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曾經給地主劉德放過牛,朱元璋當上皇帝以後,地主劉德怎麼樣了?

可愛365


說到朱元璋與地主劉德的故事,這完全就是一個充滿戲劇性的屌絲逆襲,今天咱們就來談談關於歷史上這次最強逆襲的事兒。

兒時的朱元璋由於家中貧困,從祖輩開始就給村中的地主放牛。估計談到地主,大家都沒有什麼好印象,沒錯,朱元璋的這位地主東家更不是什麼好東西,不但僱用朱元璋這位童工,而且還經常剋扣口糧,心情不好就會揍朱元璋一頓,反正他老爹朱五四也得靠自己發工資,揍他兒子一頓也是白揍,劉德的小日子過得可是美滋滋。


在貧病交加的日子中,朱元璋的老爹終於算是熬到了頭,一蹬腿兒上了西天,讓朱元璋悲痛的大哭流涕。他把老爹的屍體運到了劉德的面前,要求劉德給自己發一點救濟金,讓自己把老爹埋了。

可劉德充分發揮了自己地主的本能,不但一個大子兒錢沒掏出來,還把朱元璋臭罵了一頓,劉德,留德,劉德算是一點德都沒留下。劉德的大哥劉繼祖實在看不下去,便拿出了一點錢讓朱元璋買副薄皮棺材,讓其好生安葬父親。

這麼明顯的反差,讓朱元璋幼小的心靈裡記下了劉德的惡與劉繼祖的善,他要狠狠的報復下劉德。


朱元璋的奮鬥史咱們就不說了,最終他還是當上了皇帝,按照朱元璋的尿性,可謂是有仇必報從不留情,貪官們貪汙幾兩銀子都要被剝皮實草,這劉德差點讓自己的父親曝屍荒野,他能讓劉德繼續逍遙自在嗎?

在衣錦還鄉的時候,眾人都跪在這位大明天子面前,不用說,此時的劉德已經被嚇得尿了褲襠,內疚與恐懼佔據了他的內心,直到朱元璋點出他名字的時候,他才兩腿打顫的爬了過去,估計他心裡在盤算著著朱元璋到底是給他千刀萬剮的套餐,還是來一次五馬分屍的按摩服務?

出人意料的是,朱元璋並沒有責備他,相反還問了他不少家鄉的事兒,這讓劉德大吃一驚,誠惶誠恐的回答著每一個問題,生怕哪個字惹怒了朱元璋。

不過此時的朱元璋已年過四十,對於時過境遷的往事雖歷歷在目,心態卻發生了變化。他作為一國之君,對於這麼一個屁民,他完全掌握著對劉德的生殺大權,可他卻不想再計較此事。畢竟此一時彼一時,若是跟一個草芥之民計較,那可就太有損自己的身份了!

他不但沒有痛下殺手,反而是對劉德採取了寬容的態度,並告知劉德,他當年對自己的態度並沒有錯,只是心腸太硬了些,實在不行就換個名字,不叫劉德,就叫缺德。



朱元璋又問起了劉繼祖怎麼沒來?劉德說出劉繼祖已經死去,朱元璋聽後悵然若失,感到非常的可惜,於是便親自下令封劉繼祖為侯爵,賞地三十頃,為了彰顯自己的君王大度,他還減免了劉德十年的賦稅。

萬惡的大地主劉德,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居然藉著老哥劉繼祖的光,非但沒有惹來殺身大禍,居然還躺賺了一筆。驚喜之餘,劉德連連給朱元璋叩頭,大呼皇上聖明。

後來的劉德活到了80歲,臨死的時候他還告誡自己的子孫,一定要多行善事,不能為富不仁,特別是遇到無錢葬父的孩子,必須要多給錢,說罷便嚥了氣,這,就是劉德的一生。


籬上青


朱元璋出生於安徽鳳陽一個貧困家庭,他的家庭屬於貧困中的極品——赤貧,家中的老鼠都被餓的含著熱淚離開了。

父母沒文化給他起個像樣的名字,只好用數字代替稱呼,朱元璋最初叫朱重八,他家祖輩傳流都是以數字為名,比如他父親叫朱五四,他叔叔叫朱五六,他哥哥叫朱三四……

朱元璋8歲時,為了活命去了地主劉德家放牛,當時他的小夥伴徐達和湯和也在劉德家放牛。

地主劉德為富不仁,每次放牛回去都要看看牛的肚子鼓不鼓,不鼓說明沒吃飽,哥仨免不了一頓毒打,最後還不讓吃飯。



▲地主劉德

哥仨氣得沒辦法,有一天,朱元璋想出了一個制裁劉德的辦法。在放牛時他對徐達和湯和說:“劉德太可惡了,這回咱們把他的小牛犢烤著吃了”。

徐達和湯和聽了急忙搖搖頭說,“劉德每天回去清點,少了牛還不打死咱們?”

