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王誥,一個提調九省軍務的男人,為什麼明史沒有給他立傳?

小的時候,我們那裡盛傳著一個“金頭面頭”的故事。

說是古代有一位很厲害的將軍,他打了很多次勝仗,後來他被殺害了,身首異處,腦袋被敵人取走。皇帝很看重這位將軍,所以下令讓底下的工匠們用金子製作一個頭顱,好為自己的愛將補全屍身,安穩下葬。為將軍打造的金頭耗費了很多金子,是很大一筆財富。

打造好之後,皇帝很滿意,為了表明自己對將軍的重視,也藉機宣揚自己的仁德,就下詔讓人把金頭送回將軍的家鄉,與屍身一起安葬,並將金頭從金鑾殿一級一級傳到地方去。

金頭第一站到了宰相手中,宰相扣下了金頭,讓工匠打造了一個銀頭傳下去;就這樣,經手的官員們競相效仿,把一個金頭換成銀的,再換成銅的,到後來將軍的家裡人收到的,竟然已經是個泥塑的頭了……

西平王誥,一個提調九省軍務的男人,為什麼明史沒有給他立傳?

王誥墓就在小洪河邊的密林中

幼年時期,每到春天的時候家裡缺糧,我們小孩子要跟著母親出去挖野菜。褐色的泥土大地裸露著,延伸到很遠處的河堤。有次剛下過雨,我發現河堤上有一個個黑洞洞的小孔,看上去極深,母親說那是“探測隊”留下的。

我不知道“探測”是什麼意思,總覺得那些人戳來戳去是在找東西,並固執地相信他們一定在找那位將軍(其實他們好像是在測水文)。

樹木搖動,葉子嘩啦啦作響,我開始做白日夢,夢到那位大將軍此時就睡在河堤的那邊,被悲哀地埋葬在那裡,我甚至能夠感覺到,他被安葬的時候所發出的那一聲無奈的嘆息(如果他還會嘆息的話)……

故事就這樣和現實中的偶遇混合在了一起,出現了奇怪的再創造,變成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終盤旋在我的腦袋裡。

西平王誥,一個提調九省軍務的男人,為什麼明史沒有給他立傳?

王誥墓就在小洪河邊的密林

長大以後知道得多了一些,也聽了一些西平歷史人物的事蹟,明白我們本地的這位大將名叫王誥。而我小時候太有想象力了,那大將軍的故事大體應該是杜撰的。可我卻開始好奇西平的歷史,尤其是那位埋骨在河堤上的大將軍。後來多番輾轉,也查閱到了一些有關他的文字內容。

一份本地長輩寫的手稿中說——

西平王誥,一個提調九省軍務的男人,為什麼明史沒有給他立傳?

王誥故里牌坊

王誥文武全才,而且精通兵法,對抵抗倭寇很有辦法,他還是戚繼光的上司,兩人一同在薊州當兵,戚繼光深受他的影響,在王誥死後的第二年,戚繼光就建立了抗倭的戚家軍。

民國時期的《西平縣誌》記錄(×代表看不清的字)——

西平王誥,一個提調九省軍務的男人,為什麼明史沒有給他立傳?

西平縣誌·王誥列傳十二

西平王誥,一個提調九省軍務的男人,為什麼明史沒有給他立傳?

西平縣誌·王誥列傳十二

西平王誥,一個提調九省軍務的男人,為什麼明史沒有給他立傳?

西平縣誌·王誥列傳十二

王誥,字公遇,號棠谿,西平王寨保下里老王莊人也。×清以歲貢官瀋陽經歷,父志德官山東金鄉教諭。嘉靖二年,誥成進士,授行人遷戶部郎中,×大同兵變,擇廷臣有文武才者出守,誥既受命,遂單車就道,計擒首亂兩人,餘悉相機撫定,邊鎮以安。

紀功者疏其勞,詔蔭一子汝寧所世襲千戶,補山東東昌府知府,陞山東按察司副使,×山西布政司副使,尋擢僉副御史,巡撫甘肅。抵任後,練士馬,增城堡,敵兵入犯,擒斬番虜二百九十餘級,受白金文綺之賜。

累遷南京戶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督察院右都御史,總督漕運兼撫淮南。地方時值倭寇猖獗,內外戒嚴,隨疏請旗牌節制兵馬,提調浙直福湖九省軍務,諸將用命江淮,以寧捷聞,上覆賜金×,獎勞有加。

未幾,感疾,卒年六十有八。上聞×悼陽祭葬××。所著有河西稿,淮南奏議,東隅集等書。長子胤魯襲汝寧所千×××本府守備。

贊曰:誥戡定大同兵變,撫綏甘肅,剿除倭寇,厥功偉已!而明史不為立傳,何哉?雖然誥具文武才,勳在國家,自明嘉靖已來三百餘年,西平人士猶時時稱道弗衰,與垂名青史者果奚異哉。

《漣水縣誌》上記載——

西平王誥,一個提調九省軍務的男人,為什麼明史沒有給他立傳?

漣水縣誌·第二十四篇軍事

機緣巧合,江蘇漣水縣的縣誌上面是這樣說的: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倭寇50餘人流竄安東州,搶掠燒殺,在官兵追擊下逃遁。三十六年五月十日,倭寇乘船22艘由淮安敗退安東,入城放火搶掠15天。督撫王誥、經略唐順之

率領官兵在安東城東門外化紙墩夾擊倭寇,斬其首領,倭寇潰敗,向東逃入海口,乘船遁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