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61年春|浣花溪畔那次花开,铸就1260年最美诗和远方

公元761年春|浣花溪畔那次花开,铸就1260年最美诗和远方

01慢生活里的烟火色,绚烂又迷人的“诱惑”

看李子柒节目时,有种难以言说的震撼与感动,不禁惊叹,在当下这个时代,还有人可以把生活过得如此诗情画意,韵深味远;而且对背后的那种质朴与自然的田园生活,心生向往,爱惜不已。

慢慢的,我也喜欢上了依山傍水的田园生活。去过那么多的地方,我还是最喜欢成都,因为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会令人不想离开的城市。

公元761年春|浣花溪畔那次花开,铸就1260年最美诗和远方

记得上学时,就最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般闲适淡然的田园生活。因为身处其中,既能看得到繁华都市看不到的风景,也能让浮华的心彻底放下重重负累。

而成都,它满足我对慢生活小情调的所有想象,它是长江上游古代文明的起源和中心,也是天府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从灿烂辉煌的古蜀文明到当代名列国家中心城市,成都都是中国开发最早、 持续繁荣时间最长的城市之一,也是一座能够令人幸福感十足的城市。

公元761年春|浣花溪畔那次花开,铸就1260年最美诗和远方

倘若可以远离尘嚣,静气不问烦扰,安然归心至茗,清淡随心过日,未尝不是乐事。在自家小院,辟一方净土,种一些花草,养些许蔬菜,育几只鸭鹅,感受生活本身的烟火气,体味简单温馨的家人情。

02浣花溪旁的花开了,草堂四季里的一抹“艳色”

《陋室铭》之后,又读到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也是不禁心生无限向往。小小草堂,虽条件简陋,却风光晴美,独步其中,令人不由心生万千愉悦。

相传当年大诗人杜甫,在成都住了三年零九个月,刚去的时候一家人居无定所,后受到当官表弟的帮衬,才盖起了一间草堂,又同县令用诗换了些桃树、松树,种在屋前屋后。屋子虽简陋,但全家终于有了安身之处,自然心情也舒畅了许多。

公元761年春|浣花溪畔那次花开,铸就1260年最美诗和远方

在成都,杜甫过了一段安稳且温馨的生活,这让杜甫的诗歌风格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成都人民热情好客,悠闲安逸。杜甫很快就和邻居们打成一片,也在这度过了自己人生中非常舒适愉悦的一段时光,其中住在江畔的黄四娘最让人记忆犹新。黄四娘最喜欢种花,每天起来浇浇花、除除草,她们家的花可算是村子里的一道风景线,引得众人纷纷围观。

来成都的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早晨,杜甫在江畔散步时,一眼就看到了黄四娘家的花铺满了小路。他还纳闷呢,这花儿如此繁多,都把对方挤的向我低了头,恰巧此时黄四娘从屋子里出来和杜甫打招呼,并邀请杜甫进去坐坐,同杜甫攀谈起来。

公元761年春|浣花溪畔那次花开,铸就1260年最美诗和远方

黄四娘向杜甫一一介绍她心爱的花儿们,原来这些花儿是黄四娘一家人一起种的,杜甫玩笑的说到:"你们家的花儿都让蝴蝶在此起舞",果然是香气四溢啊,黄四娘笑嘻嘻的给杜甫递了杯茶,院子里时不时还有鸟儿飞过,蓝天白云下的小院舒适无比。

两人坐在院子里聊了聊家常,黄四娘对大诗人很是崇拜,忽然听到有一只黄莺在花丛里啼叫,杜甫被这悦耳的声音深深的吸引了,黄四娘说这鸟儿天天来我们家呢,杜甫笑着点了点头。

公元761年春|浣花溪畔那次花开,铸就1260年最美诗和远方

黄四娘留杜甫吃了顿午饭,看着黄四娘一家其乐融融,杜甫深感欣慰,战乱年代能安安稳稳的吃顿饭已是莫大的幸福了,自己能在成都有一草堂,也是莫大的幸运了 。

03江畔独步寻花的诞生,木讷文人的一次“调皮”

回到家后,杜甫立马提笔写下了千古名篇: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公元761年春|浣花溪畔那次花开,铸就1260年最美诗和远方

只因杜甫在花丛里多看了一眼,黄四娘自此成为文学史上最有名的邻居,这首诗是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杜甫的写照,在这里,杜甫多了几分对生活的热情,更是同县令用诗换桃树,栽种在自家门前。

杜甫刚刚脱离了战火纷飞的长安,一路漂泊至蜀地,看到风景宜人的成都,见到当地热情好客的新人,感受到当地的气候宜人,对成都的文化魅力和人文性格产生浓厚了兴趣和极大的生活热情。