朱元璋附在二人耳邊一陣嘀咕,徐達和湯和聽了哈哈大笑,伸出大拇指說,“就你小子壞,虧你想的出來,哈哈……

第二天,三人早早趕著牛上山了,隨後把小牛殺了烤著吃了,最後把現場清理乾淨,唯獨剩下一條牛尾巴。

原來朱元璋想出的妙計是把牛尾巴放在山石縫裡,露出一點點,讓徐達和湯和裝作用力往外拉,然後他急忙跑回劉德家,裝作火急火燎的讓劉德趕緊上山。



▲小時候朱元璋

“小牛犢掉山澗了,幸虧被拉住了尾巴,我們力氣小快拉不住了,德叔快點去吧”朱元璋此時嘴上像抹了蜜,一口一個“德叔”叫著。

隨後劉德隨朱元璋跑到了出事地點。劉德趕到後,徐達和湯和拉出那條牛尾巴,洩氣的說,你們來晚了一步,拉斷了牛尾巴了,小牛犢掉到了萬丈深淵了。劉德望著黑咕隆咚的山澗,心疼的直落淚……

朱元璋哥仨完美的騙過了劉德,這件事在朱元璋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至於35年後,因此事改變了地主劉德的命運。


▲放牛娃朱元璋

劉德35年後被朱元璋厚賞!

(話接前言)轉眼間,朱元璋為劉德家放牛7年多了,公元1343年,安徽鳳陽發生了一場瘟疫,朱元璋的父母染病去世。

朱元璋和哥哥身無分文,於是跪求劉德看在父母一輩子為他打工的面上,給塊墓地好把父母安葬。但是劉德無情拒絕了,並罵罵咧咧把兄弟二人趕了出去。

就在朱元璋兄弟萬般無奈下,朱元璋的鄰居劉繼祖伸出了援手,給了朱元璋一塊墓地,朱元璋的父母得以入土為安,這一年朱元璋16歲。

父母都死了,朱元璋身無牽掛,他發誓不再為劉德家放牛,於是踏上了四處漂泊之旅。



▲乞丐朱元璋

朱元璋當過乞丐,當過和尚,苦難的經歷造就了朱元璋奮發向上的精神,他的世界觀發生了變化——內心強大心懷天下,朱元璋要砸爛舊時代,開創新未來。

經過25年的血雨腥風拼殺,朱元璋在40歲時終於推翻了暴元,在南京建立了明朝。

朱元璋實現了他的帝王夢,榮華富貴不回鄉如錦衣夜行。公元1370年5月,朱元璋御駕回老家鳳陽祭祖,順便看看自己的恩人劉繼祖。

等回鄉後才知道劉繼祖已經作古,追封恩人名號,賞賜他兒子100頃田地,並授其子孫後代世世為官。

當時朱元璋回鄉嚇壞了地主劉德,劉德屁滾尿流跪在朱元璋面前請罪,一邊扇自己耳光一邊痛哭流涕。



▲朱元璋的恩人劉繼祖

朱元璋走上前很大度的扶起劉德說:“爾之所為,亦恆情耳,不必問。吾貧時,爾豈知今日為天子耶?”意思是說,你當年的所作所為也是人之常情,我當時那麼貧窮,你怎麼會知道我今後會做皇帝呢?

