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懂CPTSD,就会明白鲍某明将那个14岁女孩置于怎样的地狱

这两天如果你关注新闻

多半会为#鲍渣明性侵14岁养女#的案件愤慨

此案经南风窗曝光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

迅速在各大网站登顶热搜

微博阅读量达到8.1亿

如果你懂CPTSD,就会明白鲍某明将那个14岁女孩置于怎样的地狱

如果你懂CPTSD,就会明白鲍某明将那个14岁女孩置于怎样的地狱

案件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也引起了人们的群情激愤

甚至许多明星都站出来

强烈要求严厉制裁施暴者

如果你懂CPTSD,就会明白鲍某明将那个14岁女孩置于怎样的地狱

该案详情在网络有大量报道,这里不加赘述

然而,就在大众口诛笔伐的情势之下

财新网一篇《特稿|高管性侵养女案疑云》的文章横空出世,再次刷新大众三观

此文以推理言情故事的方式

妄加给该案下定论为:

“一个缺爱女孩被sugar daddy包养

女孩求爱不得反目‘诬告’老情人的故事”

如此失实报道及随意编纂“狗血剧情”

实不知报道者是何居心?意欲何为?

如果你懂CPTSD,就会明白鲍某明将那个14岁女孩置于怎样的地狱

文章中支撑“苑苏文”上述观点的案情细节有以下几点:

1.文称受害者曾亲口承认和鲍渣明是恋人关系

2.文章引用参与救助者的口述及报警后受害人仍对鲍渣明表现亲密证明受害者证词反反复复,难以令人相信

3.引用施暴者辩护口述女孩每次分开会哭着说“叔叔我不想你走”来证明受害者对鲍渣明非常依恋

4.引用施暴者不知真伪的辩护口述“女孩感到他有些冷淡,就和他吵架,他一生气不理她了,女孩就报了警”来证明受害人报警是对鲍渣明爱而不得的表现

……

这里我们姑且不对作者颇具争议性的价值观予以过多评价,只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看,如果“苑苏文”提到的这些细节真的是受害人的行为,为何受害者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其中还有“苑苏文”忽略回避掉的很重要的一个情况是:受害者患上了

重度抑郁症、重度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重度焦虑症,曾多次尝试自杀还被鲍渣明嘲笑“笨到连自己都杀不死”。

如果你懂CPTSD,就会明白鲍某明将那个14岁女孩置于怎样的地狱

结合“苑苏文”提到的前3点和受害者本身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孩子弱小的心灵究竟受到了多大的创伤,这种创伤甚至会在她以后的人生长久弥散。

这就需要大家了解下什么是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症

。先给大家简单普及下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症

创伤后应激障碍症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 PTSD)指因为受到超常的威胁性、灾难性的创伤事件,而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心身障碍。

PTSD最初是用来描述各类创伤性战争经历后的种种结果,称为“战争疲劳”。后来发现,在个体经历威胁生命事件之后,都有可能出现。它的引发原因既可以是自然灾害、事故、性侵、虐待、战争等直接经历,也可以是亲眼目睹他人死亡或受伤等间接经历。

PTSD有四大核心症状:

1

重复体验

最具特征性的表现是在重大创伤性事件发生后,患者有各种形式的反复发生的闯入性创伤性体验重现。简单来说,就是患者会突然的回忆起之前的痛苦经历,不需要任何刺激或引发,就像电影中的“闪回”一样。

而且对患者来说,这种回忆是清晰的、极度痛苦的,并会伴有事件发生时的情绪和情感,就像是将之前的创伤性事件又重复体验了一遍。

这就是对受害者最大的折磨。在以后的日子里,她会反复体验之前发生的事,每一次都像是经历过的那样真实。

如果你懂CPTSD,就会明白鲍某明将那个14岁女孩置于怎样的地狱

不仅是这种“闪回式”的回忆,PTSD患者还会反复出现创伤性事件或与事件相关的梦境。可以说,患者在睡觉时还会受到事件的折磨,常从噩梦中惊醒。

同时,患者面临、接触与创伤事件相关联或类似的事件、情景或其他线索时,通常也出现强烈的心理痛苦和生理反应。相似的场景、相关的词语或话题都会唤起对事件的回忆,使其再一次经历那种痛苦。

