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父母教育缺位,孩子很難順利變成“大人”

《少年的你》,父母教育缺位,孩子很難順利變成“大人”

看完電影《少年的你》,再一次被周冬雨的演技驚豔到了,27歲的她演18歲的高中生毫無違和感,臉上的單純和堅毅,以及相信高考能夠改變命運的執念,在她身上完美展示出來。

易烊千璽將一個無懼無畏、粗鄙落魄的街頭小混混,真實地表現出來,讓人差一點就以為,他是本色出演。在遇到周冬雨飾演的陳念後,由開始的粗俗慢慢因為愛情,內心變得細膩而溫柔,他沒有讀過多少書,不懂什麼道理,跟陳唸完全是兩個世界的人,但因為命運的交集,他們相愛了,愛得純真又熱烈,可以為了對方去死。

易烊千璽飾演的小北,在外人眼裡他是壞蛋,是個不良少年,但在陳唸的心中,他是英雄,是保護傘,有了他,就能安心上學,不再彷徨害怕。

就像陳唸的作業本里的一句話說的那樣:“我們都生活在陰溝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正因為嚮往美好,渴望光明,渴望成長,他們才惺惺相惜。

《少年的你》,父母教育缺位,孩子很難順利變成“大人”

陳唸的最大願望不僅僅是高考成功去北京,從此改變命運,更渴望用自己的理想去保護世界。她心目中的“世界”,就是用自己的知識和理念,去影響更多的孩子,保護同樣遭遇校園凌霸的孩子。後來陳念真的做到了,她成了一名老師。

“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我會一直在你身後。”

小北對陳唸的告白,純真又堅定,對於小北來說,陳念就像他生命中的曙光,點燃了他黑暗的世界,陳念,就是小北的“世界”。

後來,小北也做到了,一直陪在她的身後。

初戀的愛情,很美很真,沒有摻雜太多東西,愛了就是愛了。

《少年的你》這部電影,主題並不僅僅講初戀的美好,而是講校園凌霸下,無辜生命因此遭受牽連,給了人們什麼樣的警示作用。

比如胡小蝶,承受不了壞學生的欺負,自殺了,陳念不堪繼續被欺負,選擇報警,結果反而被欺負得更厲害,遭受剪頭髮,拍luo照。陳唸的班主任,也因管教失責,被迫辭職。

《少年的你》,父母教育缺位,孩子很難順利變成“大人”

這整部劇裡,看似是一場因為校園凌霸引起的血案,是壞學生的自作孽,但深究根本原因,卻是教育缺位,父母養而不教,過分寵溺造成的結果。

我認為,真正該觀看和反省的,卻是父母。

劇裡三個可憐的孩子,三個家庭,三種父母,造就了孩子不一樣的人生,不一樣的結局。

陳唸的媽媽:不務正業,自顧不暇,將人生的希望寄託在女兒的身上,導致女兒過於早熟,自尊心極強

陳唸的媽媽,是個愛美的女人,沒有正經的工作,靠倒賣“三無”面膜賺錢,欠了一屁股債,被人投訴,東躲西藏,不敢回家。自己都自身難保,還連累了陳念。

陳念原本可以像其他同齡孩子一樣,哪怕沒有父親,可還有母親的陪伴,享受母親的愛,享受母親帶來的安全感,也不至於惶惶終日。

可陳念偏偏就很懂事,知道自己的家庭條件不好,媽媽又不聽勸告,繼續幹“微商”,只能獨自一人扛起照顧自己,自己給自己打氣的重任。

明明自己遭遇壞同學的凌霸時,很害怕,很想跟媽媽傾訴,但終究還是沒有說出口,害怕媽媽會擔心,會給媽媽造成負擔。

媽媽不僅不知道自己的女兒,在校園裡一直被人欺負,反而跟女兒說:“我就指望著你了。”

家庭教育缺位,關心缺位,溝通缺位,讓陳念形成了自尊心極強,以及眼裡只有考試,不懂交際的孤僻性格。

《少年的你》,父母教育缺位,孩子很難順利變成“大人”

如果媽媽能夠教育她,在學校,要學會處理同學關係,如果同學需要幫助,盡一份力,校園,也是一個小型社會,那麼,陳念又怎麼會被壞同學盯上呢?