最後朱元璋沒有為難劉德,還賜給了他20頃的良田,並免除了5年的賦稅和徭役,這就是劉德最後的結果。

結語: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朱元璋不報復劉德就不錯了。為何還要以德報怨賞賜無數呢?講真他賞賜恩人劉繼祖無可厚非,對劉德這樣做讓人匪夷所思。

其實從頭想想就明白了,當初不是劉德給他碗飯吃興許他早餓死了。別說劉德剝削朱元璋,朱元璋放牛是有報酬的,況且他還偷吃了劉德家的一頭小牛犢。



▲明太祖朱元璋

到後來朱元璋的思想發生了變化,眼界寬了。一個人的格局決定一個人的所作所為。當了皇帝就與以往不同了。比如到後來朱元璋禁止吃牛肉,明朝是禁止吃牛肉的,因為當時牛是生產工具,牛皮是用來製作鎧甲的原料。

朱元璋不會對之前的事斤斤計較。講真他殺劉德舉手之勞。朱元璋心想,劉德不欠我家的墓地,劉德給墓地是情分,不給墓地是本分,誰家土地是大風颳來的,都是用血汗換來的。馬雲錢再多憑什麼給你錢呢?想想這些你就能理解朱元璋為什麼這樣做了。


秉燭讀春秋



答:這裡是覃仕勇說史,為您講述最真實的歷史。

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皇帝。

其出身貧苦人家,家無立錐之地,親人在大饑荒中接二連三地死去,他當過和尚,做過叫花子,風霜江湖,歷經戰陣,終於完成了神奇的人生逆襲,華麗轉身,成為了華夏大一統皇帝,創大明三百年基業,壯哉!

想想看,從叫花子蛻變為皇帝,這中間又飽含了多少悲歡與唏噓。

洪武十一年(1378年)夏四月,朱元璋欽命江陰侯吳良督工新造皇陵,朱元璋考慮到自古以來皇陵碑都是腐儒代筆的粉飾之文,不足為後世子孫戒,於是親自捉刀,作《御製皇陵碑》,備述創業之艱辛、江山來之之不易。

碑文從悲慘的童年寫起:父親務農,起早貪黑,卻朝夕徬徨,食不果腹。俄爾天災流行,親人罹殃。父親六十有四而終,母親五十有九而亡,長兄又死,閤家守喪……

接著便是對地主劉德的血淚控訴:“田主德不我顧,呼叱昂昂,既不與地,鄰里惆悵。”

字裡行間,看得出朱元璋對劉德是非常怨恨的——地主劉德理都不理我們,呼喝斥罵,囂張兇惡。我的父母大哥給他種了一輩子地,死了,他也不肯施捨一塊荒地給我們來埋葬,鄰居們都為我們憂傷惆悵。

不過,緊接著,朱元璋又提到:“忽伊兄之慷慨,惠此黃壤。”

即劉德雖然狠毒無人性,但他的兄長卻非常慷慨,義贈薄地,讓死人入土為安。

劉德的兄弟叫劉繼祖。

劉繼祖的兒子年齡和朱元璋差不多,是朱元璋非常要好的小夥伴。

這位小夥伴看到了朱家的窘境,回跟父親訴說,於是就有了劉繼祖義贈葬地的善舉。

朱元璋於洪武十一年夏四月新造的皇陵,就是在劉繼祖義贈葬地的原址上造成。

不用說,朱元璋對劉繼祖一家是非常感恩的。

而早在龍鳳十二年(1366年)三月,朱元璋平定淮東,便有過一次返鄉省墓之舉。

該年四月初九日,朱元璋從張士誠手裡奪回了濠州。

說來也巧,當天,正是朱元璋大哥朱重四的忌日,而距他父親的忌日剛過三天,且距他母親的忌日尚有十三天。

於是,朱元璋便有了返鄉省墓之念,並於四月十三日動身。

四月十六日,朱元璋回到了闊別了十二載的家鄉。

這時劉繼祖已經死了,朱元璋見到了他的兒子,也就是那個兒時玩伴。

朱元璋感慨良多,一面讓人增大加固父母的墳墓,一面讓劉繼祖的兒子“招致鄰黨二十家以守陵墓”,賜朱戶,免其賦役。

朱元璋還賜劉繼祖兒子名“英”,許諾他日必“報夙昔相念之德”。

朱元璋宴請家鄉父親,流淚說:“吾與諸父老不相見久矣。今還故鄉,念父老鄉人罹兵難以來,未遂生息,吾甚憫焉。”

和父老話別時,朱元璋信誓旦旦地說:“鄉縣租賦,當令有司勿徵。二三年間,當復來見。”

在這種背景下,他當然沒有報復、或問罪當年狠毒的劉德。

而當兩年後,大明開國,朱元璋已經貴為天子,就更加不會為過去這一小過節問罪劉德了。

重回家鄉,他對已經嚇得面如死灰的劉德意味深長地說:“爾之所為,亦恆情耳,不必問。吾貧時,爾豈知今日為天子耶?”

