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人、妖、仙、徒弟的各種反應會不會都是唐僧的心魔呢?

二姑奶


類似的問題,以前答過。我把以前的答案稍微修改一下,就是這樣:

《西遊記》是大家所熟悉的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老少咸宜,粉絲眾多,常熱不衰,常看常新。儘管我們對其故事情節已爛熟於心,但還是忍不住一遍又一遍的看,看了小說看電視,看了電視看小說,樂此不疲。它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魅力呢?因為它直指人心,甚至我們自己或許渾然不覺,就與我們的潛意識一拍即合,讓我們欲罷不能。《西遊記》向我們昭示的是,人生的最大成功在於戰勝自我。一個將軍,能統帥千軍萬馬,戰勝強大的敵人,但他駕馭不了自己的心。所以,控制了自己的慾念,你就成佛了。成佛,只是戰勝自己的一個標誌,或者說是成功的標誌。並不是成功的目標,戰勝自我,駕馭自我,才是成功的目標。也就是即使成佛了,你還要與慾念進行鬥爭,有道是“一念悟即佛,一念愚即眾生”。

我們看看小說是如何圍繞這個來安排人物的:

首先看人物。師徒五人是一個整體。有個詞叫心猿意馬,是用來形容我們永遠停不下來的心思或者是意念的,就好像猴子跳馬奔跑那樣,難以抓住,難以控制。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就充分利用這個詞,把我們總是不斷產生意念並不斷髮生改變的心,就交給了一個叫孫悟空的猿,這就是心猿。並賦予他72番變化的本事,特點是變化快,抓不住,剛剛想到了這兒,一下又變到那兒了,控制難。為什麼是72變,九九八十一是多得不能再多了,八九七十二比九九八十一少一九嘛,所以還是有可能掌控的。就是因為想法多變化快,就更要控制,不能放任自流。所以給這個毛猴取名孫悟空。孫,只有像孫子那樣挨打受罵被教育被抑制被控制了,也就是降妖除魔了,你才能從眾多的不斷變化的慾念中,慢慢減少,直至了悟空性,得道成佛,才算成功。孫悟空嘛。所以,結局是悟空成了“鬥戰勝佛”

白龍馬,是唐僧的坐騎,唐僧騎著它就與其融為一體了,它代表的是意識,這就是意馬。它服務於心靈,被心靈所駕馭。所以,它就成了永遠服務於人度人的菩薩——八部天龍廣力菩薩。

沙僧悟淨,他沒有那麼心猿意馬,變化也少,但持之以恆,代表了理智。理智告訴我們,我們要不但淨化心靈,明淨的心裝不進沙子,所以要姓沙;理智是一個持之以恆的過程。但是,當一個人真的悟空了,是用不著理智的,理智只是在心猿意馬時起作用。當一個人了悟自性,認知了真我本性的時候,理智會成為進一步覺悟的障礙。所以,沙悟淨成不了佛,只能成為羅漢,比菩薩次一等。

豬八戒,首先這個姓就是享受,酣吃酣睡,追求享受必然貪婪,財色自然放在首位。貪慾太盛,必有嗔痴,只有多戒,方可收斂,故曰豬八戒。貪慾是很難根除的,所以,最終豬八戒成不了佛,只能是個“淨壇使者”,讓他不斷去踐行淨化自己心靈的事去吧。

唐僧,是人本身,其餘四人都是他的部分,有機組成部分。唐,盛唐,豐富繁多。當然這個故事正是借用唐僧取經這個史實。它還有其他的寓意。戰勝自己,為什麼要用僧人作代表呢?僧人成佛是戰勝自己的典型成功事例,僧人的修行過程,正是控制戰勝慾念的過程。僧人除了吃飯睡覺,主要是跟自己的慾念作鬥爭,最終戰勝自我,悟空成佛。加之唐僧是人所共知的,有共鳴有親和力能說服人。唐僧的成功,向我們昭示:戰勝自我便功德圓滿。所以,他的結局——旃檀功德佛。旃檀,歷久彌香,終身受用。

其次,我們簡要的說說情節。

慾念或曰心思的產生——孫悟空出世。孫悟空似乎無緣無故從石頭縫裡蹦出來了,是啊,一天到晚,我們大腦裡無緣無故產生無窮無盡的想法。其實也不是無緣無故的,首先石頭是有來歷的——是一塊仙石,其次他吸收日月光華,蘊育而成,我們的任何一個想法慾念,都是與我身邊的人事有關係的。

慾念的瘋行——鬧龍宮鬧地府鬧天宮,擾得人不得安寧,如果天宮都管不住,那就六神無主成精神病了。人總得想辦法治治他嘛。

慾念的控制。先壓在五指山下讓他清醒清醒,讓他找到控制自己的辦法,基本的辦法有兩個,第一個外力,緊箍咒。現在發展為看心理醫生了吧。這個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每用一次都是傷害,必須謹用少用,西遊記中一共念過十次。

第二個辦法內修,這是主要的根本的途徑。在小說中就是降魔除妖,魔或妖,都是邪念妄念,要與之鬥爭,要戰勝它,要消滅他。自己戰勝不了要充分利用資源,包括人脈資源,想盡一切辦法消天它。這個降魔除妖的過程,就是內修。這是一個非常艱辛的過程。首先是因為邪念妄念多,數不勝數,且層出不窮。西遊記中共經81次劫難,81不是實數,9是最大的單數,指代多,無窮多。9,9即81,就是多得沒辦法再多了。是永遠不可能沒有的。其次是難。有的是偶爾產生的妄念,這就是西遊記中沒有背景的妖怪,解決起來相對容易一些,打死就得了。當然打起來也並不簡單,比如三打白骨精,也還要反反覆覆,經過多次才能根除。但這些沒有背景的妖怪是少數,絕大多數都有盤根錯節的背景,你根本沒辦法根除,只能打壓打壓。比如黃袍怪,玉皇大帝的人你能動嗎?你還想不想活?金角大王銀角大王,太上老君的徒兒,給你一百個膽你也不敢。再像金翅大鵬青獅白象,等等等等,不一而足。這就是說,好多忘念心思,與我們正常生活密切相關,我們不能去掉,也去不了。最有智慧的辦法是抑制,不讓它過份。所以這就增加了難度。由此可見,清心寡慾特別難,所以我們難見本心,只有不斷地打壓邪念妄念,才能慢慢減少,達到一種自然狀態,這就是無為了。

結果——成佛。我們從主觀控制打壓慾念忘想,到自然而然讓他流過,不給他紮根的土壤,我們就成功了,我們就成佛了。

總之,吳承恩通過西遊記給我們的暗示是,戰勝自我,雖然艱難險阻,但你要堅持不懈,你會取得成功!這是人生最大的成功!


胡老師說道


這種想像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要以此來評判和猜測《西遊記》,最好另起爐灶,寫一夲《新西遊記》。


溪花浦牧魚


唐曾有那麼多心魔嗎?作者寫的時候都沒有想那麼多吧?不過就是怎麼新奇吸引眼球就怎麼寫,看著精彩不就行了?為什麼要過度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