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县东村乡地名之澄江大队

【澄江大队】ChengjiangDadui

在公社西南丘陵地带。地势从东北向西南倾斜。以澄江片村命名,驻油槽背。辖17个生产队、29个自然村、386户、2,190人。耕地1,472亩,主种水稻,兼产甘蔗。苏区时至解放前夕属东村乡;解放初至1957年先后属澄江、东村乡;1958年属东村公社澄江大队;1961年分为澄江、中径、锅口、小江大队;1965年合并为澄江大队;1972年将原锅口大队划归园岭林场;同年将新屋生产队划归公社农科所,大队名未变。苏区时的“东江事件”发生于此境内。

油槽背Youcaobei

大队驻地。在黄岗西南3.5公里公路边。因村前原有一油槽得名。12户、70人。刘朝选从广东省迁此已12代。

兴国县东村乡地名之澄江大队

何屋坝Hewuba

在油槽背北3.6公里河坝上,原居何氏。8户、33人。叶氏从福建省迁此已11代。

长坑Changkeng

在油槽背北3公里狭长山坑中。2户、11人。叶氏由潭背分此已6代。

下古塘Xiagutang

在油槽背北3公里上古塘下部山坑中,1户9人,邓才宾由团溪坝分此已8代。

上古塘Shanggutang

在油槽背北2.5公里山坑中。因坑尾有一古老山塘故名,9户、47人。杨氏由东坑塘迁此已8代。

屋背窝Wubeiwo

在油槽背西北2.1公里长溪村埠屋背山窝中,4户、26人,胡氏由长溪埠迁此已5代。

小江背Xiaojiangbei

在油槽背北2.2公里小山岗背,为小岗背的谐音,15户、70人。李台山由会昌县来此已12代。

坑尾Kengwei

在油槽背北1.9公里坑尾。4户、26人,范氏由树下分此已6代。

东坑塘Dongkengtang

在油槽背北1.3公里山坑中,因长溪埠东有口大水塘故名。34户、172人。居杨、刘、李、吴、曾、范氏,杨氏由中径分此已8代。

兴国县东村乡地名之澄江大队


杨坑塘Yangkengtang

在油槽背北偏东1.5公里山坑中,原居杨氏,地形似塘得名。7户、51人,傅达明由广东省来此已13代。

柳树塘Liushutang

在油槽背东北2.4公里多柳树地形如塘的山坑中。7户、43人。陈氏由赣县迁此已7代。

狮形垇Shixing'ao

在油槽背东北2公里狮形山垇边。4户、25人,黄氏由上塘分此已4代。

中径Zhongjing

在油槽背东北1公里山坑中部。21户、105人,居杨、刘氏,杨氏于清顺治五年(1648)从广东省五华县迁此。

高排Gaopai

在油槽背东北2.2公里高山排上。11户、36人。朱氏由上塘分此已8代。

排上Paishang

在油槽背西北0.7公里山排上。40户、250人。刘氏由油槽背分此已12代。

乌蔸坑Wudoukeng

在油槽背北0.7公里山坑中,因开基时有许多乌柏树蔸得名。12户、70人。范氏从广东省兴宁来此已12代。

犁湾井Liwanjing

在油槽背东北1.5公里山下水井边,因村侧山梗如犁辕故名。7户、33人。蔡氏由鼎龙分此已9代。

竹布安Zhubu'an

在油槽背东偏北1.7公里坑尾,因原有一庵,有人在此织布,为织布庵的谐音,6户、37人。杨氏由中径分此已8代。

兴国县东村乡地名之澄江大队


大元背Dayuanbei

在油槽背东北25公里圆形大山背。为大圆背的谐音。6户、32人。赖氏由于都县禾丰迁此已9代。

嶂头安Zhangtou'an

在油槽背东偏北3公里坑尾。系鲤公寨山嶂周围十八庵的头一个庵场,为嶂头庵的谐音。6户、35人,赖月先由大元背分此已8代。

竹山背Zhushanbei

在油槽背西0.5公里多毛竹的山背。8户、36人。钟道节由高兴高多迁此已7代。

大坑Dakeng

在油槽背西0.7公里较大山坑中,17户、92人。刘氏由于都县梓山迁此已11代。

坑尾Kengwei

在油槽背西偏南1公里坑尾。10户,60人,张氏于清初由福建省禾口迁此。

白石垇Baishiao

在油槽背南0.3公里多石白的山上。22户、130人。刘氏由油槽背分此已6代。

垇下Aoxia

在油槽背西南1公里山下,2户、12人。刘氏由打石坪分此已8代。

兴国县东村乡地名之澄江大队


乌蔸Wudou

在油槽背南0.5公里山下。因砍去很多乌柏树建房得名。15户、92人。刘氏由油槽背分此已8代。

蕉下Jiaoxia

在油槽背南偏西0.9公里山下,原居焦氏,为焦下的谐音。35户、175人。刘氏由园岭锅口分此已11代。

山径口Shanjingkou

在油槽背南1公里山坑口,5户、27人,刘氏于1959年由蛇坑子分此。

打石坪 Dashiping

在油槽背西南1.5公里山坪上,因原为一采石场故名。6户、20人。刘氏由蕉下分此已6代。

欢迎关注微信同名公众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