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孫中山點名表揚的黃埔生,秋收起義總指揮,犧牲時年僅22歲

1921年,年僅16歲的四川宜賓人盧德銘,考入成都公學。受 “五四”運動影響,在校學習期間,他就接觸到了《新青年》、《馬克思傳》、《共產主義ABC》等進步書刊,對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和軍閥連年混戰強烈不滿,認為:“要打倒列強,剷除軍閥,只有靠槍桿子的實力才行。”

1924年初,人在成都公學的盧德銘,從報上看到了黃埔軍校招生的消息,精神為之一振,趕忙返回家鄉,向父親盧安炳提出要去廣州報考黃埔軍校,走從軍之路。

他是孫中山點名表揚的黃埔生,秋收起義總指揮,犧牲時年僅22歲

盧德銘生於一個富裕家庭,從小就不愁吃穿,並接受了良好的私塾教育,其父盧安炳也是一個文化人,通詩書,明事理。盧安炳和當時大多數士紳一樣,給予兒子的職業生涯規劃是讀書成才走仕途,當上官員,光宗耀祖;若學業不成,仕途無望,退而求其次,也是經商做買賣,治得殷實家業,豐衣足食,澤被子孫。

聽得兒子要投筆從戎,老父就立即拉下了臉,斷然否定道:“你還是好生讀書奔前途,以後哪怕回家當個教書先生都行,就是不準去摸槍搞炮的。自古以來,當兵的有幾個好下場的?不準去!”

可在成都見過大世面的盧德銘,哪裡會聽得進父親的“忠言”,便軟纏硬磨,做父親的思想工作,把自己為什麼會產生投筆從戎的念頭一一向父親道來。“知子莫如父”,都說父命不可違,兒子請命也是多半違拗不得的。再說盧父又是個開明的人,便答應了兒子的要求。

於是,盧德銘立即打點行裝,奔赴廣州;卻因天遠路遙,誤了考期。後來,盧德銘找到他的老鄉、老同盟會員、時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總理辦公室秘書的李筱亭。在李筱亭寫信推薦下,盧德銘見到了孫中山。

他是孫中山點名表揚的黃埔生,秋收起義總指揮,犧牲時年僅22歲

孫中山看到李筱亭寫給他的舉薦信,直接出了“當今國民革命之首要任務”之考題。盧德銘即席應試,文辭激越,有理有據,忠膽畢露。孫中山閱後十分滿意,當即推薦入學。

入學後,盧德銘被分到黃埔軍校二期輜重兵隊插隊學習,同年底加入中共。他珍惜機會,學習刻苦,積極參加軍校政治生活,尤其喜歡登臺演講。

1925年8月20日,國民黨右派槍殺了國民黨左派領袖廖仲愷。為此黃埔軍校舉行了追悼大會。會上,盧德銘代表學生髮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講,聽眾深受感動。

孫中山來校視察時,蔣介石特意介紹了盧德銘的出色表現。孫中山滿意地誇獎道:“全校學生要以盧德銘為楷模。”

他是孫中山點名表揚的黃埔生,秋收起義總指揮,犧牲時年僅22歲

在其後的一次黃埔軍校典禮上,孫中山又一次說道:“革命需要大批有為青年,大家要以盧德銘為楷模。”

孫中山對盧德銘的讚許,一時傳遍全校。

1925年11月,盧德銘調任國民革命軍第4軍葉挺獨立團第4連連長。1926年5月,獨立團擔任北伐軍先鋒,盧德銘身先士卒,英勇作戰,在平江、汀泗橋、賀勝橋等戰鬥中,戰功卓著,升任第1營營長。

1927年6月,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在武昌成立警衛團,盧德銘受中共委派擔任團長。9月,他率領警衛團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任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總指揮,也是秋收起義的總指揮。

他是孫中山點名表揚的黃埔生,秋收起義總指揮,犧牲時年僅22歲

秋收起義和之前的南昌起義及之後的廣州起義,是中共領導的三大著名起義,這三大起義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初創奠定了重要的發展基礎。南昌起義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第一槍,秋收起義則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第二槍,意義重大。

9月25日拂曉,秋收起義的部隊從蘆溪出發南進。當行進到山口巖時,後衛第3團遭到敵軍伏擊。在這危急時刻,盧德銘急率一個連的兵力前往增援,他指揮部隊搶佔有利地形,居高臨下,用猛烈的火力還擊敵人,同時指揮被打散的第3團官兵迅速向前衛部隊靠攏。就在這時,一顆罪惡的子彈擊中盧德銘左胸部。盧德銘血染沙場,壯烈犧牲,年僅22歲。

盧德銘同志犧牲後,其遺物中有這樣一封家書,是寫給老家的未婚妻瑞勤的:“如果瑞勤真要等我,則我對她有幾點要求:一要讀書;二要革命;三不要纏腳……”

他是孫中山點名表揚的黃埔生,秋收起義總指揮,犧牲時年僅22歲

如今,在江西蘆溪縣的盧德銘烈士陵園,仍然保存著他寫給家人的部分信件,這些信件雖然多為片斷,但字裡行間無不彰顯著這位革命者的執著信念,閃現出一名在外遊子對親人、情人的真摯思念,同時也表明,盧德銘是位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革命者。

2009年9月14日,盧德銘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