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社論:新冠肺炎暴露保護主義天性 美國成反面典型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4月19日刊發題為《新冠肺炎暴露出保護主義的天性》的社論稱,任何在目前限制或截留重要物資的國家都會發現,它們的行為會在幾個月後令它們自食其果。現將文章摘編如下:

隨著新冠病毒導致的死亡人數上升,經常伴隨著災難而來的現象——保護主義和零和競爭——也在增加。在努力獲得從呼吸機到口罩在內的重要醫療裝備的過程中,一些國家或地區聲稱,運給它們的貨物被神秘地轉移到了別處——大多數到了美國。

白宮否認了“海盜行為”,反而堅稱它正在努力打擊此類行為。美國一些州長指責外國政府耍了類似的花招。證據大都模糊不清。然而,確保救命的裝備到達需要的地方是再重要不過的事情。其背景是嚴重的短缺推高了價格。

許多供應商堅稱它們並沒有哄抬價格,而只是反映出了原材料成本的飆升——同樣是需求激增造成的。但那些試圖採購商品的國家說它們在與其他買家展開價格戰,既在與製造商也在與中間商和經銷商談價格。

一些製造商告訴《金融時報》記者,誰的錢先到,它們就決定向誰發貨。一些國家的政府抱怨說,它們的採購規定禁止此類預付款的做法。華盛頓在本月敲響了警鐘,因為它援引一項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的法律——《國防工業生產法》——勒令3M公司生產更多它所尋求的N95口罩。美國總統特朗普還要求該公司停止向加拿大和拉美國家出口口罩。

失望的加拿大官員私下裡談到了“背叛”。白宮和3M公司最終達成妥協,該公司將在未來3個月從中國、新加坡和韓國進口1.665億個口罩,同時可以繼續從美國向加拿大和拉丁美洲出口口罩。

在外國買家將矛頭指向美國的其他事件中,人們則不太清楚是應該直接將它們歸咎於白宮,還是應該歸咎於特朗普任其自謀生路的美國各州之間的激烈競爭。法國的兩個大區和巴西東北部的一些貧困州聲稱,它們訂購的裝備最終抵達了美國。

德國官員指責美國“沒收”了一批從中國運往柏林市警察局途中在曼谷停留的口罩。柏林市內政部長安德烈亞斯·蓋澤爾稱之為“現代海盜行為”。被德國媒體稱為這批口罩生產商的3M公司說,它沒有得到任何關於口罩被沒收的證據。

事實上,轉向保護主義的不只是美國。瑞士聖加侖大學的全球貿易預警團隊說,今年有75個國家對醫療物資、裝備或藥物實施了一些出口限制。圍繞呼吸機和口罩的爭奪可能會進一步擴大,蔓延到被發現有助於治療新冠肺炎的藥物上,而隨著各國開始解除管控,這種爭奪還會波及檢測設備。

敦促各國保持克制,只訂購自己真正需要的物資,同時敦促供應商不要牟取暴利——這似乎是徒勞的。但是,做出不負責任行為的企業、經銷商或政府部門理應被點名批評。歸根到底,尋求物資的國家政府應該從長遠來看待自己的利益。一些國家似乎正在這麼做:聖加侖大學團隊說,今年有79個國家放寬了對醫療物資貿易的限制。第二波新冠疫情的風險已然迫在眉睫。任何在目前限制或截留重要物資的國家都會發現,它們的行為會在幾個月後令它們自食其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