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籌左右為難:一邊是公益,一邊是生意

近日朋友圈刷屏,緣起水滴籌創始人兼CEO的一封道歉信,同時發下狠話:再管不好,我願把水滴籌交給公益組織!

水滴籌左右為難:一邊是公益,一邊是生意

相信許多人對於水滴籌或多或少都有所耳聞,作為一個知名的“社交籌款平臺”,主要為經濟困難的大病患者進行公益籌款,對於患者來說籌款0手續費。據悉2016年成立的水滴籌已累計籌款金額超過200億元,服務80多萬名經濟困難的大病患者,參與愛心捐贈的人次達到2.5億。

此次引起輿論風波的主要原因是:

水滴籌的“公益”掃樓

11月30日,有媒體發佈了一則“臥底水滴籌”的視頻。水滴籌籌款顧問讓兼職人員以志願者的身份在醫院裡“掃樓”,成功拉到5單以上,就能獲得80元/單的績效獎勵。打著“志願者”或眾籌顧問名號的地推人員,每單最高提成可以拿到150元,月入過萬,末位淘汰。相關員工稱,每個月最少得完成35單,發不完就會被淘汰。為了完成業務指標,自稱水滴籌“志願者”在發起籌款的過程中只是口頭詢問,沒有核實患者病情、經濟情況等信息,並套用模板,隨意填寫籌款金額,鼓勵患者大量轉發籌款信息。甚至有籌款顧問還稱“有百萬房產也能發起水滴籌”,因為“捐款人看不到”。視頻一出,讓水滴籌再次陷入輿論風波。

既然水滴籌作為大病籌款平臺,不收取任何服務費,為何還不遺餘力的“掃樓拉人頭”呢?

左手公益,右手生意

“水滴籌組建線下服務團隊的初衷是為了更好地幫助不太會在互聯網上發起籌款的因病致貧的患者,為了更好地服務這個群體,目前我們有數百名線下籌款的服務人員。”道歉信中如是說。

雖然這個理由充分且正面,但還有一個主要動因不能忽視,就是源自水滴籌的商業模式。水滴籌的核心本質是一個免費的互聯網個人大病求助工具,儘管無論是求助還是捐贈,作為平臺不會收取任何費用,但其並非一個慈善公益組織。因此水滴籌生存和發展還是需要生意來支撐。對於任何互聯網企業來說,其收入的根本建立在一個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礎上:流量。無論淘寶、京東這樣的電商巨無霸,還是滴滴、美團、今日頭條這樣的網絡互聯網服務平臺,無一不是以流量為王。誇張點說,穩定和持續的流量才能使互聯網企業擁有活下去的勇氣。

作為以公益籌款為核心“社交籌款平臺”,水滴籌流量主要依靠籌款項目,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需要“掃樓”來增加籌款項目,項目越多,吸引籌款的公益人士越多,流量越多。反之,則會影響流量的持續增長。加之網上籌款平臺越來越多,流量競爭更加激烈,才會出現急功近利的“高薪+績效考核,審核漏洞多”的“掃樓”風波。

至於實現生意的另一個重要環節,變現,水滴籌已經做好了準備。“我們發現水滴籌是一個非常好的網民健康保險意識的教育場景,藉助於水滴籌我們能夠正確普及進行保險保障的價值和必要性,將適合的產品推薦匹配給不同的消費者,避免將來有更多人因為沒有事先的保障患病後不得已需要發起籌款。這是我們為什麼要做水滴保險商城的初衷,這樣也可以讓水滴這家公司可以更好地健康可持續發展。”水滴籌抓住(或者說創建)了保險意識的關鍵教育場景。從客觀上來說,確實也會提升受眾(無論是籌款人還是捐助者)的保險意識。

水滴籌左右為難:一邊是公益,一邊是生意

水滴籌logo 遠看是水滴,實際是鯨魚!

水滴籌的“自我修養”

許多成功的企業都會去做公益,體現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CSR),同時為品牌聲譽助力。藉助公益建立商業帝國則屬於另闢蹊徑,需要更加謹慎小心,公益是一把雙刃劍,稍有不慎就會傷人傷幾。道歉信的最後,可以看出水滴籌任重道遠。我們也會拭目以待。

水滴籌左右為難:一邊是公益,一邊是生意

轉自水滴籌CEO微博道歉信。任重道遠!


表達你的態度 多選

0

0%

支持:公益走得遠,要靠生意撐!

0

0%

反對:假借公益之名行生意之實!

0

0%

中立:不關注,不在意

0

0%

以上觀點皆不準確,我要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