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選讀105|韓信背水一戰滅趙

資治通鑑選讀105|韓信背水一戰滅趙


原文

太祖高皇帝上之下三年


冬,十月,韓信、張耳以兵數萬東擊趙。趙王及成安君陳餘聞之,聚兵井陘口,號二十萬。

廣武君李左車說成安君曰:“韓信、張耳乘勝而去國遠鬥,其鋒不可當。臣聞‘千里饋糧,士有飢色;樵蘇後爨,師不宿飽。’今井陘之道,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行數百里,其勢糧食必在其後。願足下假臣奇兵三萬人,從間路絕其輜重;足下深溝高壘勿與戰。彼前不得鬥,退不得還,野無所掠,不至十日,而兩將之頭可致於麾下;否則必為二子所擒矣。”成安君嘗自稱義兵,不用詐謀奇計,曰:“韓信兵少而疲,如此避而不擊,則諸侯謂吾怯而輕來伐我矣。”

資治通鑑選讀105|韓信背水一戰滅趙


韓信使人間視,知其不用廣武君策,則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陘口三十里,止舍。夜半,傳發,選輕騎二千人,人持一赤幟,從間道萆山而望趙軍。誡曰:“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趙壁,拔趙幟,立漢赤幟。”令其裨將傳餐,曰:“今日破趙會食!”諸將皆莫信,佯應曰:“諾。”

信曰:“趙已先據便地為壁;且彼未見吾大將旗鼓,未肯擊前行,恐吾至阻險而還也。”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

平旦,信建大將旗鼓,鼓行出井陘口;趙開壁擊之,大戰良久。於是信與張耳佯棄鼓旗,走水上軍;水上軍開入之,復疾戰。趙果空壁爭漢旗、鼓,逐信、耳。信、耳已入水上軍,軍皆殊死戰,不可敗。信所出奇兵二千騎共候趙空壁逐利,則馳入趙壁,皆拔趙旗,立漢赤幟二千。趙軍已不能得信等,欲還歸壁;壁皆漢赤幟,見而大驚,以為漢皆已得趙王將矣,兵遂亂,遁走,趙將雖斬之,不能禁也。於是漢兵夾擊,大破趙軍,斬成安君泜水上,禽趙王歇。

諸將效首虜,畢賀,因問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澤。’今者將軍令臣等反背水陳,曰‘破趙會食’,臣等不服,然竟以勝,此何術也?”

信曰:“此在兵法,顧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謂‘驅市人而戰之’,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今予之生地,皆走,寧尚可得而用之乎?!”諸將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信募生得廣武君者予千金。有縛致麾下者,信解其縛,東鄉坐,師事之。問曰:“僕欲北攻燕,東代齊,何若而有功?”

廣武君辭謝曰:“臣敗亡之虜,何足以權大事乎!”

信曰:“僕聞之,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於虞而智於秦也,用與不用,聽與不聽也。誠令成安君聽足下計,若信者亦已為禽矣。以不用足下,故信得侍耳。今僕委心歸計,願足下勿辭。”

廣武君曰:“今將軍涉西河,虜魏王,禽夏說;東下井陘,不終朝而破趙二十萬眾,誅成安君;名聞海內,威震天下,農夫莫不輟耕釋耒,褕衣甘食,傾耳以待命者,此將軍之所長也。然而眾勞卒罷,其實難用。今將軍欲舉倦敝之兵,頓之燕堅城之下,欲戰不得,攻之不拔,情見勢屈;曠日持久,糧食單竭。燕既不服,齊必距境以自強。燕、齊相持而不下,則劉、項之權未有所分也,此將軍所短也。善用兵者,不以短擊長而以長擊短。”

韓信曰:“然則何由?”

廣武君對曰:“方今為將軍計,莫如按甲休兵,鎮撫趙民,百里之內,牛酒日至,以饗士大夫;北首燕路,而後遣辨士奉咫尺之書,暴其所長於燕,燕必不敢不聽從。燕已從而東臨齊,雖有智者,亦不知為齊計矣。如是,則天下事皆可圖也。兵固有先聲而後實者,此之謂也。”

韓信曰:“善!”從其策,發使使燕,燕從風而靡;遣使報漢,且請以張耳王趙,漢王許之。

楚數使奇兵渡河擊趙,張耳、韓信往來救趙,因行定趙城邑,發兵詣漢。

資治通鑑選讀105|韓信背水一戰滅趙


柏楊白話版

公元前二○四年 丁酉


冬季,十月,漢王國(首都櫟陽【陝西省臨潼縣】)大將韓信、張耳,率東征軍好幾萬人,繼續挺進,攻擊趙國(首都襄國)。趙王趙歇及代王陳餘,得到情報,在井陘口(即井陘關,河北省井陘縣西。陘,山脈突然中斷,兩嶺緊夾,易守難攻,是軍事天險。太行山脈共有八陘,井陘是第五陘,山凹如井),聚集重兵,嚴密防守,號稱二十萬人。

