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的淮安實踐:產業培育當頭,錨定“民富”目標

最近,淮安市漣水縣成集鎮條河村的村民們,正在張羅著搬家和裝修。62歲的黃秀全說,現在就等著三個兒子回來過年,給他們一個驚喜,“不比城裡的房子差”。


得益於當地的農村住房改造工程,條河村建起了一排排白牆青瓦的新型農村社區,惹得周邊不少村民,現在都想往這個三市交界的昔日“邊緣地區”“擠”。

鄉村振興的淮安實踐:產業培育當頭,錨定“民富”目標

除了整齊劃一的新房,能夠吸引周邊村民往條河村集聚的,還有在周邊建起來的一個個農業產業園,這讓村民們打工也有了奔頭。
淮安地處江蘇中部腹地,農村人口眾多,扶貧任務繁重,往往依賴於“等靠要”。而在江蘇,淮安的經濟總量也長期位居中等偏下。
但正如去年六月,淮安市市長蔡麗新在《現代快報》發文所說,網絡上有個熱詞叫"貧窮限制了想象力",而現實中,“更多的是舊觀念束縛了我們的創造力。”
瞄準鄉村振興,淮安創造性地提出了“業興、民富、村美、人和”的“8字目標”,並正在“各個擊破”。
生態底色亮眼的淮安,去年被國務院認定為淮河生態經濟帶中心城市,填補了長期沒有國家戰略直接覆蓋的空白,這些都賦予了淮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更多的想象空間。

鄉村振興的淮安實踐:產業培育當頭,錨定“民富”目標

民心工程

住到新房子裡,條河村村民們並沒有“大費周折”。村民王英梅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從舊瓦房到新洋房,她們家一共掏了13萬,樓上樓下都是三室一廳,門口還有小菜園。
如果財力有限,還有80多平的小房子可供選擇,並且和200多平米的大房子一樣,一戶一宅,有菜園。
如果連置換小房子都難以承受,政府會進行託底。成集鎮黨委書記黃勇告訴記者,對於特困家庭政府實行拖底安置政策,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需求,兜住民生底線。
目前,條河社區一期工程已建成,二期正在施工中。除了一排排具有江淮特色的洋房,村民文化服務中心、居家養老中心等,也已初現雛形。
條河社區堪稱蘇北農村住房改造的樣板。據公開報道,今年10月17日,江蘇省脫貧攻堅工作座談會在漣水召開,“條河經驗”被全省推廣。
民生工程,說到底是民心工程。
淮安市市長蔡麗新曾表示,農村住房改造,淮安重點把好“三道關”。其中的第一條便是,要充分尊重農民意願,一戶一策,對農民願不願意搬、搬到哪兒去、房子怎麼建等問題,均由農民自主選擇。


在建設方式上,堅持公寓式安置和宅基地安置相結合,集體產權和商品房產權相結合,等地,以多元化的建設贏得群眾支持。
同時,在保證質量前提下,淮安實行規費和稅收能免則免,能返則返,最大程度減輕農民購房的負擔。

鄉村振興的淮安實踐:產業培育當頭,錨定“民富”目標

產業振興

時值初冬,條河村食用菌產業園開始了忙碌。記者在現場看到,約50萬支香菇菌棒已經陸續上架。


從外貌上看,條河村食用菌產業園和其他農業產業園並無二致。但其特殊性在於,這個產業園雖設在條河,但並非條河獨有。
成集鎮黨委書記黃勇介紹稱,該產業園由條河、六塘、餘何三個村整合扶貧資金700萬元聯合興建,收益歸三個村的村集體共有。
具體而言,村集體按照相應標準收取大棚租金,三個村的村民、特別是低收入戶都可以到這裡務工。
黃勇稱,有的貧困村地理位置不佳,無法吸引資源要素,打破村域、鎮域區劃限制,到基礎條件較好的村發展產業,可以實現強村弱村之間的優勢互補。
這便是漣水縣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探索出的一條“飛地同創”產業扶貧新路,條河食用菌產業園只是其中縮影。
記者從漣水縣獲悉,該縣今年共計整合各級各類涉農資金、幫扶資金1.5億元,成功實施各類“飛地同創”產業項目21個,覆蓋了65個貧困村。
產業興旺,被淮安視作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首要戰略”。截至目前,淮安已建成高效設施農業面積超145萬畝,培育出“盱眙龍蝦”、“洪澤螃蟹”、“淮安黑豬”等”淮味千年“系列品牌。

鄉村振興的淮安實踐:產業培育當頭,錨定“民富”目標

古鎮新生

同樣因產業而興的,還有淮安“南大門”,洪澤湖畔的千年古鎮蔣壩。
淮安市洪澤區蔣壩鎮是江蘇最小的鎮之一,僅有兩個行政村,人口1萬人。據史料記載,蔣壩西側的洪澤湖大堤有1800年曆史,先後有九位皇帝到過蔣壩,督辦河務,大量河工曾集聚於此修堰築壩。
基於此特點,打造“河工風情小鎮”、盤活鄉村振興“水”文章,成了蔣壩努力的目標。


2015年,蔣壩鎮抓住機遇,推出洪澤湖生態環境提升工程美麗蔣壩PPP項目,總投資15.8億元,分三期實施。
其中,一期建設內容包括觀滄海、落霞灘等在內的“醉美三公里”濱湖風光帶,以及溫泉養生、隱逸快活嶺和古鎮老街,目前已基本成型。
這其中不乏“妙手回春”的案例。比如網紅民宿雲滄海,前身竟是一座座等待拆遷的廢舊民房和雞窩。
除了旅遊項目,蔣壩如今的目標還有圍繞美食和養生產業,打造洪澤湖畔的“健康驛站”。記者注意到,蔣壩已連續兩年舉辦螺獅節,利用“節慶經濟”招攬人氣。
記者從蔣壩鎮獲悉,2018年“十一”黃金週期間,到蔣壩旅遊的遊客超4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超1000萬元。
一改曾經被遺忘的尷尬,蔣壩鄉村旅遊產業已初具規模。不少老蔣壩人都感慨,昔日輝煌的蔣壩又“活了”。

來源:澎湃新聞

記者 袁傑

責任編輯:李克誠

校對:丁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