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HAIN發起人曹鋒:在區塊鏈裡,TPS的需求是永遠存在的

PCHAIN發起人曹鋒:在區塊鏈裡,TPS的需求是永遠存在的

PCHAIN 發起人 曹鋒 博士

在5月22日晚舉行的第22期 Neutrino 追問 AMA中,Neutrino特別邀請到PCHAIN 發起人 曹鋒 博士來給大家分享了《如何通過多鏈系統實現區塊鏈大規模商用》的主題內容,幫助大家拓展認知邊界。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精彩問答吧!


以下為第22期Neutrino追問®AMA交流整理


話題主持@Neutrino 問題1:最近業界比較關注的除了 BTC 價格一路狂飆外,還有就是在紐約舉辦的“Consensus2019”了。我們知道曹博士之前也在那邊,能否分享下在此次大會與往年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還有會上有哪些讓您印象比較深刻的事情或區塊鏈應用?

曹鋒:Consensus2016年還沒有像這兩年那麼火,知道區塊鏈的人不多,還是一個比較小眾的一個會。但是畢竟也是全球範圍內的會, 吸引了全球的參加者。2016年到2017年,最火的應該是2018年,18年的時候廳內廳外都是人,這個是以前的情況。今年雖然說也很火,但是他的火熱程度我認為相對於2018年這樣一個頂峰來說還是有所下降的,突出表現就是酒店不像原來那麼難訂了,之前2018年的時候不提前訂幾乎是訂不到的。

從會議的內容來看,今年最主要的還是集中在DeFi這個主題上,就是大家越來越集中的把區塊鏈的應用放在跟金融相關的應用上了.有關“stable coin”,交易所,相關的一些金融基礎設施啊,成為今年2019年最主要的熱門話題。

從應用角度來說,我認為2018年是一個應用的小高潮,就是當時大家在憧憬著區塊鏈在各行各業的應用。大家也知道去年整體幣價的下跌,和整個區塊鏈行業的遇冷,所以從今年來看應用反而更加集中,集中在跟金融有關的應用,因為這個行業離錢最近,也相對來說是容易得到突破的,這是今年最重要的一個特徵。

另外一個特徵就是從參會人的背景來看,去年包括之前更多的是技術背景的。就是歐美的早期開發團隊,還有中國的一些早期的技術開發者,以技術開發者為主。

2016年,還是比特幣的時代,比特幣的核心開發人員會去的比較多,比特幣基金會,礦機廠商佔據了比較重要的位置。17年比特幣的開發者、以太坊的開發者,就開始多起來,ICO的風潮也是17年consensus初見端倪的。

到了18年,就是各種應用的開發者百花齊放了。也是consensus最熱鬧的一年。

今年,一個很特別的現象是華爾街的資深人士開始大規模的來參會了。你會發現很多年齡相對較大的穿西裝打領帶的人多了很多。所以,我們也很多情況被迫的穿西裝打領帶。這個是我觀察到Consensus2019跟往年的不太一樣的兩個部分。

還有一個現象是,業內和業外還是不太一樣。華爾街的人很多人抱著非常積極地學習態度。他們全程在大會的各個會場裡穿梭,記筆記,從頭記到尾,去認真地學習區塊鏈。從華爾街主流的來看,他們會越來越積極地擁抱區塊鏈技術,這是一個好的現象。另外一個就是傳統的或者說我們已經是業內的區塊鏈人士,大家可能是更加喜歡在會場外的meet up,或者是會場大廳的meet up,這樣的話更多的是相對集中的,來自全世界各地朋友的一些信息交流。

話題主持@Neutrino 問題2:請教下曹博士,公鏈在實現大規模商用時,需要跨過哪些技術門檻?另外您對“大規模商用”是如何定義的?現有業界有哪些應用可被稱為是大規模商用的?

曹鋒:從去年就是開始講TPS,很多人說TPS不是問題。但我認為TPS是一個永恆的問題。因為有一天你可以想象,如果大部分的應用都是基於區塊鏈的話,那TPS的要求一定是非常高的。我們知道互聯網最開始的時候傳輸速度到現在翻了100倍都不止。我們認為說區塊鏈現在還是屬於互聯網的一個早期階段,所以你可以認為TPS的需求是永遠存在的。

另外一個要求就是跨鏈。跨鏈現在大家也知道比較火,大家聽到比較多的是Polkadot,COSMOS。PCHAIN從來沒有很主動的去宣稱我們要做跨鏈。事實上我們的跨鏈技術已經相對成熟了,尤其在鏈內的跨鏈。後面有機會,我們也會比較一下Polkadot,COSMOS與PCHAIN的技術差異。有意思的是我們已經在去年已經實現了256條子鏈之間的並行、處理,以及一些跨鏈的一些能力。

