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深化“吹哨报到” 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玉溪市坚持党建引领,把“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作为巩固提升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建设成果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实现吹好哨、报好到、办好事。

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

牵住吹哨报到“牛鼻子”

继续以赋权、下沉、增效为重点,强化街道统筹协调功能,按照“4+1”模式优化完善街道党政机构设置,“6+1”模式综合设置街道事业单位,共核定街道(乡镇)党建工作办公室行政编制275名、党群服务中心事业编制258名,全部实现实体化运行。在中心城区街道全部取消招商引资、协税护税等职能,赋予街道加强党的建设、统筹区域发展、实施综合管理等8项职权,赋予街道对部门派驻机构的人事考核权和征得同意权等5项权力,切实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抓党建、抓服务、抓管理的主业上来。在强化街道职能的同时,切实为社区减负,实行社区事务准入制度并制定名录,建立社区工作事项、印章使用“两个清单”,清理规范上级职能部门在社区设立的工作机构和加挂的各种牌子,精简社区会议和工作台账,着力破解基层服务管理中的难题,把街道社区党组织建成链接辖区各领域党组织的坚强“轴心”。

构建红色服务阵地集群

搭建吹哨报到“工作台”

制定党群服务中心功能设置标准和运行规范,以“党建引领、空间共享、服务多元”为建设理念,建设市、县(市、区)、街道、社区和园区、商务楼宇“1+10+N”党群服务中心,积极盘活资源、联动区域力量建成72个标准化党群服务中心,构建“10分钟党群服务圈”,建立“全科服务”机制,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组织,享受便利服务,促进人才、信息资源、服务活动向党群服务中心聚集。推进玉溪市“智慧党建”工程,构建集党务、政务、服务为一体的“一张网”,建立“集成服务、马上就办”全流程闭环,网上审批服务突破80%,实现开办企业3天营业、投资审批45个工作日办结,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中不断凝聚党心民心、汇聚民意民力。

推进党建带群建促社建

吹响吹哨报到“集结号”

建立党建带群建联席会议制度,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构建区域化“联合工会”“联合团工委”“联合妇联”,建立项目化服务运行机制和下沉式保障体系,把群团组织的机构、人员、项目、服务下沉到街道社区,开展常态化服务,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群团组织为基础、辖区单位群团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化群团建设新格局。推动建立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为支撑的“三社联动”机制,孵化培育“聂耳音乐社”“云蚁力量”“义工联”等一批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救助帮扶、化解矛盾、预防违法犯罪等公益事务,推动各类社会组织、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从“站着看”变为“跟着干”,最大限度整合凝聚基层治理强大合力。

建立区域共融共建机制

瞄准吹哨报到“方向标”

加快推进党建、创文、创卫、综治等“多网融合”,同步建立“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服务网络,修订完善居民公约,推进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暨“红色物业”行动,在302个小区成立党组织,在35个业主委员会中成立党支部,设立“小区议事厅”,推进老旧小区改造,2020年1月,红塔区玉兴街道珊瑚社区以“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方式实施全市首个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项目,切实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全面推行街道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和兼职委员制度,与驻区单位签订共驻共建协议677份,吸纳兼职委员206名。健全完善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双报告”“双考核”制度,推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到社区履职尽责全覆盖,常态化推行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近千个支部1.5万名党员到社区报到,协调处理市容环境、爱心帮扶等问题2000余件,努力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联互促、协调发展”的城市基层党建融合共建新格局。

原标题:玉溪市深化“吹哨报到” 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审核:李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