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的這首妙詞,“杯且從容,歌且從容”,誰懂英雄末路的憂傷

總覺得豪放派的詞人一旦寫起了婉約風,總有著別樣的滋味。那些豪氣表象下的憂傷脆弱,猝不及防地就闖入心扉,直至無數的古士今人留下一室思量,滿地心傷。

辛棄疾就是這樣的詞人,當他不豪放的時候,穿過他如煙細膩的詞賦,我似乎已能看到將佩劍暫放一旁的他,那捧卷沉思、對月撫琴的滿眼哀傷。

《一剪梅·中秋無月》

憶對中秋丹桂叢。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樓上一尊同。雲溼紗窗。雨溼紗窗。

渾欲乘風問化工。路也難通。信也難通。滿堂唯有燭花紅。杯且從容。歌且從容。

辛棄疾的這首妙詞,“杯且從容,歌且從容”,誰懂英雄末路的憂傷

初見這首詞的時候,我尚以為辛棄疾在抒懷中順作炫技,細細品來,方覺他信手拈來的哀婉雅緻原已這樣自然天成。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棄疾無奈之下歸隱上饒帶湖莊園,這首《一剪梅》便是辛棄疾閒居帶湖的前十年中所作。說是閒居,日夜有悲憤糾擾,又何來月明花落的山水相隨。

“憶對中秋丹桂叢。花在杯中。月在杯中”,憶起那年的中秋之夜,我置身在繁華招搖的丹桂叢中,花影在酒杯中搖曳,月影在酒杯中搖盪。身在燦若星河的丹桂叢裡,手執盛有美酒的酒杯,花與月陪伴相攜,化作花影與月影跳入美酒中,它們縱橫在美酒中,也縱橫在詞人的心裡。

辛棄疾的這首妙詞,“杯且從容,歌且從容”,誰懂英雄末路的憂傷

可回憶畢竟只能是回憶,再看今朝,辛棄疾無奈地嘆了一句:“今宵樓上一尊同。雲溼紗窗。雨溼紗窗。”今夜同樣在樓閣上舉杯賞月,昔如那年在丹桂叢中的情景,可是烏雲遮擋了紗窗,雨水打溼了紗窗。

辛棄疾在帶湖修建莊園時,將高處建起所居樓舍,在低處則闢田耕作。若是在居處於中秋賞月,則是賞月的絕好選擇。然而今夜只怕是再好的處地也是無用了,雨夜婆娑,身心也只餘秋夜寒涼的感受了。“雲溼紗窗”是陰雲遮蔽了皎潔的明月,“雨溼紗窗”是雨水打溼了樓臺的紗窗,原本中秋夜該有的清朗都被悽悽的風雨破壞了。望月卻不見月,舉杯更無花影,風雨有期,風雨又無情,再多的遺憾也是無濟。

辛棄疾的這首妙詞,“杯且從容,歌且從容”,誰懂英雄末路的憂傷

迷濛瑟瑟的長煙風雨總是容易勾起人糾結於心的心事,辛棄疾最深重的痛苦自然是恢復中原的志意總是於他若即若離,甚至漸行漸遠。這個冷雨不歇的中秋夜,毫無意外的勾起了他沉沉的心事,“渾欲乘風問化工。路也難通。信也難通”,想要乘風而去問問上天,奈何哪有天路可通,即便想要捎信也是路路難達。

乘風欲問的是中秋之夜為何朗月被遮,只有愁雨沙沙作響。辛棄疾愛的是皓月當空,盼的是揮師北伐,報國有路,現實卻是“路也難通,信也難通”。君王不明,持守一生的報國意志只落得無處安放。

辛棄疾的這首妙詞,“杯且從容,歌且從容”,誰懂英雄末路的憂傷

詞的最後辛棄疾將那份無處安放暫且收歸,“滿堂唯有燭花紅。杯且從容。歌且從容”,滿堂只有紅燭映照,我只有從容地舉杯飲酒,從容地悠悠歌唱了。

看上去的悠閒實是無奈悲愁之舉,烏雲遮月,只有紅燭的光照耀,雖使滿堂通紅,但終不及圓月當空灑下的一堂清輝來的快意。從容地飲酒歌唱終因秋雨的叨擾而倍添傷懷,終其緣由,總因賞月人內心有太多的不甘悲憂,清風明月來的時候,也只是一時的安撫,卻無法帶來一世的安然。

辛棄疾的這首妙詞,“杯且從容,歌且從容”,誰懂英雄末路的憂傷

這首《一剪梅》最大的特點是迴環重複的運用音韻用詞,這樣的寫意加重了哀婉的感覺,也加深了詞人操守的一份執著。音韻的美和情感內涵的美,都在一字一句裡層層滲透。

居於帶湖的辛棄疾,看似寫意悠閒,卻從未真正有過雲淡風輕。圓月也有失約時,且從容罷,且從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