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鎮老建築丨北鎮廟,始建於隋,擴建於明,現存最完整皇家鎮山廟

北鎮廟,位於今錦州市北鎮市城西二公里處,是一座道教廟宇。始建於隋文帝開皇十四年(公元594年),當時稱醫巫閭山神祠,於金代、元、明、清歷次重修和擴建。根據碑刻記載,現在的北鎮廟基本上是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和弘治八年(1495年)重修擴建的。北鎮廟是北方鎮山醫巫閭山的山神廟,是我國唯一保存完整的皇家鎮山廟,是東北地區保存最為完整的大型古建築群之一,也是全國五大鎮山中保存最完整的鎮山廟。1988年被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鎮老建築丨北鎮廟,始建於隋,擴建於明,現存最完整皇家鎮山廟

(1936年時的北鎮廟全景)


北鎮老建築丨北鎮廟,始建於隋,擴建於明,現存最完整皇家鎮山廟

1942年時的北鎮廟全景

《周禮•職方氏》雲:東北曰幽州,其山鎮為醫巫閭。故醫巫閭山為中國北方之鎮山。歷代王朝不斷尊崇、加封,醫巫閭山隋代時期被封為“廣寧公”,遼、金封為“廣寧王”,元代加封“貞德廣寧王”,明初改封“北鎮醫巫閭山之神”。據歷史文獻記載,從隋代開始,各鎮山“就山立祠”,建廟設主,春秋祭祀。北鎮廟是供奉祭拜醫巫閭山神靈之所。自古遊閭山者都要先到北鎮廟祭拜,故有先祭廟,後遊山之說。現存建築保持著明清兩代的風格。
北鎮廟座北朝南,建在一天然山崗之上,南北長280米,東西寬178米,佔地面積49800平方米,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依山勢而建,北高南低,主體建築從南至北依次為石牌坊、山門、神馬殿、御香殿、大殿、更衣殿、內香殿、寑宮,神馬殿後東西兩側為鐘鼓二樓,其餘如土地祠、真官祠、僧房、萬壽寺、觀音堂、大仙堂等建築都均勻分佈在中軸線兩側,附屬建築與大廟渾然一體,分外宏偉。
北鎮廟山門前是一塊平整的臺地,臺地上明代弘治間曾建木牌樓一座,清初改建為石坊。石坊正前方1200米處,即由郎家碑去觀音洞的路北不遠處,曾有一座底座1米、高2.5米的香亭一座,因過去入廟祭拜前可先在此拈香遙拜,故稱“遙參亭”。1960年尚完好無損,後在“文革”期間被毀。今遺址無存。

碑樓是祭山者必經的第一座建築物。清代石坊建成後,經雍正、光緒間的多次維修,但因石質較差,部分風化,1973年3月,被一場龍捲風颳倒。僅存東稍間一樓。1992年國家撥款20萬元,本著“修舊如舊,修舊如古”的原則.儘可能採用原構件再以灰色沉積砂岩雕補破損構件。雕成後建築在用花崗條石鋪砌的平臺基座之上。石坊高9.7米,寬14.2米。為六柱五樓單簷廡殿頂式仿木構牌樓建造。明間寬3.3米,次間寬2.67米,稍間寬1.78米,各柱徑為面寬57釐米的方柱。各柱前後和邊柱外側均有夾柱抱鼓石。每間柱上均置平板枋、龍門枋、華板及額枋。平板枋上承廡頂樓蓋。樓蓋椽望、瓦壠、吻獸、劍把一如大木作。明間龍門枋上兩面均有二龍戲珠浮雕。各間龍門枋下置華板。華板為三花如意透雕。華板下置額枋,枋下置浮雕雀替一對。石坊中樓高舉,錯落得體、造型雄偉、雕刻精細,為石雕藝術傑作。石坊前後置圓雕石獅兩對,雕刻精美,神態各異,分別雕成喜怒哀懼四種神情,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北鎮老建築丨北鎮廟,始建於隋,擴建於明,現存最完整皇家鎮山廟