第三個要求是DATA。我們其實從去年開始就在講這件事情,那從今年開始有越來越多的項目開始講DATA,有關數據庫領域的、有關數據挖掘領域的,這些頂級的會議也都開始在講基於區塊鏈的DATA。包括今年8月在阿拉斯加舉辦首屆區塊鏈論壇,這個論壇上面的主題就是我們講的SMART DATA。KDD是在數據領域挖掘全世界最牛的會議,全世界最頂級高校的教授和學生都會去參加。如果你是在美國大學讀博士,只要有1-2篇在KDD的文章就可以博士畢業了,大家可以知道KDD是一個什麼樣的檔次會議。

“大規模商用”是怎麼樣定義的,我認為更主要的是一方面是參與人數一定是百萬級以上的,第二個一定是跟我們的生活相關。同時,商用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它除了在純區塊鏈本身比如token、比如交易這些以外,是含有一定商業邏輯的。從這三個角度我們定義“大規模商用”,就是能夠支撐商業邏輯,能夠有一定用戶數量同時它又是跟現實應用結合的。

區塊鏈應用,認為我現在還處於一個相對早期的階段。比如我們看到的stable coin, 可能現在大家也在看JPMorgan也在發token,Facebook也在做相關token,各國央行都在研究央行的數字貨幣,我覺得這些都是一些大規模商用的前提。在供應鏈金融領域我們看到也有一些初步的端倪,我們在2016年年底成立的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區塊鏈分會,也是為了這樣一個目標而設立的。在過去的幾年裡,它已成為區塊鏈最火熱的一個應用方向。

話題主持@Neutrino 問題3:我們瞭解到,PCHAIN 是一條主鏈加多條子鏈的模式,每一個智能合約的生成會產生一條子鏈,那麼多達幾百條的子鏈是如何維護的?子鏈與子鏈之間有無互通?每個子鏈中包含了哪些實現邏輯?

曹鋒:這個主鏈加多條子鏈的模式,從這個架構上來看跟Polkadot是完全一樣的。PCHAIN的子鏈架構理論上是可以無限擴展的。我們在去年9月份,已經取得了256條子鏈的實測結果。PCHAIN實測已經可以做到跨洲1064節點,256條子鏈並行出塊。

而Polkadot目前的理論值是100條子鏈。為什麼我們可以做到?它得益於子鏈和主鏈的通訊結構上的一個獨特設計。我們在區塊鏈P2P層進行了一些改造。這是很多區塊鏈系統沒有嘗試過的方向。同時我們在主鏈和子鏈的交互性上做了一些專利設計。只有從這個2個方面同時進行設計和研發,才能達到幾百條子鏈的互相協調和通訊。我們在去年TESTNET測試網上線的時候,也跟全世界的PCHAIN 粉絲也分享過,做到幾條鏈可以叫多鏈,幾十條鏈也可以叫多鏈,但是要做到幾百條鏈這樣級別的“多鏈”可以很自豪的講,到目前為止,我們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獨一無二的。

PCHAIN的子鏈和子鏈之間並沒有採用像polkadot支持子鏈之間的直接互通。當然,Polkadot也沒有完全公開他們的具體算法。PCHAIN通過子鏈和主鏈,然後主鏈和子鏈之間這樣一個間接的互通方式。為什麼採用這種方式?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安全性和信息的交互性上達到一個平衡。很多人包括polkadot也在說子鏈和子鏈之間除了數據上的一個互通以外更重要的是安全性上的互通。從這個層面是說polkadot採用的是一個全局性的安全策略。而cosmos採用的是一個局部安全策略。所以我們可以認為PCHAIN 採用的是一個全局+局部策略。我們在主鏈上面是有很多的驗證節點,這樣你會避免說子鏈上的某一個子鏈的安全性特別差而造成整體安全性的降低。

一個子鏈現在都是一個獨立的分支,可以在上面設置各種各樣的智能合約,我們也設立了一個叫“官方子鏈”的方式。“官方子鏈”我們認為說在很多的時候像類似一個孵化器一樣的東西。除了主鏈以外,它可以邀請很多validator, 從而確保這條子鏈相對和絕對的一個安全性。這樣就避免了cosmos那種局部安全性帶來的困擾。如果完全是一個局部安全性,開發者在上面做開發是非常擔心的。通過官方子鏈上的一個孵化過程,有一些鏈或是一些智能合約DAPP會變得非常成熟。當它足夠成熟的時候,它完全可以足夠多的粉絲,有足夠多的validator,它就可以利用我們現在提供的API來create它自己單獨的一條子鏈,從而孵化的過程,通過這個設計,我們認為它兼顧了自主可控、安全性以及整個項目成長的平衡。

話題主持@Neutrino 問題4:在相關介紹中看到,PCHAIN 選擇使用 Sharding 機制,這種技術的優勢在哪裡?具體是怎麼運用在 PCHAIN 鏈上的?在使用的這些場景裡面最終會給用戶帶來什麼樣的體驗?