對於大恩人劉繼祖,朱元璋敕授他的兒子劉英為從仕郎,署令衛護皇陵,追贈劉繼祖為義惠侯,追贈劉繼祖妻婁氏為義惠侯夫人,並親筆題寫誥書。

《追贈劉繼祖誥》有提到“劉繼祖發仁惠之心”之句,《追贈義惠侯夫人婁氏誥》則說:“非獨夫之仁惠外施,實由內助之功。”

朱元璋還親自祭拜了劉繼祖夫妻,寫《祭義惠侯劉繼祖及妻夫人婁氏文》念念不忘劉氏夫婦“惠朕葬地,遂得安於陰宅”之德。


覃仕勇說史


朱元璋是中國人歷史上最為傳奇的一位皇帝,後世根據他的人生經歷,編出了許多趣味性很強的故事。這些故事無一例外,都很曲折精彩,情節引人入勝,當然有許多都是捕風捉影,也有一些是故意貶損朱元璋杜撰而來。

朱元璋放牛是他幼時的一段生活,因為家窮,他又做不了苦力,只要去放牛,多少還能貼補一些家用。元末統治腐朽黑暗,又趕上年年鬧天災,老百姓只能四處逃荒。因此趕上了時代大背景,朱元璋的家窮、不是一般的窮,甚至生了孩子連個像樣的名字都沒心思去起,而是按順序往下排,所以朱元璋就排到了朱重八。


朱元璋是一個做事很有心的人,投軍以後就給自己起了一個“朱興宗”的名字。大概是由於祖上太窮了吧,所以名字的寓意帶有明顯光宗耀祖的意思。後來義父郭子興去世,朱元璋就挑起了大梁,成為了紅巾軍的領導者。再後來另一股反元力量的領導人劉福通也戰死了,於是朱元璋又把這股力量收編,自己的實力不斷的壯大。此時,朱興宗有了很明顯的目標,那就是奪取天下,所以他又將自己的命字改為了朱元璋、字國瑞。璋是一玉器,琢而成大器,繼而朱元朝。最終,朱元璋滅張士誠、陳友諒,將殘元趕往漠北,建立大明王朝。

那麼,朱元璋幼時給地主放牛,當上皇帝怎麼對待當年的地主劉德呢?

劉德就是個大惡人,為富不仁、尖酸刻薄,朱元璋沒少挨他的打罵。一次朱元璋與幾個小夥伴一邊放牛,還一起玩耍,午後飢餓難耐,朱元璋就把地主劉德的小牛給烤著吃了。結果可想而知,朱元璋差點被地主打死,好在骨頭硬才從鬼門關爬了回來。

窮人的日子過得戚荒,常常還禍不單行。1343年朱元璋的家鄉發生了瘟疫,父親、母親、哥哥相繼病死。當時的土地都被地主佔著,朱元璋家裡窮的叮噹響,一無錢買棺材、二無地埋葬,但總不能將家人的遺體丟棄不管吧。於是朱元璋找到了他的東家地主劉德,求劉德賜地一塊,安葬家人,並許諾為長大做地主家的長工,嘗還債務。


地主劉德絲毫沒有憐憫之心,不但對朱元璋破口大罵,還叫人一頓棍棒將朱元璋趕了出來。這時朱元璋正好遇到了鄰居劉繼祖,劉繼祖是個大善人,見朱元璋實在可憐,就給了他一些銀兩和舊衣服。這樣一來,朱元璋才將家人屍體用舊衣服包裹起來,買了一塊地草草下葬。

朱元璋當了皇帝后,回鄉祭祖,順便答謝鄰居劉繼祖的恩情,但大善人早以去世多年。於是朱元璋又想起了當年的地主劉德,也想召來見一見。劉德雖健在,但早就不見了蹤跡,原來他知道朱元璋回來就嚇得躲了起來,如同當年讓韓信受胯下之辱的惡露一樣,恨不得鑽了耗子洞。