1936年時的北鎮廟碑樓


北鎮老建築丨北鎮廟,始建於隋,擴建於明,現存最完整皇家鎮山廟

1942年時的北鎮廟碑樓


北鎮老建築丨北鎮廟,始建於隋,擴建於明,現存最完整皇家鎮山廟

2014年,新浪網友“不以先生”拍攝的北鎮廟碑樓


北鎮老建築丨北鎮廟,始建於隋,擴建於明,現存最完整皇家鎮山廟

偽滿時期北鎮廟的石獅子


北鎮老建築丨北鎮廟,始建於隋,擴建於明,現存最完整皇家鎮山廟


北鎮老建築丨北鎮廟,始建於隋,擴建於明,現存最完整皇家鎮山廟


北鎮老建築丨北鎮廟,始建於隋,擴建於明,現存最完整皇家鎮山廟


北鎮老建築丨北鎮廟,始建於隋,擴建於明,現存最完整皇家鎮山廟

2014年,新浪網友“不以先生”拍攝的北鎮廟石獅子

山門又稱儀門,位於石坊北25米的第一層月臺之上。為磚瓦式結構歇山頂。面闊三間為17.45米,進深5.58米。綠琉璃瓦蓋頂,正脊兩端飾吻獸,垂脊和戧脊上置走獸。簷下無斗拱,椽以琉璃磚代替。角梁為花崗岩雕造。底裙由四層條石砌築。牆體由青磚砌築。正面闢三券洞門,門高3.4米,寬2.8米。明間門額上嵌石匾額一方,橫書雙鉤楷書“北鎮廟”三個大字,傳為明嘉靖時嚴嵩所書。山門兩側圍牆亦如其色,牆頂砌兩坡灰瓦。山門東西兩側各闢一角門。門前左右置花崗岩臺階,月臺邊緣有白石欄杆圍繞。給人以明潔之感。


北鎮老建築丨北鎮廟,始建於隋,擴建於明,現存最完整皇家鎮山廟

1942年時的北鎮廟山門


北鎮老建築丨北鎮廟,始建於隋,擴建於明,現存最完整皇家鎮山廟

2014年,新浪網友“不以先生”拍攝的北鎮廟山門

神馬殿又稱神馬門,位於山門後25米處的第二層月臺之上。神馬殿是古代向馬神祈禱馬政事業槽頭興旺之所,故又稱馬神殿。又一說是祭典時餵養御馬之地。該殿為歇山式建築,面闊五間,18.5米,進深三間,9.25米。頂覆灰瓦及吻獸,南側置格扇式門窗。殿內樑架施以彩繪。東次間立有光緒十八年(1892)之敕修北鎮廟碑一甬,西次間立無字碑一甬,今碑首、碑趺尚存,碑身於1968年修建萬紫山烈士塔時移走,改作題寫碑銘之用,現已恢復。殿內原塑有神馬及馬童二像,現已恢復。殿前月臺有臺階上下相通,周圍有石欄護繞。神馬殿階下兩側,原建有東西相對的硬山式朝房各五間,現基址可辨。神馬殿東西兩側有東西橫牆一道,牆體東西各闢一角門。行人通過角門可進入北面院落。


北鎮老建築丨北鎮廟,始建於隋,擴建於明,現存最完整皇家鎮山廟

偽滿時期的北鎮廟神馬殿


北鎮老建築丨北鎮廟,始建於隋,擴建於明,現存最完整皇家鎮山廟

2014年,新浪網友“不以先生”拍攝的北鎮廟神馬殿,兩側為鐘鼓樓

碑亭位於神馬殿北甬路東西兩側,橫列四座碑亭,除東邊的一座為六角亭外,餘者皆為四角攢尖式,亭已毀。東邊兩甬古碑在1971年省地震隊的司機試驗汽車拉力和人戲耍打賭,將其拉倒摔斷,1980年重新黏合立起。碑面的一些字跡受損難辨,四甬碑由東向西分別為清康熙五十年(1711)的萬壽碑、康熙四十七年(1708)的《北鎮廟碑文》、雍正五年(1727)的《御製碑文》、乾隆十九年(1754)《御製並書•七言律詩》石碑。


