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學生輩的佼佼者

趙派書家群中,趙孟頫與好友鮮于樞、鄧文原為第一代,趙孟頫的學生輩為第二代,在第二代中,有不為師囿、自成一家的張雨、康裡巎巎等人,也有像俞和那樣深通趙法而絕似雪松體的能者,第二代書家以不同的面貌在全面復古的書法潮流中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康裡巎巎,字子山,號正齋、恕叟,西域康里人,父親為元初名臣,子山從小便接受良好的漢文化教育。康裡巎巎的書法在元代的地位,僅次於趙孟頫,與趙孟頫有“北巎南趙”之稱,在學書之路上,子山曾得趙孟頫親授,直追晉唐古法且不排斥宋人經典。康裡子山書法的總體風格挺勁剛健、俊逸灑脫,頗具氣勢,與典雅秀逸的趙氏書風卻又不同之處,是不為師囿、跳出趙氏藩籬的代表書家。儘管二人在書法方面有所不同,但康裡巎巎仍然是趙孟頫所領導的全面迴歸傳統的古典主義書法潮流的一員健將,他的書法在審美觀念上依然屬於典型的元人風尚。康裡巎巎的代表作:《李白詩卷》、《漁父辭冊》、《柳宗元梓人傳》等作品中摻入了章草筆意,古意橫生。

後人評價其書法往往是在肯定的前提下指出不足,康裡子山有作書迅疾這一習慣,“一日寫三萬字”所帶來的古法精熟和書法不夠沉實穩健便成為了情理之中。

趙孟頫學生輩的佼佼者

《柳宗元梓人傳》

張雨,初名澤之,字伯雨,號句曲外史,錢塘人。早年在杭州曾拜識趙孟頫,並侍趙學書,趙孟頫十分賞識這位青年道士,在趙孟頫的指授下,張雨學習李邕、懷素、米芾等人,在張雨早期的作品中,還可以明顯看到趙氏的痕跡,但晚年的《題畫詩卷》、《登南峰絕頂詩軸》等作品已經絕去了趙書的雍容平和,尤其是《登南峰絕頂詩軸》,整體基調運用米芾的跳蕩之筆完成,並且是元代少見的大幅作品(108.4×42.6cm),是書史上較早出現的立軸作品之一。張雨作為趙孟頫的學生,接受了趙孟頫復歸晉唐一封的書法美學觀,卻又以極高的書性而自成家數,十分可貴。袁華曾說;“貞居先生清詩妙墨,飄飄然自有一種仙氣,信非塵俗中人也。”

趙孟頫學生輩的佼佼者

《登南峰絕頂詩軸》


虞集,字伯生,號道園,博學多識,以詩文著稱於世,精書畫鑑定。虞集在書法方面典型的具有了趙孟頫的品格,趙孟頫所擅長和提倡復歸古法的書體,虞集都能精通掌握,淵源出處也與其師極為相同。行、草書宗法二王,深得晉人韻味,隸書則結體方正,字態高古,陶宗儀稱他“古隸為當代第一”。虞集雖為當時的重要書家,但流傳作品不多,風格也不慎鮮明。

俞和,字子中,號紫芝生。俞和的書法主要效仿趙孟頫,終生以趙孟頫為目標,其作品無一不打上濃重的復古色彩。現處於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的趙款的《臨急就章》冊即為俞和晚年所臨寫的趙孟頫於1303年所寫的《急就章》,形神兼備,落款亦相同,只是,關於俞和如何得到趙孟頫親授的說法各不相同,甚至引來種種猜測,這實在是因為他的書法太像趙孟頫的緣故了。

俞和代表作:《自書詩卷》、《臨王帖軸》、《急就章釋文》冊、《篆隸千字文》、《臨張芝八月帖》等,正是有俞和,晚輩書家通過他得以學習趙書,故而後人將俞和視作典型的趙氏書派承傳者。

趙孟頫學生輩的佼佼者

《自書詩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