朱元璋下令,如果劉德不出來就滅其全族,沒辦法劉德才一步一磕頭,兩條腿跪著爬到了朱元璋的面前,面如死灰,頭也不敢抬。朱元璋見了劉德的狼狽不堪的樣子,哈哈大笑,劉德被笑蒙了,知道自己必死無疑,於是哆哆嗦嗦,拼命跪地求饒。朱元璋本想殺了劉德,但轉念一想自己貴為天子,不能有那麼狹隘的心胸,劉德雖死不足惜,但是有太辱自己的名聲。話又說回來了,如果當年地主劉德真的借給他錢買地,自己很可能就成了他的奴僕,還去哪裡打天下,當皇帝。帝王嘛!表面文章必需做足了,畢竟天下百姓都兩眼盯著呢。於是朱元璋對劉德說了一番大義凜然的話,不但沒有殺他,還賜了一些田產,免了稅賦,讓劉德下輩都要對自己感恩戴德。

感謝朋友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朱元璋當上皇帝后還鄉,並沒有處死當時的地主劉德。

朱元璋出生於赤貧的農家,小時候是個給地主放牛的放牛娃,當時他在的那家地主叫劉德,劉德和平時大家所想的地主一樣,富的流油,還摳摳嗖嗖的,平時捨不得給朱元璋還有下人們吃飯,所以朱元璋經常飢腸轆轆。

朱元璋小時候其實就很有大無畏精神,因為太餓了,做夢都想吃牛肉,所以一不做二不休,放牛的時候聯合其他小夥伴把地主家牛給吃了,後來地主知道後,把他痛打一頓,還報官捉拿他,朱元璋走投無路,去寺廟當了和尚,後來參加了起義軍,推翻了元朝統治,成為了明朝開國之君,不得不說,朱元璋草根出身,成為九五之尊,讓人不得不欽佩。


估計在當上皇帝以後的朱元璋心裡,童年的陰影一直縈繞在腦海中,揮之不去,可能特別對虐待毆打他的地主劉德最難以忘懷,當了皇帝后的朱元璋來了次衣錦還鄉,卻沒有殺了劉德。

劉德是萬萬沒想到以前的放牛娃竟然當了皇帝的,估計腸子都悔青了,當時朱元璋當了皇帝后,帶了一些官員來到了安徽鳳陽的村子裡,鄉親們看到朱元璋回來都感動涕零,夾道歡迎。

可是劉德就徹底慫了,當時他已經是個老人了,他怕啊,自己把自己鎖在自家屋子裡,生怕朱元璋會對他清算,朱元璋讓手下把劉德帶了出來,當時劉德想的是這下死定了,到了朱元璋面前一個勁的磕頭,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說自己錯了以及求皇帝饒他一次小命之類的話。

朱元璋並沒有殺劉德,還給了他三十畝良田,劉德感情涕零,朱元璋不殺他是因為剛登基要恩澤天下,作為皇帝應該大度寬宏、以德報怨,沒必要和一個小百姓過不去,這樣還能圖個好名聲。

可見朱元璋還是有廣闊胸襟的,畢竟劉德當時苛待小時候的朱元璋也是正常的,誰能想到當時連飯都吃不上的放牛娃,日後能成為九五之尊的大明開國皇帝呢?


小聰歷史客棧


朱元璋小時候給地主劉德放牛,受盡剝削之苦,連親人死後沒錢埋葬,地主也是不管不顧,逼得朱元璋走投無路,出家當了和尚。

後來朱元璋跟著起義軍反抗元朝成功,他衣錦還鄉的時候遇到了孩時的東家地主劉德,但此時的他對劉德完全沒有了小時候的仇恨,反而賞了劉德30頃的良田,並免了劉德10年的賦稅。

朱元璋這一舉動讓人難以理解,他是窮苦孩子出身,對於地主土豪的壓榨應該深惡痛絕,為何不打擊,反而要獎勵呢?其實這個很好理解,就是階級問題。

封建時代的階級矛盾

在封建社會,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是當時主要的社會矛盾。

我們所熟知的地主有半夜雞叫的周扒皮,為富不仁的黃世仁。這兩位雖然是戲劇小說中的人物,但一提到這兩人,老百姓都是深惡痛絕。

在解放初期,《白毛女》的戲劇很流行,有一次劇團去部隊演出,由於當時演地主黃世仁的演員非常專業,把地主的醜惡嘴臉都展現在舞臺上。結果臺下的戰士們看得咬牙切齒,有一名戰士舉起槍就準備要向臺上的“黃世仁”射擊,幸好被班長及時制止。從那以後,部隊看《白毛女》的戲一律不準帶槍。