北鎮老建築丨北鎮廟,始建於隋,擴建於明,現存最完整皇家鎮山廟

1942年時的北鎮廟碑亭

鐘鼓樓位於神馬殿東西兩側,進入角門北側,即走近樓基之下。鐘樓坐東朝西,為歇山重簷樓閣式建築,樓基為方形石砌平臺。樓體分上下兩層,各呈方形。下層面闊、進深各三間,為7米,中間一高2.2米,寬0.9米的券門,樓內置一胡梯,上通二樓。上層各面5.6米,四周環有迴廊,每面置有格扇式望窗,前簷柱下裝有木製欄板。頂覆灰瓦,吻獸及走獸俱全。簷檁、柱施以彩繪,整體建築結構合理,形制美觀大方。登斯樓上,北鎮廟北部的所有建築和行宮可一覽無遺。鐘樓脊檁上懸光緒十六年所鑄大鐵鐘一口,鍾高1.8米,口徑1.5米,重二噸。鐘面刻鑄“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聲垂千古,夜鎮八方,累代威靈”及“奉重修北鎮廟旨,大清光緒十六年歲次庚寅四月穀旦;副都統銜左翼協領程世榮監修,副將銜直隸升用參將馬佔鰲監修,遇缺題奏提督廣東高州鎮總兵鑑色巴圖魯奉左寶貴監修,欽加二品銜行巡撫事奉天府尹裕長,欽命盛京將軍奉天總督慶裕,欽命盛京將軍奉天總督裕祿,欽差大臣署盛京將軍奉天總督安定,金火匠李明廣”等字樣。


鼓樓位於神馬殿西側,坐西朝東,建築形制與鐘樓相同。原二層樓上置大鼓一面,晨鐘暮鼓之音遠近徐聞,象徵神奠一方,世間永遠安寧。

鐘鼓二樓始建於明代弘治間,後於萬曆、清康熙、乾隆、光緒各朝多次重修或維修。1947年底鐘樓一枋木被人卸走,其餘保存完好。

北鎮老建築丨北鎮廟,始建於隋,擴建於明,現存最完整皇家鎮山廟

1942年時,從北鎮廟鼓樓上向北拍攝,圖中能看到碑亭、御香殿、大殿、內香殿、寢宮

御香殿位於神馬殿北24.5米的第三層月臺上,古時用於貯藏朝廷祭典所用香火和供品、陳放朝廷詔書的廟宇,故又稱龍亭。該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大式大木歇山式建築,頂覆灰瓦及吻獸,簷下置斗拱作三踩。殿堂木架結構作五架樑,分別施以彩繪。殿前月臺下東側上層平臺上建一石造歇山頂焚香亭一座,西側對應的位置處原置石造日晷一座(基座猶存),同時,此層月臺的東西兩側和石階之下還立有清代皇帝的御祭、遊山詩文碑14甬。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書法藝術價值。


北鎮老建築丨北鎮廟,始建於隋,擴建於明,現存最完整皇家鎮山廟

1942年時的北鎮廟御香殿


北鎮老建築丨北鎮廟,始建於隋,擴建於明,現存最完整皇家鎮山廟

2014年,新浪網友“不以先生”拍攝的北鎮廟御香殿


北鎮老建築丨北鎮廟,始建於隋,擴建於明,現存最完整皇家鎮山廟

1936年時的北鎮廟內元朝的古碑“御香碑”

御香殿的後面是大殿,大殿是廟內整體建築的對稱中心,也是廟內最大的建築,殿寬23.4米,面闊七間、進深五間,是舉行祭掃大典的場所;大殿為歇山式大木架結構,殿牆以青磚圍砌而成,綠琉璃瓦頂,雕樑畫棟,柱、檁均為紅色;牆壁上繪有漢代至明代各朝著名的文臣武將畫像32人,各具神態,惟妙惟肖,至今仍色彩鮮豔。殿內有一尊“北鎮山神”的泥塑。殿的正中懸掛著清乾隆帝書的“乾始神區”銅製御匾。


