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做父母(二)—引導與干涉

"我吵醒閏土,要他捕鳥,滿口答應了,我們拿著捕鳥工具來到雪地上,

我掃出一塊空地,閏土把竹匾用木棍支在地上,在木棍上綁上一根繩子,又把鳥兒愛吃的秕穀散在竹匾下,一切妥當後,我們躲在一顆大樹後,手裡輕輕握著繩子的一頭觀察鳥兒的動靜……"

智慧做父母(二)—引導與干涉

魯迅先生的《故鄉》中雪地捕鳥的描述。這個過程像極了坨坨媽媽今天想說的內容,引導與干涉。


智慧做父母(二)—引導與干涉

父母以為的引導在孩子看來大多數是干涉

父母希望孩子能夠聽從自己的,因為過來人的經驗,因為吃過的虧,因為受過的苦,也因為曾經獲得的成就。於是,當一件事情來臨時,父母更多的時候會一馬當先,直接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父母希望孩子可以按照父母的意願按照一個過來人的經驗軌道上從容的走下去

智慧做父母(二)—引導與干涉

可是,孩子畢竟是孩子,他沒有經驗,但是他有對事物的感知覺和自我判斷再小的孩子都會有而經驗的來源是他在自身感知覺以及社交過程中基於認知,社會規範行為中得到的綜合判斷,所以,干涉孩子非但不讓孩子積累經驗,只能讓孩子更多的被限制

智慧做父母(二)—引導與干涉

引導是你希望孩子能夠從他人身上學到經驗,從而讓他有自身的感知覺,加上社會的倫理道德等等之後的綜合判斷。就如閏土捕鳥,並不是直奔目標,跟鳥兒說,快到碗裡來!而是通過一些列的環境設置,達到一步步把小鳥吸引到碗裡來

智慧做父母(二)—引導與干涉

今天坨坨媽媽見了一個朋友,朋友的孩子因為犯了一個小錯誤,所以朋友認為應該取消他週末玩遊戲一個月,但孩子說希望五一節可以特別申請玩一次,五一節跟週末不一樣。於是朋友和孩子達成一致,找一個第三方判斷,是否可以,一切以第三方的意見為準。朋友就問我,而我這個時候就想讓坨坨知道規則制定需要遵守,同時也希望他能夠知道制定規則的時候也需要考慮更詳細的細節,於是我藉機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坨坨,這是一個多麼好的環境現實環境啊。

智慧做父母(二)—引導與干涉

坨坨問第一個問題:哥哥一次玩多長時間遊戲?

第二個問題:哥哥犯了什麼樣的錯誤?

第三個問題:哥哥以後會記得這次錯誤嗎?還會犯嗎?

智慧做父母(二)—引導與干涉

得到哥哥的回答,坨坨經過思考後,說,他認為哥哥可以在五一玩一次。我們問他原因,他說,哥哥上初中了,一週玩一次遊戲,而且一次只玩一個小時,並不多,所以是可以接受的。同時哥哥說這個錯誤不是大錯誤,所以如果小錯誤的話,哥哥也已經記住了,以後也不會再錯了,最後因為哥哥說的也對,五一不是週末,規則之前沒有說明啊。

智慧做父母(二)—引導與干涉

整個過程,我並沒有去幹涉他的思考以及結論。很多父母這個時候會引導孩子說,遵守規則之類的話,從而把孩子引到自己想要的那個答案裡去,但是父母意願太強的痕跡都是一種干涉,我和朋友都非常尊重孩子,只是把現實的環境做了描述,而在我內心比較想孩子更多關注規則,就加重了一下描述,希望他能夠去往規則上想,但他會想出什麼,我完全跟隨他的思考。並不是首先做對破壞規則我的想法的直接告知。

智慧做父母(二)—引導與干涉

於是,當他描述完理由,朋友覺得坨坨的邏輯實在太厲害了,而且和坨坨一起又思考了關於規則的制定需要在下一次加上節假日等特殊情況。

智慧做父母(二)—引導與干涉

引導是設置環境,逐漸去讓孩子自己體會感受,從而得出經驗;

干涉是父母的意願用語言或者外部的環境壓力去影響孩子做判斷,你get到區別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