老百姓對地主只有恨,年幼的朱元璋也如此,只是後來這種恨消失了。

當朱元璋功成名就後,他回到了故鄉,看到了地主劉德,但他的恨已經不在。因為他知道地主和農民的矛盾並不在於他和劉德之間,而是整個社會的原因。作為封建社會的帝王,朱元璋還是要繼續維持這樣的制度,因此他沒有處罰劉德,反而給他獎賞。

劉德非常幸運地得到了30頃良田,雖然古代的計量單位不一樣,但換算過來也有2萬多平方米了。如此荒唐的賞賜可以看出,地主的壞主要還是來源於萬惡的封建制度。


水煮汗青


歷史上得國最正者,唯漢與明。兩個王朝的創立者都是“草根”,都來自社會的最底層,都沒有貴族一呼百應和散盡家財招兵買馬的能力。

但相比於劉邦,朱元璋的身份就更顯得寒酸。人家劉邦好歹是一個泗水亭長(比鎮長大點,比縣長小點),也算是一個基層科級公務員。

而再看朱元璋,從小連個正常的名字都沒有,取名朱重八,當過放牛娃,要過飯,還出過家當了和尚,從社會的最最最底層走到金字塔的頂端,中國歷史上,獨此一家,別無分店。


當年朱元璋的父親朱五四因沒錢治病加上長期的營養不良而去世,由於家裡太窮,連給父親找一個安葬的地方都沒有。於是朱元璋和二哥硬著頭皮來到了大地主劉德家中,希望他能夠發發善心給父親一塊地讓父親入土為安。

因為朱元璋從小給劉德放牛,所以他認為劉德會恩准他的請求。誰知劉德是一個出了名的摳門財主,不但對朱元璋惡語相向,還拿棍子把他們給趕出了家門。

面對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兄弟倆,劉德的大哥劉繼祖動了惻隱之心。看到可憐的兄弟倆,他決定拿出一塊地來給朱元璋的父親做墳頭。


朱元璋很是感激,給大善人劉繼祖連連磕頭,草草安葬了父親之後,朱元璋劉離開了家鄉,出去混一口飯吃,而劉德和劉繼祖的鮮明對比也在他的腦海中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印象。

其實當時的人們都沒有在意,誰又會想到一個窮的都快餓死的小孩兒日後會成為大明王朝的奠基人。朱元璋從軍之後,勢力不斷壯大,消滅陳友諒和張士誠等地方軍閥,又揮師北上把元朝趕回了蒙古老家,正式登基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天下初定後,朱元璋想起了自己的家鄉,想回家去看看。正當所有的老鄉都在為朱元璋能夠成為皇帝感到自豪的時候,有一個人默默的躲了起來,他就是當年的大財主劉德。

可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朱皇帝想見的人還沒有見不到的。劉德見到朱元璋後,跪在地上一直磕頭,並大罵自己狗眼看人低,有眼不識泰山。

一般按照朱元璋的性格,他是十分記仇的,誰要是得罪了他,後果可想而知。可這一次朱元璋一反常態,見到跪在地上的劉德,朱元璋並沒有大發雷霆,而是說到:

爾之所為,亦恆情耳,不必問。吾貧時,爾知今日為天子耶?

意思是你的做法也合乎常理,我當年那麼窮,你哪能知道我今天會成為皇帝?不但沒有責備他,反而是賞給了他30頃良田,並且免掉了他十年的賦稅,這讓劉德大感意外,趕緊磕頭,謝皇上隆恩。

朱元璋又詢問了恩人劉繼祖的情況,得知已經不再人世,他大為傷感,感嘆好人不長命,於是追封劉繼祖為義惠侯,以此來報答恩人當年賞地之恩。

看來平時嚴酷的朱皇帝也有他柔情的一面,以德報怨,彰顯了一個統治者寬廣的胸懷!

我是亮仔,歡迎大家討論留言,關注亮仔學史,共同探討歷史的那些事兒!


