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第一天文學“外教”——湯若望,一個值得欽敬的外國人

湯若望( 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全譯為約翰・亞當・沙爾・馮・貝爾,1592年5月1日出生於德國科隆一個信奉天主教的世襲貴族家庭。

1613年10月進人宗教與學術研究空氣濃厚的羅馬學院研讀神學及數學、天文學,歷時4年之久,1617年晉升為神甫。他與伽利略、鄧玉函和羅雅谷等都同為當時久負盛名的羅馬靈採研究院院士在羅馬學院學習期間,東方特別是中國頻頻傳來的信息、利瑪竇等先行者在中國取得的斐然成績,使他決然向耶穌會總會會長提出了去中國傳教的正式請求,很快獲得了批准。

大清第一天文學“外教”——湯若望,一個值得欽敬的外國人

1618年4月16日,湯若望跟隨金尼閣神甫從里斯本啟航,踏上了駛往中國的艱難航程。歷盡艱險之後於1619年7月抵達澳門,先隨意大利傳教士王豐肅學習漢語。這一時期的學習,為他以後赴中國內地傳教做了充分必要的準備。

1622年,他與龍華民神甫輾轉廣東、江西、浙江等地,於1623年1月25日到達北京。此次進京時間雖然短暫,卻亦小有成效。他把從歐洲帶來的大量圖書中有關天文數理方面的書籍,列出目錄進呈給朝廷,而且成功地預測了3次日食。

大清第一天文學“外教”——湯若望,一個值得欽敬的外國人

1626年湯若望在中國學者李祖白的協助下,完成了《遠鏡說》一文的撰寫工作,它是根據1616年德國法蘭克福出版的塞都利著作改編而成的,全書共分上、下兩卷,對伽利略望遠鏡的製作原理、功能結構和使用方法都做了詳細說明,通篇條理清晰,淺顯易懂,圖文並茂,是中國出版最早的一部介紹西方光學理論和望遠鏡製造技術的啟蒙著作。該書後被收入《崇禎曆書》中。

明朝末年傳統天文學開始逐漸走下坡路,當時行用的《大統歷》實際上只是元代《授時歷》的改名而已。由於年久失修,誤差漸大,欽天監所報預測屢屢失驗。萬曆三十八年十ー月王寅朔(1610年12月15日)日食,欽天監預報錯誤顯著;崇禎二年五月預報又錯,於是崇禎皇帝接受禮部建議,授權徐光啟組織歷局,進行改歷。在徐光啟"欲求超勝,必須會通;會通之前,必須翻譯"的指導方針下,歷局啟用了一批傳教士。先是聘請在學術上頗有造請、卓有成效的鄧玉函、龍華民參與改歷。但鄧玉函到歷局任職後不久就因病去世了,於是1630年正當年富力強的湯若望奉詔從陝西調到北京進歷局任職,擔當起翻譯西書的重擔。

大清第一天文學“外教”——湯若望,一個值得欽敬的外國人

在徐光啟、鄧玉函、龍華民、湯若望及羅雅谷等人的共同努力下,編纂了擁有一百三十七卷的長篇鉅著《崇禎曆書》,其中包括歐洲古典天文學理論、天文儀器、天文學計算中所必需的數學知識和計算方法(法算)、中西度量單位換算表以及天文表的編算和使用方法等基本五目,又分日臨、恆星、月離、日月交會、五緯星、五星交會等節次六目。《崇禎曆書》的編纂是中國傳統天文學吸收融合歐洲古典幾何學的一個重要標誌。

明朝末年,清兵攻陷錦州,直逼北京,明朝統治搖搖欲墜,在此兵事日急之際,朝廷下諭令湯若望鑄造大炮。造炮伊始,湯若望負責設計和組織工作,由大小太監充當工匠,經過反覆實驗,在很短的時間裡就造出了重達千餘斤可裝重40磅炮彈輕至數百斤的20尊戰炮,一舉試放成功,獲得了明廷朝野的一致讚譽。

大清第一天文學“外教”——湯若望,一個值得欽敬的外國人

崇禎皇帝"派大臣驗收,嘉其堅利,詔再鑄500門"。

於是湯若望又奉詔製造了500門可由士卒揹負或役兵馱運的小型輕便戰炮。這些戰炮在明軍抵禦清兵的戰事中是否起到了作用,史書無明確記載,但湯若望不僅具體參與指導造炮,而且把這些實際技術總結出來,將它與歐洲火銃的製造方法與火攻軍事策略彙集成冊卻是事實。

大清第一天文學“外教”——湯若望,一個值得欽敬的外國人

1643年由湯若望口授,焦勖筆述合作編著了《火攻挈要》一書,又名《則克錄》。該書全面介紹了西方16世紀有關火炮的製造技術與使用方法,對明末中國火器技術和機械製造技術的發展做了技術總結。全書共分上、中、下三卷,約4萬餘字,書中附有40幅"火攻挈要諸器圖"。

上卷敘述了製造火器的方法,其中包括造、造彈、造銃車、狼機、鳥槍、火箭、噴筒、火罐、地畫;中卷講述了試放新銃、裝置各銃及火攻的基本原理;下卷敘述了火攻秘要、鑄銃應防的諸種弊端以及守城、海戰、炮戰的原則。