廣武君李左車向陳餘貢獻意見說:“韓信、張耳,乘勝而前,離開他們的本土,在遙遠的外國戰鬥。進則生,退則死,勢不可當。不過,糧草轉運,要經過千里之遙,官兵一定面露飢色。每到一個地方,必須先砍柴搶糧,才可以煮飯,顯示大軍沒有隔宿之食。井陘關道路不能同時通過兩輛車和兩匹馬。漢軍一入井陘,行列勢將拖長數十百里,而糧草必然又在大軍之後。你如果交給我三萬人,從小道出擊,斷絕他們的補給。你則堅守要塞,拒絕迎戰。他們向前不能廝殺,向後不能撤退,而又搶奪不到東西,不出十天,韓信、張耳兩顆人頭,就可放在我們的軍旗之下。否則,我們反而會變成俘虜。”陳餘一向自稱他的軍隊是“仁義之師”,不肯使用詭謀奇計,回答說:“韓信的軍隊,數量既少,又十分疲憊,對這樣的敵人,不給他一個迎頭痛擊,各國都會看不起我們,打我們的主意。”(陳餘跟荀況是一個模子澆出來的人物,唯一不同的是,陳餘要面對戰爭,荀況只不過紙上談兵,不但沒有危險,反而得享大名。)

韓信派出間諜探聽,得知陳餘拒絕採用李左車的建議,高興得幾乎要唱歌,於是直入井陘險道。將到井陘口三十里,安營紮寨,稍事休息。夜半,下令備戰行軍,另行選拔精銳騎兵兩千人,每人手拿一幅紅色大旗(漢王國以及統一中國之後的西漢王朝,旗幟都是紅色),從小路爬上附近山頭,埋伏在隱蔽的地方,給他們訓令:“趙軍發現我們被擊敗,一定傾巢而出追擊,你們要迅速衝進他們大營,拔去趙國(趙歇)軍旗,插上我們軍旗。”然後下令將領們就在原地互相傳遞早飯,不再到司令部會餐,說:“等消滅趙軍後,再行會餐。”沒有一個將領相信今天能夠消滅趙軍,但不得不假裝相信,齊聲回答說:“是!”

韓信說:“趙軍早就佔據險要,如果沒有看到我們統帥的旗鼓,絕不會攻擊我們的先鋒部隊,恐怕把我嚇跑。”(古時行軍,先鋒有先鋒的旗鼓,大將有大將的旗鼓。)於是,先派出一萬人,渡河(桃河)之後,就在水濱列陣。趙軍在營壘望見,鬨堂大笑。(《兵法》:背水之地是一種“絕地”,軍隊一旦背靠河川,就成為“廢軍”,絕地廢軍,非死不可。蓋前有強敵,後無退路。陳餘素知兵法,看到敵人犯下如此重大錯誤,不得不笑。)

天色微明,韓信豎起統帥大旗,擂出統帥在營的戰鼓,直出井陘口。果不出所料,趙軍大開轅門迎擊。兩軍酣戰,良久,韓信、張耳假裝不能支持,統帥旗鼓也都拋棄,向水濱狼狽撤退,桃水營壘大開轅門,把二人接進營壘,然後再出動反撲。趙軍果然出動大營中每一個人,一面爭奪漢軍拋棄的旗鼓輜重,一面進攻水濱漢軍營壘。漢軍背後就是河水(桃河),無法再退,只有死戰,殺聲震動天地,一時不分勝負。而就在這時候,韓信派出埋伏的兩千名精銳騎兵,一看趙軍大營已空(所謂已空,並不是空無一人,應是戰鬥部隊全部投入戰場),立即飛奔馳入,拔下趙國軍旗,插上漢軍紅旗。

趙軍發現並不能立刻俘虜韓信、張耳,準備收兵,卻看到自己大營已豎起漢軍紅旗,認為漢軍已生擒趙王(趙歇),驚恐震駭,軍心動搖,不但不能再戰,而且不能集合成列。霎時間,大家拔腿狂奔,四散逃命。趙軍將領截殺,不能阻止。漢軍乘勢夾擊,趙軍崩潰。漢軍追到泜水(發源於河北省臨城縣西,東流注入滏陽河,全長約五十里)水濱,斬陳餘,俘虜趙王趙歇。

資治通鑑選讀105|韓信背水一戰滅趙


柏楊曰:


再精密的作戰計劃,都不能保證勝利,還需要另一個因素的介入,才能成功,那就是敵人必須犯下致命的錯誤:錯誤的決策或錯誤的判斷。對這種不能控制的因素,只好稱之為“運氣”。韓信的軍事能力,舉世無雙,可是,如果他的運氣不佳,碰上的對手不是迂腐的陳餘,而是天才李左車,千萬漢軍,勢將在井陘喪生,所謂登臺拜將,徒留笑柄。


公元前七世紀,出了一位子滋甫(宋國二十任國君襄公);公元前三世紀,出了一位陳餘,使我們又多了一份研究儒家學說的資料。荀況在跟臨武君那場洋洋灑灑的辯論中,特別強調仁義之師。而儒家心目中的仁義之師,據說只有三次:姒文命建立夏王朝、子天乙建立商王朝,以及姬發建立周王朝。而三次滅國興邦的大戰,卻無一不靠詭詐的戰略和戰術。保衛國家的戰鬥跟侵略掠奪的戰鬥,本質上當然不同,但短兵相接、血肉相搏的時候,可不管你是聖賢還是禽獸,是正義還是邪惡,一旦進入戰場,衝鋒號響,便只有智慧之師、勇敢之師,沒有仁義之師。拿破崙就曾說過:“上帝永遠站在大炮最多的一邊!”