亮仔學史


這要說明一個重要信息,劉德還有個兄長叫劉繼祖。他們兄弟兩個人給明太祖的人生做出了極大的影響。

據說,明太祖少年時代曾經在濠州鍾離太平鄉孤莊村生活,一家人靠著給本村地主劉繼祖、劉德兄弟的莊子上當佃戶為生。到了大元至正末,有一年,天災相踵,繼而瘟疫流行,明太祖的父親朱五四、母親陳氏和大哥朱興隆不幸先後病逝,可憐見日後的大明太祖高皇帝此時連給父母兄長下葬的地兒都沒有。因為沒有錢買棺材,只能用草蓆包裹父母和兄長的遺體。之後還是少年的明太祖就跑去找東家劉德,希望對方能施捨一塊墳地用來安葬三位親人,但遭到了劉德的拒絕。幸虧劉德的大哥劉繼祖在一旁看不過去,就拿出一塊地,讓明太祖安葬了家人。

後來明太祖起兵反元,以吳王的身份衣錦還鄉。富貴還鄉後的明太祖已經不是當年的放牛娃,而是即將執掌天下的開國之君。過於複雜的人生經驗使明太祖在回憶自己的前半生時肯定會比尋常人看的更深刻。自己的親人,父親、母親、兄長;自己的恩人劉繼祖、自己曾經厭惡甚至是仇恨的劉德……這一切似乎只屬於放牛娃朱重八,而不屬於吳王朱元璋……一切都過去了。於是,明太祖封劉繼祖的子孫為侯,和大明朝與國同休。而對於昔日的“惡人”劉德,明太祖則很平淡的說:

“爾之所為,亦恆情耳,不必問。吾貧時,爾豈知今日為天子耶?”——“你當時的所做所為,不過是人之常情。我貧困之時,你怎麼會想到我將成為皇帝?”

明太祖一生在很多地方都刻意的向漢高祖致敬,因為他在內心深處總覺得同樣“白手起家”的彼此十分相似。但是,有一點明太祖對漢高祖對十分的不以為然,那就是漢高祖記恨嫂子對自己當初的刻薄, 封自己的侄子劉信為“羹頡侯”。“羹頡”之意就是“斷糧了”。 對此明太祖公開說過:“論高祖豁達大度,世鹹知之,然其記恨寡嫂之怨而封其子為羹頡侯……則度量亦未弘矣。”也就是說,漢高祖這樣做,顯得太睚眥必報。 所以人生經驗更加豐富坎坷的明太祖決定以大度和恩惠給自己的前半生做個了結。

在離開家鄉前,明太祖請自己的鄉親父老吃了一頓宴席。在酒席上,明太祖向父老鄉親表達自己對家鄉的思念和對大家所遭受的苦難深表同情。並囑咐大家平日種田、做生意時不要離家太遠,因為淮河兩岸仍舊有不是戰亂。亂世之人,只有活下去才能有未來,大家一定要活下去,親眼看一看我的時代。

順便說一句:明太祖早年身世成謎,他的家族究竟是來自來自於何方也是諸說紛紜。在《明太祖御製朱氏世德碑記》中,明太祖說:“但朱氏世次自朱仲八以上不可復考,今自仲八公為高曾而下,皆起家江左,歷世墓在朱巷,惟先祖葬在泗州,先考葬鍾離,此我朱氏之源流也。爰自金陵太平,駐節開府,為基本之地,實鄉郡也”。並且繼續說“本宗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地名朱巷,有通德鄉。上世以來,服勤農桑”—— 也就是鎮江句容市城西北九公里石獅溝村,而這裡也是大元句容郡王玉里伯牙吾世家的聚居地。 這種看似坦率的態度其就更讓人難以琢磨這他的真正身世。之後,明太祖又自述其祖父是因為不堪重賦才離開句容並拖家帶口背井離鄉到淮西謀生。也就是說,明太祖家族是在後來才輾轉漂泊到安徽鳳陽。

但是,這這一切,都只是傳說。真相依然沉默在歷史的深處。

明太祖的祖籍鎮江句容市城西北九公里石獅溝村。


放牛娃

安徽鳳陽明祖陵神道。


陳大舍


朱元璋一家幾代人都是窮苦無依的佃戶,就是連自己的土地都沒有,連貧民都算不上的最普通的百姓。

朱元璋一家與地主劉德。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朱元璋的父親叫做朱五四,一家人在朱五四的帶領下顛沛流離四處流浪,終於在安徽鳳陽安定下來,給地主劉德賣命。

