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古诗三首》学习要点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古诗三首》学习要点

一、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体会古诗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从军行》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古诗三首》学习要点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1.注释

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标题有的加上“歌”、“引”、“曲”、“吟”、“歌行”等,都属于乐府诗。

玉门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楼兰: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的各部族政权。

2.译文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3.理解

《从军行》通过描写边塞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物,衬托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和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和责任感。

三、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词语理解

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

五千仞岳:指华山。仞,长度的单位。五千仞形容很高。

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

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

浮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2.译文和理解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通过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遗民日夜盼望王师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沦陷区百姓的同情,抒发了诗人渴望收复大好河山、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南宋统治者长期未能收复失地的失望与悲愤之情。

四、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1.理解字词

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

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

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

却看:回过头来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漫卷:随便卷起。

白日:白天。

纵酒:纵情喝酒。

青春:绿色的春天。

作伴:指春天可以陪伴我。

巴峡:当在嘉陵江上游。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湖北交界处。

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

2.理解古诗

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3.拓展

“初闻涕泪满衣裳”一句中的“衣裳”是两个单音节词,指“衣”和“裳”。在古代,“衣”指上衣;“裳”读cháng,指遮蔽下身的衣服,像今天的裙裤,男女都可以穿。

现代汉语中的“衣裳”是双音节词,“裳”是轻声,读shang。古代汉语中没有“衣裳”这个词,所以这个“裳”读cháng,不能读成shang。

同样,该诗中“却看妻子愁何在”的“妻子”,也是两个词,指“妻子和孩子”,这里的“子”读zǐ,不读轻声。

五、多音字积累

朝:zhāo朝霞cháo朝向

舍:shè宿舍shě舍不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