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支付標準出爐,原研藥真高

來源:藥脈通

作者:司徒陽明


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尤其是國家帶量採購的藥品,落選的原研藥和帶量中標產品之間存在巨大的價格差距,醫保支付標準應該怎麼定?


近日,四川省醫療保障局發佈了第一批帶量採購的25品種的醫保支付標準。從公佈的支付標準來看,同一品種,同一品規,不同廠家的支付標準仍然差距十分巨大,很多原研藥依然是過評仿製藥的數十倍、甚至上百倍。


例如,規格為10mg 的阿託伐他汀,興安藥業(帶量採購中標企業),醫保支付標準為每片0.1353元,而同品規產品,輝瑞價格為3.5943元(包裝為7片/盒),是四川省帶量採購中標產品的26倍。


再如替諾福韋,規格為0.3g的齊魯製藥帶量採購中標價格為0.2982元/片,而同品規的產品,葛蘭素史克的產品價格為10.9804元,是四川帶量採購中標價格價格36倍。


再比如,規格為0.5mg恩替卡韋,蘇州東瑞的價格為0.1899元/片,而葛蘭素史克同品規產品價格為19.1990元/片,是前者101倍。

這些藥品雖然差距很大,但是單價相對較低,總價差距並不大,當然考慮到很很多藥都是長期用藥,醫保支出和患者負擔都不低。


從價格差距來講,注射用培美曲塞是25個品種中單價最貴的產品,規格為100mg四川匯宇的帶量採購中標價格為798元/支,500mg的為2735.83元/支,而禮來同品規的產品價格分別為2142和7315元。


這就意味著,注射同樣一支藥品,如果用禮來的產品,醫保和患者要多支出1344元和4579.17元。


通過一致性評價意味著產品療效和安全性上一致。在一致性評價以前,同樣的產品,價格不同的原因在於產品質量不同,但是現在當療效和安全性上一致後,為何醫保和患者還要為原研藥支出更多?


行業資深人士表示,一致性評價是藥監局給國產仿製藥質量背書,但執行層面上,不同的醫保支付標準,意味著醫保部門依然不買賬,這是不是相當於仿製藥一致性評價白做了?

他還表示,優質優價的觀念仍然深入人心,尤其是關係健康的情況下,如此超低價的中標過評仿製藥,誰會相信質量與原研藥一致?帶量採購迅速推進之後,原研藥和過評產品醫保支付差距過大的問題,是醫保必須解決的問題,四川省本次公佈的醫保支付標準讓這個問題再次凸顯出來。

2019年10月9日的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陳金甫表示,帶量採購中標藥品價格,跟原來同一通用名下原研藥價格差距大一些,有些差距大到幾十倍,如果醫保按中選價格支付,可能原研藥超出部分由患者自付的負擔比較重,所以醫保部門有一個三年過渡期,但原則上按照中選價為依據來確定支付標準。

而時間到了今年,近日(9月25日),在國家醫保局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8995號建議的答覆中表示,目前國家正在研究探索醫保支付標準的政策措施。對質量和療效基本一致的,原則上統一制定支付標準,鼓勵優質仿製藥和耗材的使用。

對於代表提出建議,國家醫保局表態,您所提的建議與我們的思路非常貼合,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下一步醫保局將組織專家深入研究醫保藥品和醫用耗材支付標準的政策,爭取儘早形成文件印發。


從上面表述可以看出,政策正在研究,並爭取儘快出臺,但目測三年內,同一通用名同品規藥品仍會不同醫保支付價格。


這對於藥企,尤其是跨國藥企來說,在有三年時間可以保持高價格、高醫保支付標準高的情況下,是否有必要參加帶量採購呢?


當然,三年內要培養患者用藥習慣並不簡單,一方面,國家會加強這方面的宣傳,讓患者接受通過一致性評價的產品,另一方面,可能還是需要政策,真正調動醫院的積極性,讓醫院和醫生主動推薦患者去用一致性評價的藥品。


改革從來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要調動醫院積極性要有賴於醫保結餘政策真正落地,即鼓勵醫院採用帶量採購政策後節省的醫保費用給醫院用於薪酬改革等(相關醫保結餘政策可參見:醫保局財政部文件下發,醫院賺錢方式徹底變了!),也有賴於DRGS等醫保支付方式變革,讓藥品、耗材等成為醫院成本。


附:四川省25個帶量採購醫保支付標準:


醫保支付標準出爐,原研藥真高

醫保支付標準出爐,原研藥真高

醫保支付標準出爐,原研藥真高

醫保支付標準出爐,原研藥真高

醫保支付標準出爐,原研藥真高

醫保支付標準出爐,原研藥真高

醫保支付標準出爐,原研藥真高

醫保支付標準出爐,原研藥真高

醫保支付標準出爐,原研藥真高

醫保支付標準出爐,原研藥真高

醫保支付標準出爐,原研藥真高

醫保支付標準出爐,原研藥真高

醫保支付標準出爐,原研藥真高

醫保支付標準出爐,原研藥真高

醫保支付標準出爐,原研藥真高

醫保支付標準出爐,原研藥真高

醫保支付標準出爐,原研藥真高

醫保支付標準出爐,原研藥真高

醫保支付標準出爐,原研藥真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