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長傑的生意經:不圖金山銀山,認準“綠水青山”

郭長傑的生意經:不圖金山銀山,認準“綠水青山”

河南日報農村版記者 馮劉克

“有人鳥槍換炮,也有人炮換鳥槍。這真不是開玩笑的。我們鄰村有個老闆流轉了150畝土地種果樹,幾年的時間,開著本田奧德賽‘進去’,開著五菱之光‘出來’了。”4月19日,鄭州滎陽市廣武鎮孫寨村黨支部書記孫進柯對記者說,“幹農業經營,投入大,週期長,不確定因素多,有時候真是害怕流轉土地的老闆跑路。因為老闆一旦跑路,農民的土地流轉金就沒有著落了。”

郭長傑曾經就是孫進柯擔心的對象。“郭長傑在滎陽流轉了3000多畝土地種景觀樹,也包括我們村裡的不少土地。好幾年都是光看到投入,沒見過他賣出去幾棵樹。”孫進柯說,“那段時間,沒事兒我就往他的園子裡轉悠。說是遛彎,其實是盯著他,別讓跑了。”

郭長傑沒跑路,如今種樹倒是種得風生水起,種出了名堂。他的盛世蘭畹樹木園成了滎陽一個優良的生態資源,公司的綠化工程訂單也是應接不暇。

“‘綠水青山’是黨和國家倡導的理念,肯定是正確的發展方向。朝著這個方向幹,我認準它前景廣闊。”郭長傑對記者說,“不圖‘金山銀山’,我圖的是做成一項對社會有益的事兒。”

郭長傑的生意經:不圖金山銀山,認準“綠水青山”

找個改善環境的生意幹

郭長傑,南陽人,靠著做鋼材生意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為了讓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2003年遷居鄭州。在鄭州閒散了幾年之後,他一直想尋找一項合適的生意。

“有一年冬天的晚上,我們全家人在花園路的一家飯店吃飯。吃過飯開車回家的時候,發現路找不到了,到處都是霧霾,只能溜著馬路牙子慢慢開。回家的路只有10公里,卻整整開了5個小時。”郭長傑說,“這個經歷對我觸動很大,當時就萌生個想法,要幹就幹改善環境、改善空氣質量的生意。我要去種樹。”

聽說郭長傑要去種樹,不少親朋好友前來勸阻。“幹農業是個無底洞,投錢不聽響。”“做農業太辛苦,風颳日曬不值得。”郭長傑說:“他們的意見都很有道理,可是我這個人一旦心裡想到哪兒,就不會拐彎了。”

郭長傑的生意經:不圖金山銀山,認準“綠水青山”

經過考察,2014年6月,郭長傑在滎陽豫龍鎮寨楊村流轉了90多畝土地,開啟了自己的“綠水青山”生意。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作為一個老生意人,郭長傑很快就認識到種樹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自己多年積攢下來的厚實家底在農業投資面前顯得蒼白無力。“除了購買樹苗、花草之外,水電要配套,道路要建設,工人要發工資,流轉的土地要付錢。”郭長傑說,“前來遊玩的遊客偶爾刨走幾棵樹,也掙不了幾個錢。總之,出錢很快,進錢很難,不敢算賬。”

2015年春,郭長傑購買了500棵銀杏樹。“直挺挺的,10多米高,樹形漂亮,看著就喜歡。我和工人們挖坑、栽種、做支撐,累到半死。一陣風過來,我們背過身避了一下,再轉過身的時候,剛栽的樹全倒地上了,樹根上的土球破碎,扶起來也很難成活,一下子損失上百萬元。”他說,“當時的心情別提了,啥滋味都有。”

“自己選的路,含著淚也得走下去。最艱難的時候,我也沒想過要放棄。”郭長傑說。堅持到2017年,資金緊張的他開始四處籌錢,甚至把自己在鄭州的4套房子賣掉。

近40萬棵樹造福村民

經過逐步發展,到2018年,郭長傑的盛世蘭畹樹木園形成了3000多畝的規模,流轉的土地涉及附近3個鄉鎮的4個村莊,其中有不少都是當地人稱“渣場地”的撂荒土地。園區種植的景觀樹有100多個品種,近40萬棵。

厚積薄發,柳暗花明。隨著城區品質提升工程和美麗鄉村建設的深入開展,綠化工程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郭長傑的項目訂單也紛至沓來。“附近的插閆村、東魏營村、毛寨村等美麗鄉村工程都是我做的,還有滎陽市10公里索河綠化工程,項目金額從300萬元到3000萬元都有。”他說。

郭長傑的生意經:不圖金山銀山,認準“綠水青山”

4月19日,春日的映照下,盛世蘭畹樹木園色彩斑斕,花期剛過的櫻花樹還透著粉,新葉吐芽的紅葉石楠搖著紅,更多是漫無邊際的綠。海棠、香樟、羅漢松、三角楓、對節白蠟……高低錯落,層層疊疊,賞心悅目。郭長傑種樹講究,非得造出個景,漫步園區,如同欣賞園林一般。“相當於他自個出錢,給附近村民造個大公園。園區不建圍牆,不設大門,誰都能進,成了附近村民遊玩的好地方。一到夏天,滎陽市區甚至鄭州市區的人都跑到這兒玩,景好空氣好,我們都叫它‘郊野公園’。”孫進柯說。

每年的10月1日是郭長傑兌付土地流轉金的日期。“每畝地的流轉金已經從當初的1600元漲到了現在的1800元至2000元,僅此一項支出就將近600萬元。這涉及到農民的利益,絲毫不敢馬虎,我都是準時付款,而且是預付一年。”郭長傑說。

郭長傑的生意經:不圖金山銀山,認準“綠水青山”

65歲的黑照明是附近村民,家裡6畝土地流轉給郭長傑,自己又到樹木園裡工作,每個月還能領到2000多元的工資。“算是享了郭老闆的福,日子過得還可以。”黑照明說,“現在十里八村在園裡幹活的人不少,得有100多個,忙的時候甚至有三五百人,都是像我這樣60歲上下的人,出去打工沒人要,在這兒幹活還能顧顧家。”

“這段時間,沒事的時候我又開始往郭長傑的園裡轉悠了。不能讓他跑了,他可是鄉親們的‘活財神’啊。”孫進柯笑著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