2

持续性回避

由于一些相关事物会引发痛苦的体验,所以在创伤性事件后,有的患者对与创伤有关的事物会采取持续回避的态度。

回避的内容不仅包括具体的时间、地点、对话、活动、物体、情景,还包括有关的想法、感受和话题。多数患者往往不愿提及有关事件,避免与之相关的交谈,有的甚至会出现“选择性失忆”。

3

感情麻木

在遭遇创伤性事件后,许多患者出现与创伤事件有关的情感方面的消极改变,存在着“情感麻痹”的现象,表现出一种“麻木”。

从外观上看,患者给人一种木然、淡漠的感觉,与人疏远、不亲切、害怕、或不愿意和别人有情感的交流。

患者自己也感觉到似乎难以对任何事物产生兴趣,过去热衷的活动也索然无味。感到自己与外界疏远、隔离,甚至格格不入,对未来感到心灰意冷,听天由命,甚至觉得万念俱灰,采取自杀行为。

如果你懂CPTSD,就会明白鲍某明将那个14岁女孩置于怎样的地狱

4

过度警惕

不少患者会出现过度的警觉性,随时准备战斗或逃跑。这种过度的警觉会严重扰乱患者的正常生活,注意力难以集中,担惊受怕,还会出现睡眠障碍(难以入睡、易惊醒)。


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症

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症(Complex PTSD)的复杂性、痛苦程度远远超过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由长期、重复的创伤所导致的心理疾病。

C-PTSD是由重复的、长期的创伤或虐待造成。

请注意!C-PTSD和普通PTSD的典型区别在于——CPTSD通常与严重的、长期的创伤,或者多种创伤加注在一个受害者身上

并且,受害者没有逃脱的希望。

TA们经历过更多的、更长时间、更复杂的创伤——严重和长期的儿童虐待、家庭虐待或被迫性交易,都可能使人因遭受反复折磨,从而引发CPTSD。

这种疾病杀伤力非常的大,对强烈的自我毁灭倾向,治疗非常困难。

据调查显示,在遭受童年虐待后,21.4%的幸存者在成年后仍患有CPTSD。同时,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2倍多(分别为40.4%和15.8%)。

如果你懂CPTSD,就会明白鲍某明将那个14岁女孩置于怎样的地狱

  • 2017年因高中时期被老师诱奸形成创伤成年后自杀的台湾女作家林奕含

受害者李星星(化名)被鲍渣明侵害持续长达3年之久,同时,鲍渣明作为受害者的“半监护人”,其实已经掌控了她的全部生活。受害人在逃脱无望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对加害者产生一种扭曲的认同,以缓解内心的痛苦。

同时因为长期的性虐待和错误的认知灌输,被害者会产生严重的情绪和精神问题,这足以理解为什么财新网的文章称“受害人证词反反复复难以令人相信”

因为长期痛苦的经历以及让她的日常功能严重受损,长期的囚禁和虐待可能让她的认知产生扭曲和紊乱。

包括文章中宣称的受害者对鲍渣明的依恋这是一个长期受到精神和生理虐待的病人呈现出来的症状

如果你懂CPTSD,就会明白鲍某明将那个14岁女孩置于怎样的地狱

其实长期参与救助的工作者,应该对这一点深有体会——很多遭受严重创伤的受害者,可能语言逻辑颠三倒四,行为和语言前后不一致,甚至可能出现说谎、幻想、不守信用等情况。

这是因为在长期遭受严重虐待的情况下,部分受害者可能会出现人格问题,TA们的情绪极端不稳定。判断力、专注力等方面功能也严重受损。TA们可能这辈子,都很难再相信别人了

家有女儿的爸爸妈妈们,请一定照顾好孩子,千万别让恶魔毁了孩子的人生。但愿天下所有的孩子不遇鲍渣明,新闻再无“苑苏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