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中,他是梁山上的最大潛伏者!只為完成上清宮的重要任務

水泊梁山108人,來自三教九流,可謂魚龍混雜。在外人眼中,他們義氣深重、情同手足,然而撕開偽裝的外衣,事實並非如此。在108人中,就隱藏著一個鮮為人知的大內奸。施耐庵用了三處細節進行了明確暗示。

這個內奸看似閒雲野鶴,實則洞若觀火,還肩負著一項重要使命。他便是梁山排名第四的天閒星入雲龍公孫勝。

那麼,公孫勝的真實身份和潛伏目的究竟是什麼?施耐庵又做了哪些暗示呢?

水滸中,他是梁山上的最大潛伏者!只為完成上清宮的重要任務

01.暗示一:聚義不結義

七星聚義,奠定了梁山事業的基礎,拉開了梁山發展的大幕。然而七星聚義中卻隱藏著一個細思極恐的事實——晁蓋等六人並未與公孫勝結義。

這絕非杜撰。水滸原著第15回寫得清清楚楚:“眾人個個說誓道:‘……我等六人中但有私意者,天地誅滅,神明鑑察。’六人都說誓了,燒化紙錢。”

這六人義結金蘭之後,公孫勝方才不請自來。事後,晁蓋也始終未給公孫勝補辦任何結義手續。從某種意義上說,在義氣當先的江湖,晁蓋對來路不明的公孫勝缺乏信任。公孫勝剛出場,施耐庵就用這種方式暗示其身份的特殊。

公孫勝雖然參與了梁山前期發展的一系列行動,但他的作用有限、功能單薄,純屬打醬油。這種種跡象,不得不讓人對他參加組織的目的和動機產生懷疑。

水滸中,他是梁山上的最大潛伏者!只為完成上清宮的重要任務

02.暗示二:晁蓋有預感

晁蓋的懷疑,在公孫勝提出探母請求時達到一個峰值。

在水滸原著第42回中,公孫勝下山時受到了晁蓋前所未有的禮遇,不僅“取出一盤黃白之資相送”,還專門舉辦了隆重的踐行酒宴。這種特殊待遇甚至超過了同期回鄉的宋江,規格之高實屬罕見。

而最耐人尋味的,是晁蓋的臨別贈言:“一清先生,此去難留,卻不可失信。……百日之外,專望鶴駕降臨,切不可爽約。”

在這段不足百字的囑咐中,晁蓋彷彿有先見之明,語重心長地兩次提到“不可失信、爽約”。當時的晁蓋,可能有一種強烈的預感——公孫勝準備全身而退。

晁蓋之所以禮送“內奸”,不僅是江湖禮節,更是希望公孫勝看在同事一場的份上,不與梁山為難。

水滸中,他是梁山上的最大潛伏者!只為完成上清宮的重要任務

03.暗示三:隱姓又埋名

果然,晁蓋預感成真。公孫勝一去數月,音信全無。戴宗第一次去薊州遍尋不著,第二次機緣巧合才找到公孫勝。

但公孫勝見面後的第一句話卻意味深長——“……恐怕有人尋來,故改名清道人,隱藏在此。”

公孫勝說得明白,“恐怕有人尋來”,自然是怕梁山泊的人尋來。為何會怕?只因“內奸”全身而退後要斷絕與梁山的關係。公孫勝甚至還使出了古人罕用的手段——改名。

在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江湖,人們不到萬不得已不會改名。而改名又恰恰是“內奸”最常用的伎倆。作為一名梁山元老、常委,公孫勝此時改名,其“內奸”身份更為明顯。

況且公孫勝只是推脫師父羅真人不允,從頭至尾都沒有再回梁山的意思。這種種反常,已經暗示梁山內奸非他莫屬了。

那麼,最後一個問題是,公孫勝到底是為誰而潛伏梁山呢?

水滸中,他是梁山上的最大潛伏者!只為完成上清宮的重要任務

04.內奸報告:道教來降魔

要透徹分析公孫勝的真實身份,必須牢牢把握一個事實,那就是水滸原著第1回中,洪太尉在江西龍虎山上清宮,放走了108位魔君。這也就是梁山108將的由來。

龍虎山上清宮在道教中具有相當顯赫的地位。它是道教正一派的發源地和祖庭所在,後傳63代天師均在此佈道。108位魔君從此處逃走,道教絕不可能善罷甘休、袖手旁觀,一定會想方設法將其重新降服。而道教弟子公孫勝,極有可能承擔著專心潛伏、降妖除魔的使命。

七星聚義時,公孫勝順利打入梁山集團內部。他專為促成梁山聚義而來,因此不用過多出頭。公孫勝計劃以七星聚義為契機,將108位魔君重新聚集,再伺機降之。

但是,一個小插曲卻意外打亂了公孫勝的全盤計劃。

水滸中,他是梁山上的最大潛伏者!只為完成上清宮的重要任務

這個插曲就是水滸原著第42回中的九天玄女私會宋江事件。九天玄女諄諄教誨宋江,

“汝可替天行道,為主全忠仗義,為臣輔國安民,去邪歸正”。

既然九天玄女授意宋江改造梁山、去邪歸正,而宋江也確有此意,那麼公孫勝再留在梁山也失去了意義。於是他在宋江剛上山,便藉口探母全身而退。

至於公孫勝的第二次出山,是受師父羅真人點撥,光明正大地輔佐宋江保國安民,和“內奸”又是兩碼事了。

當然,公孫勝肯定知道梁山108位魔君的天數是在徵方臘之後,所以,他在徵方臘之前就回到二仙山羅真人處,圓滿完成各項任務,潛心修道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