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曝線下“掃樓”誘導籌款,水滴籌道歉並暫停線下業務

被曝線下“掃樓”誘導籌款,水滴籌道歉並暫停線下業務

按理說網絡籌款平臺有著更低的成本門檻,更便捷的追溯和監管手段,以及更廣的信息傳播度,應該成為大家奉獻愛心的更便利的渠道,但自推出以來,水滴籌這類公益網絡募捐卻屢次遭遇信任危機。

籌款門檻低、審核隨意、無全程監管等問題,使一部分居心叵測的人開始公然詐捐,輕則偽造信息當網絡乞丐,重則有組織地到醫院等地大批量收集購買患者個人信息搞團伙欺詐,只是大家埋怨平臺無能的同時,更多的還是譴責騙子無良,但最近的一則“掃樓式”籌款視頻,終於讓互聯網籌款平臺自身的問題重新得到公眾的重視。

根據相關視頻,事件的主人公——水滴籌平臺,在多個城市招募了“籌款顧問”一職,由於患者完成籌款是可以拿去提成,他們多以醫院為駐地,通過“掃樓”等方式引導患者發起籌款,期間並不多過問患者的疾病及治療費用、籌款人經濟狀況,是否真的需要社會捐贈。

對於各界的譴責,水滴籌11月30日、12月2日兩次發佈公開說明並道歉,表示線下人員的行為確實違反公司價規定將全面暫停線下服務,並調整對“籌款顧問”的績效管理,考核標準從服務人數改為審核通過率和服務質量。

被曝線下“掃樓”誘導籌款,水滴籌道歉並暫停線下業務

儘管每次都“態度誠懇”,但水滴籌的種種問題卻並沒有得到改善,互聯網公益的基礎是信任,如果互聯網公益籌款信息不準確或存在水分,會直接影響參與者的積極性。公眾對公益項目一旦產生懷疑,再建立信任會很難。

聯網公益平臺缺乏自律,同時也反映出第三方監管的不足。根據目前的法律法規,民政部門負責審核相關平臺是否具備公開募捐資質,包括能否通過互聯網發佈公開募捐信息。但平臺及相關募資機構或個人公佈不實信息,是否會受到相應的懲戒,卻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從以往的事例看,大多以當事人撤銷申請、退還善款告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