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定義”佼佼者

新基建“定義”佼佼者


文/孟永輝

新基建,最近一段時間都是熱詞。從行業到公司,再到政府層面都在把新基建當成是新的發展風口。在新基建火爆的背後其實是新的發展正在醞釀,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新基建的不斷佈局和完善,我們將會看到建構於其上的新發展模式的形成。

其實,早在新基建之前,以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基建組成元素,早就已經成為各大科技公司的佈局重點。只不過科技公司有關新基建的佈局僅僅只是侷限在了新科技領域,當國家層面開始首次明確定義新基建的時候,則是把新基建進行了明確拓展和延伸。根據國家發改委於4月20日對於“新基建”的明確定義,所謂的新基建其實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導,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

新基建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是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比如,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第二就是,融合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第三是創新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製的具有公益屬性的技術設施。

相對於企業層面的新基建,這個新基建涵蓋的範圍更廣,更加深入。有關新基建定義的明確拓展與延伸不僅是人們對於新基建理解深度的具體體現,同樣是新基建開始從行業層面、公司層面,上升到國家層面的重要標誌。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國家層面對於新基建的明確定義,有關新基建的全新發展時代將會來臨,未來,新基建將會是驅動行業發展和社會經濟運行的主要力量。

新基建“定義”佼佼者


明確定義新基建,一個全新的開始

當新基建明確被定義,特別是更加系統的定義時,隨之而來的其實是一輪新的發展正在開啟。無論是從資本市場,還是從參與者的角度來看,新基建的明確被定義其實是一種引領,它讓原本的探索有了明確的指引,讓原本的嘗試有了政策的背書。可以預見的是,當新基建明確被定義,我們對於它的理解將會進一步加深。

新基建開始從單打獨鬥到形成體系。按照以往我們的理解,所謂的新基建其實就是指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所有的參與者都在將這些新技術看成是驅動下一次發展的主要動能。然而,從本質上來看,他們對於新基建的認識其實還停留在相對較為狹隘且封閉的狀態,並沒有真正理順他們之間的關係,最終讓所謂的新基建更多地承擔的是填補互聯網技術空白的角色。

當新基建被明確定義,我們看到的是,新基建不僅僅只是包含了以往我們經常提及的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而且將這些單個的技術進行了明確拓展和延伸,並且形成了體系。從組成元素上看,除了傳統意義上的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和人工智能之外,新基建還加入了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及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可見,新基建已經從簡單的新技術基礎設施,拓展到了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和算力基礎設施為代表的更多的領域當中。

從體系上看,有關新基建的定義同樣不僅僅只是侷限在技術的層面,而是將新技術的應用以及配套的算力都加入其中,從而讓新基建形成了一個從技術的研發到應用,再到配套的服務設施為代表的全新的體系。因此,當新基建明確被定義,我們看到的是它已經從單打獨鬥的技術開始形成了一個有機的體系,這對於新基建來講不能不說是一個新的開始。

新基建開始從深度佈局到深度應用。通過觀察,我們就會發現,早期有關新基建,參與者們通常是在做新的戰略佈局,他們把以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看成是佈局未來的一個方面。真正把這些新技術進行落地的並不是太多,而且落地的領域沒有形成體系。因此,早期的新基建更多地是基於深度戰略佈局的考量。

當新基建明確被定義,我們看到的是有關新基建已經從深度佈局轉移到了深度應用。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被加入到新基建的大概念當中,其實正是這種狀態的直接體現。所謂的融合基礎設施其實就是要強化新技術基礎設施與行業的深度融合,進一步把新技術基礎設施應用到不同的行業當中,所謂的創新基礎設施則是更加關注的是新技術基礎設施自身的演化,而不僅僅只是把新技術基礎設施停留在現有的層面上。

透過新基建的明確被定義,我們同樣可以看出從深度佈局到深度應用的新趨勢。可以預見的是,誰能夠將新技術基礎設施儘可能多地、儘可能快地應用到不同的行業當中,誰能夠用創新基礎設施來助力新技術基礎設施的進化和演變,誰就能夠佔得新基建的發展先機,誰就能夠在新基建來臨的時代裡掘金。

新基建開始從傳統原始到現代多元。按照傳統意義上的理解,所謂的基建其實主要是指鐵路、網絡、水電煤氣等一些相對較為傳統和原始的元素。以往,有關基建的投資基本上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存在。當新基建明確被定義之後,我們看到的是有關新基建的概念和內涵的不斷拓展和延伸。