曹鋒:sharding現在是一個特別模糊的詞。很多人認為,只要在不同的shard之間通訊,和shard之間能夠有一些token的交互,大家都會認為是sharding。在這個寬泛的定義下,PCHAIN主鏈和子鏈之間就是一個天生的sharding機制。這個技術的優勢剛才已經提到了,效率和安全性上市達到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衡,同時各個子鏈之間或者各個shard之間他們又有一定的獨立性同時又有一定的相關度,通過主鏈這樣一個穩定器在安全性上得到提升。任何一個人只要抵押一定量的PI就可以call一個PCHAIN的子鏈生成函數來生成一條對應的子鏈。子鏈會有自己的生老病死週期。當所有的validator全退出,並且這條子鏈的owner覺得也沒有辦法去維繫的時候就可以退出。這樣有一個好處是剛剛已經講過的Smart data。data的有效性其實某種角度來說如果長期沒人維護或者它本身已經死去的話,可以通過子鏈銷燬達到這樣一個效果。我們在強調說子鏈是有“生老病死”的。對應到現在以太坊會發現以太坊上面存在大量的垃圾data,這些data會佔用所有節點的存儲空間。

有的子鏈或有的智能合約會發展成為重要的DAPP,會越長越大。另一部分DAPP會自然“消亡”。在最開頭一個鏈不是特別最強大的時候,參與者也不是特別多的時候,其實更多的是需要項目方相對自主可控一些,隨著它的發展過程中間他會慢慢的越來越多的往“去中心化”這個方向去走,突出的改變就是validator會越來越多。因為我們有主鏈和子鏈這樣的一個設計,主鏈其實給子鏈提供了很多很多潛在的validator。這個是我們認為在技術上會給項目方帶來非常不一樣的感受,給終端的用戶的感受是也是一樣的,它會逐漸的形成這樣一個過程。當然如果你一開頭會對安全性很害怕的話你可以把它部署在“官方子鏈”上,這個在應用性和投入方面對項目方來說得到了非常好的平衡,對用戶來說也是非常透明的。

話題主持@Neutrino 問題5:能麻煩曹博士幫忙具體分析一下 Smart Data 和 Knowledge Graph 知識圖譜這兩個 PCHAIN 引入的概念分別是指?他們所帶來的好處又是什麼嗎?以及它們是在智能合約上哪個端層實現的呢?

曹鋒:Smart Data 和 Knowledge Graph 是我們在去年就引入的一個基本想法。相對於區塊鏈1.0比特幣,所有的數據都是比特幣網絡自身所產生的,不依賴於任何外部數據。區塊鏈2.0智能合約以太坊,我們會發現智能合約大量依賴於外部數據,也就是所謂的Oracle機制。

Smart Data的核心在於,越來越多的data實際上是介於原生data和外部輸入的data之間。也就是說相對於原來的Oracle,它的data本身是從http互聯網上抓取過來,或者從外部的數據抓過來再把它引入到區塊鏈上來,我們認為這是Oracle1.0。那Smart Data可以認為是Oracle 2.0。

未來會有越來越data是長在區塊鏈裡面的,但是它又不是區塊鏈算法本身生成的。我們認為所有符合這種類型的data都可以稱作為Smart Data。另外,Smart Data本身又是W3C的一個標準,這個標準是之前就已經存在了的。從設計之初,它是為了滿足機器與機器之間數據的交互需求,而不是為了滿足人的數據交互需求,所以在此基礎上很容易形成Knowledge Graph,Smart Data的進一步延伸就是Knowledge Graph。

Smart Data的重要意義是它是區塊鏈商業大規模應用的基礎設施。因為如果沒有一系列的Smart data,是沒有辦法完成商業邏輯的。第二是它為機器與機器之前的數據交互提供了很好的基礎。Smart Data和Knowledge Graph存在於智能合約和Consensus之間的一箇中間層。目前PCHAIN已經支持了,包括在最近的強生小E合作的項目中,我們就採用了部分Smart Data功能,未來我們也會沿著這個Smart Data的方向,繼續研發更多關於Smart Data中間層的技術。

話題主持@Neutrino 問題6:在現在市場下,做多鏈、跨鏈的明星項目也很多,像我們熟知的 Polkadot、Cosmos,相比之下 PCHAIN 的優勢體現在哪裡?碰到的挑戰又是什麼?未來又將會有怎樣的解決方案呢?