1644年可謂是中國歷史上動盪的一年,先是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攻陷北京,崇禎皇帝自縊身亡,此後不久清軍入關,明王朝滅亡。清兵入北京城之初,攝政王多爾袞限令城內居民三日內遷往城外,城內房屋供八旗兵居住。

大清第一天文學“外教”——湯若望,一個值得欽敬的外國人

湯若望則上疏陳述自己難以搬遷的理由:

"曾奉前朝故帝,令修曆法,著有曆書多帙,付工鐫板,尚未完竣,而板片已堆積壘壘,並堂中供像禮器,使教所用經典,修歷應用書籍,並測量天象各種儀器,由西洋帶來者居多,倘一損壞,修整既非容易,購辦又非可隨時寄來。特為瀝清具摺,懇請皇上恩賜………"

奏章寫得言辭懇切,理由充分,清廷立即頌旨允許湯若望等安居天主教堂,內存的天文儀器和已刻的《崇禎曆書》書版得以保存,完好無損。

清朝政權建立伊始,急需制歷人オ。湯若望適時地進獻了新制輿地屏圖、渾天儀、地平晷以及望遠鏡等儀器,又用西洋新法準確地預測了清順治元年(1644)農曆八月初一丙辰日食、初虧、食甚、復圓的時刻,而採用回回曆和大統歷方法預算的數值均不準確。1644年11月清廷頒佈了由湯若望制定的順治二年新曆書,多爾袞將其定名為"時憲曆",取"憲天又民"之意,曆書上印有"依西洋新法"的字樣。

大清第一天文學“外教”——湯若望,一個值得欽敬的外國人

同年12月23日,湯若望被委以欽天監監正的重任,詔曰"所屬該監官員,嗣後一切進歷、占候、選擇等項,悉聽掌印官舉行"。儘管湯若望一再上疏苦辭,終未獲批准。

後經教宗裁決,認為讓湯若望接受欽天監監正之職將有利於教義在中國的傳播,於是湯若望成為在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擔任飲天監監正的教土,當時湯若望聲明只負責欽天監和曆書編纂等學術性工作,舊曆中有關吉凶福禍的判別等職責則不能為之效勞。

1647年(順治四年)湯若望被加封太常寺少卿銜。

大清第一天文學“外教”——湯若望,一個值得欽敬的外國人

1651年(順治八年)順治皇帝親政後誥封他為通議大夫。1653年(順治十年)賜他太常寺卿,賜號"通玄教師",授三品銜。

1657年(順治十四年)加授通政使司通政使翌年又授光祿大夫,追封其上三代為一品。可以說湯若望當時在朝中是地位顯赫,恩寵有加。

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就要走向它的反面。湯若望在順治時期備受恩寵,當然會招致一些人的嫉恨,他自任欽天監監正以來也碰了某些人的飯碗,無形中樹立了許多敵人。

1657年5月20日原在欽天監任秋官正職的吳明烜首先發難,上硫誣告湯若望所制曆書推算錯誤。8月26日又再劾湯若望舛謬三事,即"遺漏紫炁,顏倒觜參,顛倒羅計"。順治帝派大臣登觀象臺測驗,結果證明吳明烜實屬誣告,本要處以絞刑,後從輕發落。

1659年新安衛生官楊光先又奏《摘謬論》送呈禮部,指責湯若望所制曆書中的十大謬誤,攻擊他"只進二百年曆"是要清朝短命。1660年又以《正國體呈》上奏禮部,指出時憲曆書封面所題"依西洋新法"五個字是"暗竊正朔之權以予西洋,而明謂大清奉西洋之正朔也"!

大清第一天文學“外教”——湯若望,一個值得欽敬的外國人

時值1664年,順治帝已駕崩,康熙皇帝尚且年幼,朝中實權旁落鰲拜等人之手。楊光先等又向禮部進呈《請誅邪教狀》,指控湯若望等人造傳妖書,潛謀造反,曆法荒謬。1664年9月26日湯若望、南懷仁、利類思、安文思等四名傳教士及幾名中國天主教徒被送上刑部大堂受審,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聞名的"歷案"。

湯若望當時年屆73歲,猝患痿痺,口舌結塞,不能自辯,只能由南懷仁代為辯之。儘管南懷仁逐條駁斥了楊光先等所列的不實之詞,但對他們的處置早已有定論,1665年4月宣佈結案:湯若望被判以凌遲處死,並同時宣佈禁教,廢除新曆,恢復舊曆。判決剛一宣佈,恰逢北京連日發生強烈地震,屋毀人亡,人們紛紛認為這是上天的示警。

在順治帝母后孝莊太皇太后的干預下才使湯若望免於一死。身患重疾的湯若望於1666年8月15日病逝。三年以後朝廷內部權力發生了變化,在南懷仁的努力下,湯若望的案情得到了昭雪。

縱觀湯若望的一生,獻身於他所忠實的宗教事業。在中國40餘年,不遺餘力地傳播教義,但卻未達到他所預期的目的。晚年的不幸遭遇則是當時中國政治歷史演變的結果,而他在傳教之餘所從事的科學工作,即將西方天文學、數學、光學以及火器、礦治等方面的知識介紹到中國,尤其是採用西法制歷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