漢軍將領們對他們的統帥韓信,崇拜得如同神明。呈獻戰果之後,順便請求解開困惑,問說:“《兵法》有明白規定:‘紮營列陣,要右面背面靠山,左面前面靠水。’這次,將軍教我們揹著河流紮營列陣,又下令說:‘等消滅趙軍後,再行會餐。’雖然執行命令,心裡卻很懷疑,因為你違反了《兵法》,立於必敗之地。想不到卻打了一個勝仗,是什麼道理?”

韓信說:“我用的戰術,也在《兵法》之中,只是各位沒有注意。《兵法》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前有高山,後有大河,退不能退,逃不能逃,乃是“死地”“亡地”。)我們的部隊,並不是訓練有素、軍心堅定、忠心不二的勁旅,不過一群市井小民組成的烏合之眾,必須引導到死亡之地,他們才肯奮戰。如果戰場廣闊,恐怕早已一鬨而散,還能指望他們打仗!”將領們萬分敬佩,一致說:“這種謀略,我們永遠不會。”

韓信下令,生擒李左車的,賞賜黃金二萬四千兩,作為酬謝。不久,就有官兵把李左車逮捕,送到大營。韓信跳下座位,親自解開他身上的繩索,請李左車坐最尊貴的右邊座位,當做教師尊敬。問說:“我打算向北攻擊燕國,向東攻擊齊國,如何才能成功?”

李左車說:“我不過是個俘虜,怎能有資格參與軍國大事?”

韓信說:“我們都知道,百里奚在虞國,虞國滅亡;在秦國,秦國建立霸權(百里奚故事,參考前三三八年。秦國九任國君穆公嬴任好,在百里奚輔佐下,成為春秋五霸中的第三霸)。並不是他在虞國是個傻瓜,到了秦國就變得聰明。原因只在他的謀略,被不被採用,他的建議,領袖聽不聽從。陳餘如果接受你的意見,我早已被趙軍生擒活捉。正因陳餘不能接受你的意見,我現在才得以侍奉左右。如今推心置腹,希望先生不要拒絕。”

李左車說:“將軍橫渡西河(黃河),生擒魏豹,活捉夏說,東方攻下井陘(河北省井陘縣井陘關),只一個早晨,便擊潰趙軍二十萬,斬殺代王陳餘,名聞海內,威震天下。連田野間耕作的農夫,都覺得大軍隨時會到,玉石俱焚,因而不到田裡去,只大吃大喝,拼命享樂,過一天算一天,側起耳朵,聽候命運安排,這正是你特有的優勢。然而,事實上你的部隊已經疲憊,很難再度投入戰場。一旦把這種疲憊的部隊,困頓在堅固的燕國(臧荼)城池之下,想戰而不得戰,想攻擊又無法奪取,情勢窘迫,勢必長期的僵持,糧食枯竭。燕國既不屈服,齊國(田廣)勢必在邊境駐屯重兵,嚴密防守。一旦成了這種局面,劉邦、項羽二人的前途,恐怕難以確定,這正是你的弱點。一個善於作戰的將領,絕不用弱點去攻擊優勢,而會用優勢去攻擊弱點。”

韓信說:“那麼,我應該做什麼?”

李左車說:“假如我是你,我就按兵不動,使官兵獲得充分休息,同時安撫趙國(趙歇)人民。你會發現,百里以內的父老子弟,都會爭著致送牛羊和美酒,表示他們的歡欣。然後大軍北上,派遣一位能言善道的使節,拿著你的書信到燕國展示你的優勢,燕國在你凌厲的聲威之下,一定屈服。燕國既已屈服,再把大軍東移,直指齊國,這時即令具有最高能力的智囊,也無法拯救他們。如此之後,天下大事,都在掌握之中。《兵法》說:有實力的虛聲恐嚇,可以使人喪膽,就是指這種現象。”

韓信說:“謝謝你的指教。”按照李左車的計劃行事,派人前往燕國,燕國果然望風而降。韓信向劉邦報告佳音,並建議封張耳當趙王,劉邦應許。

西楚王國(項羽)經常派出奇兵,渡黃河攻擊新建立的趙國(張耳)。張耳、韓信不斷出兵應戰,順便奪取趙國原來所屬的其他城市,徵集民兵,送往滎陽(河南省滎陽縣)前線。

資治通鑑選讀105|韓信背水一戰滅趙


札記


韓信背水之戰,與項羽破釜沉舟之戰,都是軍事史上的傑作。戰爭的勝敗,與統帥之才能攸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