朱重八的幾個哥哥姐姐都因為養不起,先後被朱五四送人了,就連年紀最小的朱重八都要給地主放牛養家。

可以說,地主劉德操控著朱元璋一家的命脈,當然,這個地主劉德雖然比較“摳門兒”,但是並不是一個非常惡毒的人,這也為他留下了一條生路。

朱元璋一家與地主劉繼祖。

在朱重八17歲那年,安徽鳳陽發生了極為罕見的蝗災和瘟疫,短短半個月的時間裡,朱重八的父母親、大哥,先後去世,家裡的壯勞力只剩下朱重六、朱重八。

但是家裡面不要說棺材,就連埋葬父母親的墳地都沒有,“摳門兒”的地主劉德一言不發,最終還是看不下去的地主劉繼祖看不下去了,或許是與朱五四有一些交情。

劉繼祖說“吾饒於地,曷不謂我,任擇用,豈吝耶?”

就這樣,朱重八才得以草草的安葬父母、兄長,但是家裡面已經一貧如洗,於是一家人各奔東西,四處逃荒去了。

而劉繼祖家這一塊普普通通的“墳地”,經過明朝歷代皇帝的不斷修繕,最終成為了明皇陵。

皇帝朱元璋與地主劉德、劉繼祖。

朱元璋在歷史上的名聲真的是臭透了,當然這都是因為朱元璋對貪官汙吏的殘酷手段。但是說實話,朱元璋對自己的恩人還是非常的關照的。

朱元璋當了皇帝當然是衣錦還鄉,但是當年對他有恩的地主劉繼祖卻早已逝世。劉繼祖的兒子劉英在朱元璋身邊效命,因“不忍讓恩人之子身處險境”,得到了劉朱元璋的特別關照,始終在朱元璋身邊。

劉繼祖追賜為義惠侯,劉繼祖一家成為了安徽鳳陽第一家族,“與明朝同壽”。

至於那個“摳門兒”的地主劉德,幸虧他只是“摳門兒”,並沒有盤剝、欺辱朱元璋一家,雖然得罪了朱元璋,但是卻得到了朱元璋的寬恕“賜地30頃,並免除10年的賦稅、徭役”。

朱元璋的家鄉父老自此成為了明皇陵的“陵戶”,各賜田地,免徵賦稅。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古人誠不欺我。

歷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估計劉德可著勁兒喝6億核桃乳也想不到朱元璋會當上皇帝。

朱元璋當皇帝后,自然要榮歸故里。劉德這個地主早嚇得慌了神,戰戰兢兢跪拜在朱元璋腳下,“罪該萬死”“請賜罪”之類的說個不停,祈求朱元璋能饒自己一條命。

劉德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朱元璋小時候給他放牛,劉德為人刻薄,一日三餐不讓吃飽,還常常藉故毆打朱元璋,不讓朱元璋吃飯。

朱元璋的父親也是劉德家的長工,按理說朱元璋父親死後,作為東家,劉德應該給點喪葬費,但劉德為人鏗吝,一分錢都不給,當朱元璋去要錢的時候還將朱元璋打了一頓。

現在朱元璋是九五之尊的皇帝了,劉德焉能不怕?

然而朱元璋並沒有計較什麼,只是告訴他“你當年的所作所為是人之常情,而且我那時候身份低微,誰能想到我會有今天這樣的地位,事情過去就算了。”

劉德感激涕零,卻沒有想到朱元璋居然又賞賜了他1500畝地,還免除了他10年的賦稅。

為什麼朱元璋要“以德報怨”呢?

因為當年朱元璋父親死後,劉德不管不顧還軀幹朱元璋,但劉德的哥哥劉繼祖是個厚道人,悄悄的給了朱元璋一點錢,又給了他一塊地讓他將父親安葬,入土為安。

朱元璋回鄉並不是尋仇的,以朱元璋的身份何至於跟一個小地主過不去呢?原來他回家是要報恩,想尋訪劉繼祖的下落,然而沒想到劉繼祖此時已經駕鶴西去,朱元璋無以為報,於是就給了恩人劉繼祖弟弟劉德良田1500畝,並免除他十年的賦稅。

劉繼祖已經死了,被追封為義惠侯。而劉繼祖的後代劉英及其家人,也一直收到大明的關照,在家鄉廣置田產,終生免除賦稅徭役,和朱氏皇子皇孫的待遇相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