来到成都的杜甫虽然处于漂泊零落的境况,但毕竟有了一间可以避风遮雨的茅草屋,也便能随遇而安了,虽不富裕,一家人也其乐融融。此时的杜甫暂时忘却了生活的窘困,用最大的生活热情为自己营造一块安生之地,屋前屋后都种满了花草。

公元761年春|浣花溪畔那次花开,铸就1260年最美诗和远方

久经战乱的杜甫,在成都草堂过了一段安稳的生活。在亲朋好友的资助下,杜甫在浣花溪畔建起了那座虽不华丽却属于自己的安稳草堂茅屋,在成都杜甫收获了难得的安稳宁静,这座城市给了杜甫一丝丝心灵的慰藉。

朋友们的关怀也是杜甫在成都寓居草堂时, 最温暖、最感念的心灵慰藉,与三两好友谈天论地,喝喝小酒。看到当地人民乐观、豁达的心态以及悠闲自得的生活方式,杜甫虽仍忧国忧民,但对国家前途充满信心。

公元761年春|浣花溪畔那次花开,铸就1260年最美诗和远方

在成都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山水的滋润下,优雅和时尚是天府文化的一种体现,也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展示。置身于蜀地的这种人文环境,自然会促成诗人风格多样而又富有变化,沉郁顿挫的杜甫诗风渐渐多了几分豁达轻快。

这首《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就是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的真实写照,以及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的喜悦之情。同时,他也希望战争早点结束,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04清新湿润的双绝气候,悠久浓厚的文化底蕴

最喜欢的莫过于成都的气候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温润舒适的自然气候件,令成都植被茂盛,四季皆绿、花团锦簇。生活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心情自然就好了,心胸渐渐开阔了,烦恼皆抛之脑后。

公元761年春|浣花溪畔那次花开,铸就1260年最美诗和远方

成都人喜爱居住在屋前屋后绿树成荫的地方,赏花观鸟、滨水休闲的生活方式是他们最喜欢的,这些具有成都地域文化的特点我们都能在杜甫的成都诗歌中找到踪迹。

杜甫在成都所写的诗歌有很大一部分是反映傍河而居的闲适田园生活,或许成都给予杜甫最 大的心灵慰藉,也是杜甫的诗歌艺术在成都的最大收获。杜甫生活在山水相依、亲近自然的成都,又用其清新隽美的妙笔将这一幕幕记录下来。

公元761年春|浣花溪畔那次花开,铸就1260年最美诗和远方

成都清新温润的自然气候环境,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悠闲安逸的民风民俗,加上极具包容性的地域文化,滋养并慰藉着饱经沧桑的诗人杜甫,为他提供了一个安定温暖的港湾,也为他的诗歌开辟了新天地。

成都文化给予杜甫诗歌创作的不仅是自然环境、人物故事 、风情民俗等素材内容 ,更重 要的是熏陶了一种闲适豁达 、平和包容的生活状态和人生智慧 ,因此杜诗的诗多了几分清新质朴和豁达轻快。

公元761年春|浣花溪畔那次花开,铸就1260年最美诗和远方

杜甫虽然离开了成都,但杜甫却为成都留下了草堂。杜甫在成都期间的诗歌创作与成都文化 相互滋养 ,成都文化感染了杜甫 ,杜诗又丰富了成都文化,将成都文化悄无声息地渗透到诗歌中,并产生超越时空的巨大影响力。

写在最后

循着杜甫诗的踪迹,品味浣花溪畔那次花开,我感受到那些跨越千年时光,却依旧美好如初的风景,也体味到诗人没有束缚的闲适与悠雅情致,并从中寻到自己内心中一直希望的生活方式,以及一度想要追寻的生活愿景。

公元761年春|浣花溪畔那次花开,铸就1260年最美诗和远方

在我心中,最美的诗是田园闲淡,是花开嫣然,是山河壮丽,是风景旖旎,无论描绘如何,总能让人静下来,慢下来的那些美好。而最美的远方,可以是那年花开过的浣花溪,也是充满包容可以绽放多样化的小城,更是气候适宜老少淳朴热情的宜居的成都。

成都这座城市,不仅有花开的美好,宜人的气候,文化的盛放,风景亦无双,它们能够令人身处其中之时,自然而然放开心中琐事,在诗的雅致与天地万物灵性之间,解开世事烦扰之下身心疲惫,肆情寄托一份关于诗与远方的追求和夙愿。适合每一个疲惫的灵魂背起行囊疗愈自我,重新开始一份新的神往生活。

公元761年春|浣花溪畔那次花开,铸就1260年最美诗和远方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