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基礎設施的加入,正是新基建從傳統原始到現代多元的直接體現。從這個角度來看,所謂的基礎設施其實已經從傳統意義上的以硬件為主的基礎設施轉變成為以軟件和硬件為主的基礎設施。因此,新基建正在告別傳統原始的刻板印象,進入到了一個更加現代,更加多元化的時代。

對於新基建來講,這同樣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它將傳統意義上的基礎設施的定義和概念進行了新的拓展,從傳統意義上的以“硬”為主,轉變成為新基建的“軟硬”結合。可以預見的是,隨著人們對於新基建的認識逐步深入,我們還將會看到更多有關新基建的元素的加入,新基建的未來還將有更多新的改變將會發生。

當新基建明確被定義,一個全新的開始正在來臨。當越來越多的參與者加入其中,新基建的熱潮將會被激發。可以想見,未來新基建將會不再僅僅只是侷限在科技領域,在很多傳統領域同樣將會出現新基建的影子。當新的發展開啟,我們更加需要關注的是如何才能真正把握新基建的發展風口。

新基建“定義”佼佼者


新風口開啟,誰能笑傲新基建時代?

當新基建明確被定義,僅僅只是把新基建本身進行了拓展和延伸,這同樣代表著新基建已經從最初的戰略佈局進入到深度博弈的新階段。當新基建的發展進入到新階段,我們更加應該思考的是誰能夠笑傲新基建時代,誰能夠成為這個時代的佼佼者?

在我看來,當新基建從深度佈局進入到深度應用階段之後,真正考驗參與者們並不是概念有多麼地具有顛覆性和創新性,而是主要包含如下幾個方面的內容,這些內容直接關係到究竟是誰可以笑傲未來的新基建時代。

首先,賦能的全面、多元與深度。其實,所謂的新基建其實是產業互聯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新基建的真正用戶並不是C端用戶,而是不同行業裡的B端用戶。所謂的產業互聯網其實就是要用以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來改變B端用戶的生產和運行邏輯。

如果僅僅只是像消費互聯網時代僅僅只是用平臺模式來去中間化,卻不去深度參與到行業的實際運作過程當中,所謂的產業互聯網其實是無法完成改造B端用戶的目的的。改造B端用戶的一個主要的切入點,其實就是要用新基建來進行。同時,新基建不應該僅僅只是侷限在新技術基礎設施上,而且還應該包含通信網絡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等諸多方面。

從這個角度來看,只有那些真正能夠深度參與到行業的實際運作過程當中,真正能夠給行業進行深度而又多元的賦能的玩家才能夠成為新基建時代的佼佼者。如果僅僅只是做新基建的某些方面,或者僅僅只是在某個方面來入手,其實並不能夠稱之為產業互聯網,更加無法真正在產業互聯網的時代裡掘金。這裡所說的賦能的“全面”主要是指要從行業產業鏈的各個角度來對產業互聯網的改造對象進行深度賦能,而“多元”主要是指可以利用各種不同的新技術來對產業互聯網的對象進行深度賦能,“深度”則是指要能夠真正深度參與到行業運作的方方面面,而不僅僅只是搭建一個平臺。

其次,新基建的相互打通、協同與配合。通過新基建的新定義,我們就可以看出,新基建早已跳出了傳統的概念和內涵,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時代。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新基建的內涵和定義得到了拓展和延伸,但是,通信基礎設施、新技術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之間其實還是存在著很多的壁壘的。

如何將新基建的這些元素進行打通,進而實現高效協同和配合,才是真正考驗新基建玩家們的地方。如果我們來尋找新基建時代的佼佼者的話,那麼,可以將新基建的不同的元素進行打通、協同和配合的玩家,或許才是這個時代的佼佼者。同樣地,只有真正將新基建進行了這樣的整合時候,新基建才算是變成了一個產學研一體化的生態體系。

從這個角度來看,對新基建的不同元素進行打通、協同和配合,才是決定未來新基建時代的關鍵所在。這其實需要一定的能力,更加需要一定的配套設施,只有這樣,所謂的新基建才不僅僅只是一些冷冰冰的設施,而是變成了可以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

當有關新基建的定義被明確,一個全新的開始正在拉開序幕。經歷了早期的探索與試驗之後,新基建成為支撐未來行業發展新技術的角色開始被進一步明確。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有關新基建的競爭將會從早期的戰略佈局進入到實質性的真刀真槍的發展階段。只有那些用新基建進行全面、多元和深度的賦能,並且將新基建進行打通、協同和配合的玩家,才是這個新時代的佼佼者。

作者:孟永輝,資深撰稿人,專欄作家,特約評論員,行業研究專家。長期專注行業研究,累計發表財經科技文章超400萬字。支持保留作者來源的分享,轉載請保留作者版權信息,違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