北鎮老建築丨北鎮廟,始建於隋,擴建於明,現存最完整皇家鎮山廟

偽滿時期的北鎮廟大殿


北鎮老建築丨北鎮廟,始建於隋,擴建於明,現存最完整皇家鎮山廟

2014年,新浪網友“不以先生”拍攝的北鎮廟大殿


北鎮老建築丨北鎮廟,始建於隋,擴建於明,現存最完整皇家鎮山廟

1942年時的北鎮廟大殿內山神


北鎮老建築丨北鎮廟,始建於隋,擴建於明,現存最完整皇家鎮山廟

2014年,新浪網友“不以先生”拍攝的北鎮廟大殿內山神

大殿的後面有三間更衣殿,是祭祖者入大殿朝拜前更換衣服的地方。再後有三間內香殿,是存放地方官員祭品和香火的地方。最後的寢宮,是山神的內宅,所以規模僅次於大殿。清康熙帝敬獻的御匾“鬱蔥佳氣”懸掛於殿眉的正中,大殿的周圍以白色的石欄圍繞。

北鎮老建築丨北鎮廟,始建於隋,擴建於明,現存最完整皇家鎮山廟

2014年,新浪網友“不以先生”拍攝的北鎮廟內香殿、更衣殿、寢宮


北鎮老建築丨北鎮廟,始建於隋,擴建於明,現存最完整皇家鎮山廟

1942年時北鎮廟寢宮內的山神和山神娘娘


北鎮老建築丨北鎮廟,始建於隋,擴建於明,現存最完整皇家鎮山廟

2014年,新浪網友“不以先生”拍攝的北鎮廟寢宮內的山神和山神娘娘

廟內還保存有元、明、清三代的石碑56通,其中有元代大德、皇慶、延祐、至順、至正等年間的祭山、封山碑12通,明代永樂、成化、弘治、正德、隆慶和萬曆年間的修廟碑16通,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和光緒年間的祭山修廟、遊山詩等碑28通,這些石碑在考古學研究和書法藝術上,都有著很高的的價值。


北鎮老建築丨北鎮廟,始建於隋,擴建於明,現存最完整皇家鎮山廟

1936年時北鎮廟內的元朝古碑“代祀之碑”


北鎮老建築丨北鎮廟,始建於隋,擴建於明,現存最完整皇家鎮山廟

1936年時的北鎮廟內“聖詔之碑”


北鎮老建築丨北鎮廟,始建於隋,擴建於明,現存最完整皇家鎮山廟


北鎮老建築丨北鎮廟,始建於隋,擴建於明,現存最完整皇家鎮山廟

2014年,新浪網友“不以先生”拍攝的北鎮廟內部分古碑


北鎮老建築丨北鎮廟,始建於隋,擴建於明,現存最完整皇家鎮山廟


北鎮老建築丨北鎮廟,始建於隋,擴建於明,現存最完整皇家鎮山廟

1936年和1942年時的北鎮廟補天石“翠雲屏”


北鎮老建築丨北鎮廟,始建於隋,擴建於明,現存最完整皇家鎮山廟

1936年時的北鎮廟攬秀亭


北鎮老建築丨北鎮廟,始建於隋,擴建於明,現存最完整皇家鎮山廟

1942年時的北鎮廟會仙亭


山下立有祠廟,始建於金代。廟東曾建有廣寧行宮,是清朝皇帝東巡祭祖時或祭拜醫巫閭山神時的駐蹕之所,現已無存,廣寧行宮設立更顯示了北鎮廟作為皇家鎮山神廟在清王朝歷代帝王心中的重要位置,也說明了北鎮古城在當時的重要作用。


————

「更多老照片、老建築,盡在右上角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