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國縣東村鄉地名之澄江大隊

【澄江大隊】ChengjiangDadui

在公社西南丘陵地帶。地勢從東北向西南傾斜。以澄江片村命名,駐油槽背。轄17個生產隊、29個自然村、386戶、2,190人。耕地1,472畝,主種水稻,兼產甘蔗。蘇區時至解放前夕屬東村鄉;解放初至1957年先後屬澄江、東村鄉;1958年屬東村公社澄江大隊;1961年分為澄江、中徑、鍋口、小江大隊;1965年合併為澄江大隊;1972年將原鍋口大隊劃歸園嶺林場;同年將新屋生產隊劃歸公社農科所,大隊名未變。蘇區時的“東江事件”發生於此境內。

油槽背Youcaobei

大隊駐地。在黃崗西南3.5公里公路邊。因村前原有一油槽得名。12戶、70人。劉朝選從廣東省遷此已12代。

興國縣東村鄉地名之澄江大隊

何屋壩Hewuba

在油槽背北3.6公里河壩上,原居何氏。8戶、33人。葉氏從福建省遷此已11代。

長坑Changkeng

在油槽背北3公里狹長山坑中。2戶、11人。葉氏由潭背分此已6代。

下古塘Xiagutang

在油槽背北3公里上古塘下部山坑中,1戶9人,鄧才賓由團溪壩分此已8代。

上古塘Shanggutang

在油槽背北2.5公里山坑中。因坑尾有一古老山塘故名,9戶、47人。楊氏由東坑塘遷此已8代。

屋背窩Wubeiwo

在油槽背西北2.1公里長溪村埠屋背山窩中,4戶、26人,胡氏由長溪埠遷此已5代。

小江背Xiaojiangbei

在油槽背北2.2公里小山崗背,為小崗背的諧音,15戶、70人。李台山由會昌縣來此已12代。

坑尾Kengwei

在油槽背北1.9公里坑尾。4戶、26人,範氏由樹下分此已6代。

東坑塘Dongkengtang

在油槽背北1.3公里山坑中,因長溪埠東有口大水塘故名。34戶、172人。居楊、劉、李、吳、曾、範氏,楊氏由中徑分此已8代。

興國縣東村鄉地名之澄江大隊


楊坑塘Yangkengtang

在油槽背北偏東1.5公里山坑中,原居楊氏,地形似塘得名。7戶、51人,傅達明由廣東省來此已13代。

柳樹塘Liushutang

在油槽背東北2.4公里多柳樹地形如塘的山坑中。7戶、43人。陳氏由贛縣遷此已7代。

獅形垇Shixing'ao

在油槽背東北2公里獅形山垇邊。4戶、25人,黃氏由上塘分此已4代。

中徑Zhongjing

在油槽背東北1公里山坑中部。21戶、105人,居楊、劉氏,楊氏於清順治五年(1648)從廣東省五華縣遷此。

高排Gaopai

在油槽背東北2.2公里高山排上。11戶、36人。朱氏由上塘分此已8代。

排上Paishang

在油槽背西北0.7公里山排上。40戶、250人。劉氏由油槽背分此已12代。

烏蔸坑Wudoukeng

在油槽背北0.7公里山坑中,因開基時有許多烏柏樹蔸得名。12戶、70人。範氏從廣東省興寧來此已12代。

犁灣井Liwanjing

在油槽背東北1.5公里山下水井邊,因村側山梗如犁轅故名。7戶、33人。蔡氏由鼎龍分此已9代。

竹布安Zhubu'an

在油槽背東偏北1.7公里坑尾,因原有一庵,有人在此織布,為織布庵的諧音,6戶、37人。楊氏由中徑分此已8代。

興國縣東村鄉地名之澄江大隊


大元背Dayuanbei

在油槽背東北25公里圓形大山背。為大圓背的諧音。6戶、32人。賴氏由於都縣禾豐遷此已9代。

嶂頭安Zhangtou'an

在油槽背東偏北3公里坑尾。系鯉公寨山嶂周圍十八庵的頭一個庵場,為嶂頭庵的諧音。6戶、35人,賴月先由大元背分此已8代。

竹山背Zhushanbei

在油槽背西0.5公里多毛竹的山背。8戶、36人。鍾道節由高興高多遷此已7代。

大坑Dakeng

在油槽背西0.7公里較大山坑中,17戶、92人。劉氏由於都縣梓山遷此已11代。

坑尾Kengwei

在油槽背西偏南1公里坑尾。10戶,60人,張氏於清初由福建省禾口遷此。

白石垇Baishiao

在油槽背南0.3公里多石白的山上。22戶、130人。劉氏由油槽背分此已6代。

垇下Aoxia

在油槽背西南1公里山下,2戶、12人。劉氏由打石坪分此已8代。

興國縣東村鄉地名之澄江大隊


烏蔸Wudou

在油槽背南0.5公里山下。因砍去很多烏柏樹建房得名。15戶、92人。劉氏由油槽背分此已8代。

蕉下Jiaoxia

在油槽背南偏西0.9公里山下,原居焦氏,為焦下的諧音。35戶、175人。劉氏由園嶺鍋口分此已11代。

山徑口Shanjingkou

在油槽背南1公里山坑口,5戶、27人,劉氏於1959年由蛇坑子分此。

打石坪 Dashiping

在油槽背西南1.5公里山坪上,因原為一採石場故名。6戶、20人。劉氏由蕉下分此已6代。

歡迎關注微信同名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