如果全班同學只盯著一個同學來欺負,除了貧窮這個原因,肯定還會有其他因素。

女生的世界裡,沒有什麼正當的理由,看不順眼就想欺負你,她們拿你出氣,只想幫自己解壓。

陳念第一次報警時,鄭易載她回家。陳念說:“學校唯獨沒有一門課,教我們如何變成大人。”

當學生在校園裡出現了問題時,警察找校長,校長找老師,老師找家長,家長說,我一年才見孩子一次,不知道孩子怎麼樣。

家長指望著學校教孩子做人,如何長大,變成大人,學校卻認為,做人還得靠家長教育。

《少年的你》,父母教育缺位,孩子很難順利變成“大人”

小北的父母:父親逃跑,母親毆打失蹤,造就兒子“不是欺負人就是被欺負”的人生觀

小北是活在陰溝裡的人,從沒有人關心他過得好不好,快不快樂。每天不是被人打,就是打人。

第一次與陳念相見,是在一次群毆事件中。陳念出於善意選擇報警,怎料被其他小混混逮住,強迫她與小北親吻,才肯放了小北。

陳念做到了,但她此時對小北並沒有愛情,只是害怕和無奈。那群小混混,也因為這樣的親吻,感覺到了戲謔別人的快樂,於是放他們走。

看到這裡,我突然覺得心頭一陣,少年們的世界,本可以很單純,他們欺負小北並不是什麼深仇大恨,只是在執行他們所認為的正義。又可以因為兩個陌生男女的一個親吻,就能開懷大笑,不再繼續糾纏。

我始終覺得,那一群小混混也跟小北一樣,也是可憐的孩子。

小北秉承著內心的正義,一次次保護陳念,最終讓陳念放下戒心,學會關懷他,問他身上的傷疼不疼。

也在這樣的關懷下,小北第一次向陳念透露了自己的身世,父親逃跑,母親嫌他是拖油瓶不被男人善待,於是毆打他,從此搬了家不再管小北的死活。

小北成了孤兒,13歲開始就要靠著自己的力量在這個世界上生存,形成了“不是欺負人就是被欺負”的人生觀。

若有父母疼愛關懷和教育,又怎麼會像生活在陰溝裡一樣,見不到陽光,過早承擔生存的壓力。

《少年的你》,父母教育缺位,孩子很難順利變成“大人”

魏萊的媽媽:忙於事業,過分寵溺女兒,顛倒是非,缺乏對女兒真正的品德教育,最終害了女兒

魏萊是個壞學生。在電影的開頭,以魏萊為首的凌霸者害死了胡小蝶。當警察問話時,魏萊一臉無畏無懼的樣子,讓鄭易感到後背發涼。

當找到她媽媽時,更是顛覆了他的三觀。

原本以為,魏萊的媽媽在接到警察的上門投訴時,會狠狠地教育自己的女兒,讓她好好做人,好好學習。但事實上並沒有,魏萊媽媽並不相信鄭易的話,更不相信自己的女兒是校園凌霸者,甚至說自己的女兒是乖孩子,很單純,自己平時都教她要跟好人打交道。

母親的過分溺寵,是非不分,包庇行為讓魏萊無所畏懼,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多麼錯誤的,會給其他同學,如胡小蝶和陳念這些弱勢學生造成嚴重傷害。

每一個孩子都曾經是一張白紙,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和悉心教育。子不教,父之過。

《少年的你》,父母教育缺位,孩子很難順利變成“大人”

教育專家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說:“如何對孩子進行品格教育?不需要說教,不需要獎懲,所有的教育都在日常生活裡。品格決定命運,童年決定一生。”

父母的言行舉止,就是對孩子最好的言傳身教。

有一個顛倒是非,根本不知道自己女兒存在惡劣行為,或者有意包庇其行為的父母,上樑不正下樑歪,最終害死了自己的女兒。

第一次警察上門後,魏萊不知悔改,繼續作惡,恰好遇到小北被抓,魏萊又帶著人圍堵陳念,剪頭髮,扒光了拍照,錄視頻,比上一次的行為更加惡劣。

魏萊擔心陳念會報警,求她原諒,願意刪除視頻,也願意給經濟補償。

本來陳念已經心軟原諒了她,不想再跟爛人繼續糾纏。但魏萊這個女孩,太過於自我感覺良好,不懂得體會別人的感受,說的話總在別人傷口上撒鹽。

明知道陳念媽媽欠債的事情被同學嘲笑,是她難以言說的心傷,魏萊還是滔滔不絕,說個沒完。

陳念一時激動,失手將魏萊推下了樓梯,魏萊當場去世。魏萊沒有未來。

殺死了魏萊,是陳唸的錯,但歸根結底,倘若父母有教育她,善待他人,心存善念,又怎麼會惹怒了陳念。

《少年的你》,父母教育缺位,孩子很難順利變成“大人”

凡是有果必有因。

梁啟超說:“教育不是別的什麼,教育就是教別人學做人。”

我認為,父母首先要自我教育,自己學會做人,才能教育孩子如何做人,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品行端正,明辨是非,心存正義,愛護子女,那麼,孩子才能順利變成大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