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山》:到處散落的青春疼痛

淺評2011年國產劇情片《觀音山》

《觀音山》是由李玉編劇執導,范冰冰、陳柏霖、肥龍、張艾嘉主演的劇情片。影片於2011年3月上映,獲得第23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影片提名,第47屆臺北金馬影展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提名等獎項。


《觀音山》:到處散落的青春疼痛

影片講述了四川的小縣城裡,丁波、南風、肥皂三個年輕人迷茫且瑣碎的生活,以及他們和房東常月琴來往的點滴。

電影《觀音山》中充斥著八零後的青春記憶:燈光曖昧的迪廳,許巍的《藍蓮花》,一代流行之神邁克爾·傑克遜的去世,汶川大地震…影片由婁燁御用攝影師曾劍掌機,灰濛濛的色調,緩慢的節奏和感情沉重的及腳本,造就了這樣一部青春疼痛文藝片。

青春的痛,可以是郭敬明《小時代》中的“男歡女愛”,紙醉金迷,也可以是無路可去的迷茫,是戀愛空窗的失落,是家庭關係的難言之隱。電影《觀音山》中所有人,都有著自己專屬的疼痛。

與父親心懷芥蒂的丁波,在外面騎摩托車做無證營運,啃著只能用來充飢東西,在交警的嚴查下倉皇而逃,和不認識的女孩交往,用慾望和酒精來逃避現實。充滿江湖氣的南風在酒吧裡做歌女,認為酒吧老闆不講義氣而憤然離職;她用酒瓶敲破自己的頭,滿臉是血,來給被街頭混混欺負的肥皂撐腰。

肥皂家境富裕卻從小缺少父母關愛,只有在和南風、丁波的交往中才感到一絲溫暖。

他們不是小說裡的“金童玉女”,有天神庇佑,自帶光環,而是和我們一樣為生活所桎梏的年輕人,承受著現實的疼痛,深陷迷茫,時而又自由自在地遨遊於青春之海。

《觀音山》:到處散落的青春疼痛

丁波、南風、肥皂這三個人,還沒有經歷過能讓他們重塑三觀,或者變得更加成熟的大風大浪,生活中的煩惱喝兩瓶酒,做點沒頭腦,不著邊際的瘋事就過去了。夢在前方,家在身後,人在當下。而音樂在這時成了年輕人自我陶醉的一劑湯藥。親耳能聽,親口能唱,每一句歌詞好像都寫的是自己,每一個鼓點節奏都能打在心上,即便偶像愛豆們遙不知所在,但耳朵裡的聲音和旋律卻那麼親近,那麼真實可感。

現在的00後有TFBOYS,90後有周杰倫,而80後有他們的許巍和邁克爾·傑克遜。肥皂在酒吧裡喊出“邁克爾傑克遜都死了,還買什麼單啊!”,可見偶像的隕落對於像他這樣的年輕人的打擊是如何之大。他們的崇拜,往形而下的方面說,是CD,錄音帶等文化產品,往形而上方面說,是一種信仰,是支持他們快樂生活的動力輪中的一個部件。如果缺少了,生活的車軲轆開始打滑,零件發出酸澀的摩擦。有南風、丁波聽《藍蓮花》時的自由,就有肥皂聽到邁克爾·傑克遜死訊時的眼淚。

《觀音山》:到處散落的青春疼痛

如果說丁波、南風、肥皂的生活信仰是音樂和偶像,那對於常月琴這個比他們多走幾十年路的人來說,信仰應該是家人的平安健康。然而兒子因為年輕人之間的羅曼蒂克而遭遇車禍身亡,加上她失業的打擊,常月琴感覺自己的生命失去意義,她決定割腕,溫熱的血慢慢從體內流失,就像她唯一的信仰在命運捉弄下土崩瓦解。

《觀音山》:到處散落的青春疼痛

電影手持拍攝配上迷離的音樂,確實為表達這種私人情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

但如果文本過於單薄,光靠晃動、曝光過度甚至虛焦的鏡頭看似深邃的影像手段,是遠遠不夠的。影片中南,丁、肥三人仰面躺在在火車上經過隧道,風中飄揚著南風的長髮,鏡頭對著她的側臉,迷離的雙眼盯著遠方,半晌不語…這樣一個畫面,雖然用心,卻不足以讓觀眾“猜到”其背後更深刻的內容。

《觀音山》:到處散落的青春疼痛

“你問我要去向何方,我指著大海的方向”。國產青春文藝片對於這種空虛迷惘的處理,多半是指向一個理想的烏托邦,用詩意來沖淡骨感,這也是當今同類型影片的侷限所在。

要想多在意義上延展幾分,創作者的個人深度思考必不可少,而不是隻靠攝影和配樂來吟誦著別人體會不到的“疼痛”。

作者:PAUSEMAD

換個角度看電影,歡迎關注“栗子木的小劇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