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銳評|防控常態化,功夫在“常”“長”

大眾銳評|防控常態化,功夫在“常”“長”

“常態化”,我國疫情防控進入了新階段。在“常態化”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關鍵要在“常”“長”二字上下功夫。

所謂“常”,就是把疫情防控融入日常、抓在經常、形成常態。

當前,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經濟社會秩序加快恢復,但也容易讓人產生麻痺僥倖心理和懈怠思想。走在街頭,不戴口罩者不鮮見,有的人以為疫情已是“過去時”,有的測量體溫動作開始“變形”,有的餐館對客人“健康碼”失去興趣,有的景區公園人滿為患,等等。從“應急”走向“常態”,不等於疫情已經過去,不等於放任自流,而要充分看到人員流動和聚集增加帶來的疫情反彈風險,看到境外疫情蔓延使輸入性風險顯著增加,看到國內不時發現無症狀感染者,疫情防控這根弦一刻也不能松。

在“常”上下功夫,就要準確把握“常態化”特徵,多一些平和心態,少一些慌亂,把疫情防控具體要求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就要毫不放鬆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經常抓、抓經常、常抓不懈,決不能讓疫情防控持續向好形勢發生逆轉;就要因時因勢調整工作著力點,搶抓機遇、化危為機,迎難而上、主動作為,加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確保實現全年目標任務。

大眾銳評|防控常態化,功夫在“常”“長”

所謂“長”,就是長期抓、管長遠、保長久、見長效。

疫情防控是一場阻擊戰,也是一場持久戰。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產發展,面對疫情防控與生產生活的多重目標、更高要求和更多挑戰,既要保持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無畏精神,也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鬆”韌勁,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能力準備和工作準備,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

在“長”上下功夫,就要抓根本、謀長遠、抓長效,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規律,把握疫情防控規律,健全“兩手抓”長效機制,使各方面治理能力適應“常態化”新要求;就要把疫情防控滲入到經濟社會運行的各方面全過程,使疫情防控隨著復產復工、擴大投資、項目建設、補短板、強弱項、激活消費市場、穩外貿穩外資等同步推進,真正做到“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

大眾銳評|防控常態化,功夫在“常”“長”

德國著名社會學家貝克認為,在後工業化時代,人類正在步入一個“風險社會”。從瘟疫、瘧疾、流感,到非典、禽流感、埃博拉,人類與病毒的較量從未停止,而且不斷升級。

在“常”“長”二字上下功夫,就是要不斷提高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不斷培育良好的生活習慣,就要常備不懈、防患未然,把“防火牆”築得更牢些,這樣才能從容地應對各種不確定的“黑天鵝”,乘著大風大浪勇毅前行。(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孫秀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