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錯了”:主動道歉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幸運

“我錯了”:主動道歉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幸運

孩子犯了錯,父母都會要求孩子道歉;但是父母犯了錯,你會向孩子道歉嗎?

一天晚上,爸爸發現衛生間一塌糊塗,地面有很多水,衛生紙扔在地上,根本就不能用了。


爸爸一看就火了,轉身就罵兒子:“你怎麼又把衛生間搞得亂七八糟的?上次不是和你說了不許亂扔衛生紙嗎?”


這時,媽媽出來澄清:“不是兒子乾的,是小女兒,別看她才1歲,破壞力已經越來越強了。”

爸爸這才知道自己錯了。

那麼,家長要不要向孩子道歉呢?

有些家長覺得,大人怎麼能向孩子道歉呢?那孩子眼裡還會有大人的權威嗎?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我們來想象一下,如果單位的領導犯了錯誤還死不承認,你是會對他更尊重還是更鄙視呢?


孩子也一樣,我們真誠地向他道歉,他反而會更尊重我們,更接納我們,以後更聽我們的話。而且,如果父母在犯錯後能向孩子道歉,這也會幫助培養孩子真誠的品格。

“我錯了”:主動道歉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幸運

那麼,怎樣向孩子道歉呢?

第一步,先描述自己錯誤的行為。

“對不起,爸爸剛才錯怪你了,沒有調查清楚情況就認定是你把衛生間弄髒了。”


我們只要簡單對行為進行描述就行了,不要上綱上線,千萬別把暫時的、特定的、受環境影響的錯誤,說成是永久的、全面的、本質的問題。

比如千萬別說:“對不起,寶貝,我真是個壞爸爸。”

因為這樣說會讓孩子覺得你將來還會再犯這個錯誤。所以,我們簡單地描述一下錯誤行為,而且把它侷限在這一次的特定情況,這樣孩子才會對我們將來的預期更樂觀。

第二步,和孩子交流他的情緒。


比如,

“我錯怪了你,一定讓你很委屈,你現在是不是很生氣、很難過?”

或者,

“剛才我發了那麼大火,可能嚇著你了吧,你現在有點害怕,又對我很生氣吧?”


這麼做是為了說明為什麼我們的行為是錯的,因為我們傷害了孩子,同時他感到自己的情緒被我們接納了,他的怒氣也就消失了一大半。

第三步,和孩子商量以後如何避免出現類似的錯誤。

比如,給孩子一個保證:

“我保證以後責怪你之前一定先把情況調查清楚。”


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

“我們來討論一下,我們以後怎樣才能避免發脾氣,你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把主動權更多地交給孩子:

“你能做些什麼,幫助我改正這個缺點呢?要不以後我們約定個手勢,你一看我要發脾氣了,就做出這個籃球裡面的暫停手勢,然後我就明白你的意思了。”


這些都是既鍛鍊了孩子和我們合作討論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親身給他示範了,犯錯不可怕,關鍵在於如何改正。

節選自趙昱鯤《自主教養——焦慮時代的父母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