲的發展提供了保障。唐代經濟繁榮促進百戲發展主要表現在兩個地方。第一就是城市的發展壯大。唐代長安和揚州兩個城市是極度繁榮的,吸引來大量的商人來此進行商業貿易活動。商人一多,便會帶動娛樂活動和娛樂項目的開展。百戲自然就有了表現平臺。第二,唐代經濟繁榮的同時,人們消費水平也大大提高,這就使得唐代百姓有這個實力去娛樂場所消費,去看百戲表演,客觀上促進百戲的發展。

文化政策同樣是百戲繁榮的必備條件,唐代實行了對外開放政策,與多個國家交好,像鑑真東渡等等。這些國家不僅為大唐朝帶來各種珍寶特產樂器,更帶來了文化,豐富了百戲。

唐代是百戲繁榮的重要時期,穩定的政治環境、繁榮的經濟和開放的文化政策都為百戲的繁榮奠定了基礎。當然還有一些小因素,也影響著百戲的發展。比如

外交的需要,每到接見國外的使臣,百戲表演場面浩大,不僅可以宣揚國威,也體現了對外國使臣的重視自然就成了唐皇接見外國使臣的必要禮節。

唐代百姓的娛樂傳承活動:安排百戲無虛巷,開闢重關不鎖門

唐代最早的百戲表演

唐代百戲的種類繁多,僅僅《全唐詩》中記載的百戲就有五大類。第一類是雜技類,包含竿技、繩技、丸技。第二類是幻術類,包含幻術、魚龍蔓延。第三類是競技類,包括角抵、舞劍等。第四類是馴獸類,包括舞獅、訓鳥、鬥雞等。第五類是傀儡戲,包括提線木偶、酒胡子。

不過歌舞戲並不在此列。總之唐代百戲樣式和內容都豐富多彩。

三、宋代文人將這種娛樂活動寫進作品裡,託物言志與借景抒情

唐代百戲的繁榮的繁榮程度,從一些唐詩人的作品中也可知一二,也就是所謂的百戲詩。詩人以百戲或者與百戲相關的文化活動入詩,一方面能夠體現唐社會發展狀況,另一方面也表達了當時人們的審美情趣。

唐代百戲詩多是創作於春節、中秋節、上元節等重要節日,因為在這些節日裡,人口流動大,人們通常會準備一些盛大的節目,像百戲表演。在創作地點上也由於宮廷逐漸轉向民間。初唐時期,百戲只流傳於宮廷之內,盛唐之後,戰亂頻發導致一部分百戲一人流落民間,在民間落腳。百戲詩的創作場合比較固定,大多在宴會和聚會上創作完成。這也和百戲詩的表演形式相關。

唐代百姓的娛樂傳承活動:安排百戲無虛巷,開闢重關不鎖門

夜飲百戲圖

這些百戲詩在體裁上也不固定,有律詩也有絕句,但多數為歌行體和樂府體。這也正是因為百戲詩是一種娛樂大眾的俗文化。當然了,詩人創作百戲詩也並不僅僅只是為了描寫盛大的場面,借景抒情、託物言志才是百戲詩最主要的作用,詩人借用百戲來抒發自己的志向,表達自己的感情。

詩人創作百戲詩的主題並不固定,一般直接以百戲作為主題,詳細介紹百戲的類別,對百戲進行羅列的並不多。更多的是描寫一種百戲中的其中一類,進行託物言志。例如白居易的《西涼技·刺封疆之臣也》便是借描寫舞獅人思鄉不能歸,暗諷封疆大臣無心收復失地導致天子痛心百姓無奈。

詩人創作百戲詩,有些為了讚歎百戲藝人技藝高超,有些只是對帝王、大臣或者朋友的稱頌,這類百戲詩大多隻是為了統治者服務的。還有一種則是為了紀念重大節日和場面的。這些創作目的與創作百戲詩的時間地點和場合是分不開的。

唐代百姓的娛樂傳承活動:安排百戲無虛巷,開闢重關不鎖門

最早的百戲表演

結語

唐代百戲的繁榮並不是偶然,萌芽於先秦時期,卻在唐代發展繁榮。從百戲的發展史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直都在不斷進步,即便朝代更替之時會出現經濟倒退的情況,但總體來說,仍然是一直處於發展狀態的。

古代詩人喜歡將生活融入詩中,儘管百戲只是人們茶餘飯後的一個娛樂活動,屬於市井小民的娛樂項目,並不入流,唐代詩人並不在意這些。這也表現出唐代詩人受整個大環境影響,一直秉持海納百川和兼容幷包的思想。也正是這些詩人和他們的作品,才讓百戲這種娛樂項目流傳到現在,也讓我們現代人瞭解當時百戲這種娛樂活動對人生活的影響。

參考文獻

《史記》

《全唐詩》

《禮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