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四毋說“,給我們今天的教育帶來什麼啟示?

王營評教育


首先我們來看一看孔子的“四毋說”是什麼意思?

“毋意”就是不要以主觀的意識來望斷客觀的事實,“毋必”就是不犯絕對主義的錯誤,就是不要看事情太絕對、“毋顧”就是不要固執己見,“毋我”就是不要太自我,簡單來說,這就是孔子的“四毋說”。

孔子的“四毋說”不僅是可以給教育帶來啟示,也可以給自己的修身養性帶來各種啟示。

對教育而言,“四毋說”啟示我們不要堅持自己的看法是對的,不要以權威的身份去教導學生,而應該是要以一個交流的態度跟學生來做指導。“毋意”嘛不就是為主觀意識來望斷這個學生嗎?“毋必”就是不要對這個學生下太絕對的觀點,“毋固”嘛就是要因材施教惡,毋我就是不要一個人的喜惡來判斷這個學生。

對修身養性來說,就更容易理解了。我們修身養性,做到這四個基本上可以達到內聖外王的程度,其實孔子的“四毋說”只是一個理想狀態,所有人都達不到,但是他在不斷的鞭策著我們往這個方向去奔跑!

我是清霄給,更多文化可以關注我哦!

清霄


孔子的“四毋說”出自春秋孔子的《論語•子罕》。四毋包含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具體意思如下:

毋意:不要憑空猜測。

毋必:不要主觀武斷。

毋固:不要固執。

毋我:不要自以為是。

孔子的子絕四,也就是杜絕四種弊病:沒有主觀猜疑、臆斷;沒有定要實現的期望;沒有固執己見之行為;沒有自私自利之心。

其實人並非完美無瑕,也許有這樣那樣的小缺點,但一切有度,如果把上述的“意、必、固、我”發揮到了極端和隨時,必然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無盡的苦惱和麻煩,甚而是致命的,難以挽回的錯誤。所以,教育、學習類似於上述的優秀傳統之化,能時常反省自己,努力改正自身“意必固我”的種種缺點,不斷提高、完善自我,為自己贏得更加美好的未來。





發歌放牛


此語段出自巜論語.子罕》第四章,序號:9.4。原文: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疏通字義:絕,斷。《廣雅.釋詁一》:“絕,斷也。”毋,否定副詞,不要。意,猜疑,懷疑。巜廣雅.釋言》:“意,疑也。”必,固執。固,愚陋,固執。《廣雅.釋言》:“固,陋也。”我,朱熹注:“私己也。”

此“四毋”乃人生座右銘,對人生具有普遍指導意義和實踐意義,自然包括教育工作者。我是教師,教的大一點學生,有時遇到學生課堂上睡著了,打瞌睡。便胡猜想,是否是瞧不起我,不屑聽我講課。其實是學生本人,昨晚未休息好,聽著聽著,自然入睡,本是生理要求,和講者講得好與壞毫無關係,你非得和瞧不起你拉扯到一起,由於意測,發生不愉快的批評,寃枉了學生。故毋意也。

毋必,當教師,乃至所有的人對事皆必須不要固執己見。對事物的認知,對知識切莫固執,特別是在討論課堂上更要保持謙虛,說不定學先的觀點意見是正確的。

毋固,切勿愚陋寡聞。知識乃廣博無邊,高深莫測,欲“格物致知”何其難也?於教師尤為如此,教育工作者必須加強自身修養,努力學習,力爭達到使學到的知識達到極致,達到完美,窮究事物之原理,窮究事物之規律。學習無止境,教學相長,教師尤其如此,教一輩子書,學一輩子,活到老學到老,毋愚昧寡陋無知。

毋我,不要私己,不要自私。於教師而言,就是傳道解惑授業,傾灑所有知識於學生,傾盡所有精力於學生,此乃教師之正路。(20200506)(謝王營評教育君盛情之邀)(謝系統將拙文推薦進巜頭條》首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