曹鋒:從整體架構來看,PCHAIN與Polkadot的架構是相同的,也是一條主鏈+N條子鏈的結構,相對於Polkadot,PCHAIN的結果是在全世界跨亞洲、歐洲和美洲的實測下,可支持256條子鏈並行出塊,並且大多數情況下出塊速度可維持在1-2秒。從這點來說,目前PCHAIN並行化比Polkadot會更好。

相對於Cosmos來看,第一我們有分區自治,第二我們在全局安全性上與Cosmos目前的框架相比,會更像Polkadot。可以認為PCHAIN集成了這兩個項目的優勢,Cosmos強調的是局部的可擴展性,但犧牲了全局的安全性,而Polkadot強調了全局的安全性,弱化了局部的可擴展性。PCHAIN處於這兩種之間,並沒有過多的強調全局安全性,通過主鏈機制提供了全局安全性;同時也不會像Polkadot,受制於全局安全性而影響了子鏈可擴展性。Polkadot目前最多能支持100條子鏈。在這點上PCHAIN與Cosmos類似子鏈可以無限擴展。

這張圖提供了一些更多角度的對比:

PCHAIN發起人曹鋒:在區塊鏈裡,TPS的需求是永遠存在的

碰到的挑戰就如之前所說的,PCHAIN主鏈和子鏈之間的交互性上踩了很多坑,因此不得不做了P2P層的一些改造。P2P層的改造,即使在比特幣或以太坊,或是其他明星項目,基本都沒有改動過P2P層,更多的是採用傳統的開源項目所提供的P2P層能力。PCHAIN是為數不多在P2P層提出獨有算法的項目。Polkadot最近在Consensus大會上也把這個當作是一個非常重磅的feature推出來。如果大家登陸PCHAIN主網,可以發現我們已經支持子鏈級別P2P層消息分發和轉發的能力。

有關主鏈和子鏈的交互性,還是一個永恆的話題,目前我們只支持token級別的交互,智能合約級別的交互還有很多難題需要攻克。

話題主持@Neutrino 問題7:為了實現大規模商用,PCHAIN 可以接入各種外部的知識提供商,請問你們是如何審核這些知識提供商所提供的服務的?有什麼評判標準嗎?目前為止,PCHAIN已接受了哪些領域的知識提供商呢?

曹鋒:PCHAIN在知識提供商這一塊和以太坊是完全兼容的。從某種角度來說,知識提供商並不需要PCHAIN來進行審核的,只要大家需要,都可以任意來調用。這個判別的標準,更多的是知識提供商本身的信譽度。隨著Smart Data方向上的不斷研發,我們接下來會邀請所有相關data服務商到PCHAIN上提供數據服務。

話題主持@Neutrino 問題8:我們觀察到,PCHAIN海外社區熱度比較高,而國內社區相對低調很多,這次和Neutrino合作的AMA也是國內首秀。那麼PCHAIN是將會在國內市場有什麼大動作麼?目前PCHAIN發展到哪個階段?接下來有哪些規劃?

曹鋒:PCHAIN將會在國內有更多的線上討論,同時也正在計劃一些線下meetup,能夠聚集國內社群的一些技術型粉絲,讓大家有機會一起討論,幫助PCHAIN在國內市場發展得更好。PCHAIN目前主網已上線,接下來將會注重生態體系的建設以及大規模商用方面的建設,目前正在和多家企業推進採用PCHAIN技術進行區塊鏈商業應用。

接下來的規劃中,我們會繼續沿著今年的roadmap推進技術開發與升級。我們也會在歐美國家舉辦線下meetup,讓更多人瞭解PCHAIN技術。我們也歡迎大家可以基於PCHAIN技術來實現各種商業應用,因為我們現在的架構,提供了這種可能性,並且在初期的費用方面,幾乎認為可以是免費。我們也已實現了一鍵發鏈功能,只要少量的PI就可以在PCHAIN上一鍵發鏈。

———Connecting Innovations———

Neutrino 是提供全球區塊鏈社區網絡的共享社區平臺。原生於區塊鏈的分佈式創新協作社區,鏈接各類創新技術。目前,我們已在東京、新加坡、北京、上海、杭州、臺北、柏林、大阪、首爾、巴黎等10大城市建立社區網絡節點。

Neutrino是個開放的社區平臺,希望建立區塊鏈社區,或是將社區與更大的世界連接,都可以和我們聯繫,來擴大全球網絡社區節點計劃,共享社區資源,推進行業發展。

我們定期組織豐富的線上或線下活動、研討會等,對會員提供宣傳、技術、資本支持,連接各個社區,幫助不同區域的開發者們更好的溝通、協作與分享彼此的經驗和知識。

PCHAIN發起人曹鋒:在區塊鏈裡,TPS的需求是永遠存在的

V神喜提 Neutrino 永久會員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