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寫作主題:《樞紐:3000年的中國》(十)

這是悟空昱彤六月份發表的第三篇文章,系列寫作的第十一篇文章。

端午假期已過,高考也結束了。新的一週繼續系列寫作的內容,還是來聊中國歷史,以施展老師的《樞紐》一書為主要參考。

系列寫作主題:《樞紐:3000年的中國》(十)

今天我和大夥兒聊聊為什麼後漢的皇帝會"親小人,遠賢臣"?

系列寫作主題:《樞紐:3000年的中國》(十)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曾寫道:"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後漢皇帝為什麼這樣自取滅亡呢?答案就在我們之前聊過的豪族社會,為啥豪族社會就會讓後漢皇帝"親小人,遠賢臣"?關鍵就要看"小人"和"賢臣"都是什麼人,以及他們和皇帝是一種怎樣的關係。

系列寫作主題:《樞紐:3000年的中國》(十)

諸葛亮所謂的"賢臣"是哪一類人呢?答案就是有文化的豪族。對東漢皇帝而言,單單是豪族算不上威脅,但怕就最怕有文化的豪族。為啥豪族在東漢皇帝面前這麼橫?首先當時的豪族對社會有組織力,能影響朝廷的稅收,皇帝想動他們很不容易。如果是遇上有文化的豪族,那皇帝的情況就更慘了,他們還會引經據典地批評皇帝,罵你昏庸無能。面對這麼個有文化的豪族,想殺又殺不了,想罵又罵不過,皇帝很無奈。這類有文化的豪族,一直髮展到隋唐時期,被史學界稱作門閥士族。

系列寫作主題:《樞紐:3000年的中國》(十)

最可怕的是啥?就是這些所謂的"賢臣",他們差不多把持了朝廷和地方的各種重要職位。那你也許會想:這東漢的皇帝就非得用這豪族的人當官嗎?答案是除了豪族的人,沒人可用。要任用一個人來當官,至少得有文化吧。當時的知識傳播成本很高,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但技術還不成熟,"洛陽紙貴"也是西晉的事了,比"親小人,遠賢臣"的東漢晚了一百多年。印刷術這會兒也沒有,所以能讀得起書的也就是士族了。這些所謂的"賢臣"不但對皇帝有著極強的制約能力,而且壟斷了知識和社會輿論,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指責皇帝昏庸無能、指責對立面的人為"小人"。

系列寫作主題:《樞紐:3000年的中國》(十)

東漢開國的前面幾位皇帝實力比較強,世家大族也在發展中,問題還不大。到了後面的皇帝,越來越受到世家大族的約束,朝堂上全都是串通一氣的傢伙,皇帝覺得越來越不痛快,認為必須得有對抗這幫世家大族的班底。但是上哪兒找人呢?從世家大族行列當中找人,然後期待他的忠誠?這不現實嘛,搞不好哪天我這皇帝都被他背叛了。皇帝唯一能指望的,就是身份、地位都完全依賴於他的人。民間沒有什麼可用之才,而朝堂又都被世家大族壟斷。能滿足條件的,也就只有兩類人:

外戚和宦官

皇帝和找來的這些外戚、宦官支持者也就被壟斷輿論的世家大族指責成"小人"。這實際上跟人品、官品本身如何關係不大,主要在於世家大族的立場。於是,這個由皇帝、外戚、宦官、世家大族組成的官場,彼此之間形成了複雜的關係。

系列寫作主題:《樞紐:3000年的中國》(十)

東漢中後期昏君很多,諸葛亮就說漢桓帝是昏君的典型,但仔細看他的經歷也蠻有意思。漢桓帝是在15歲的時候被大將軍梁冀扶上臺的,梁冀是前朝外戚,掌權的當然是梁冀,而漢桓帝則做了13年的傀儡皇帝。在這13年裡,漢桓帝辛苦發掘幾個心腹宦官,甚至與他們歃血為盟,發誓聯手做掉梁冀。搞掉梁冀之後,漢桓帝開始自己說了算,沒過多久就來了著名的

"黨錮之禍",簡單說就是一群世家大族痛斥宦官,結果被指責成結黨營私,最後是被罷官趕走並規定永遠不得錄用。其實也就是皇帝搞一個黨錮之禍讓宦官和世家大族去爭,用宦官來壓制世家大族。這漢桓帝雖然不是什麼明君,但看這智商也絕對不差。

系列寫作主題:《樞紐:3000年的中國》(十)

如果是官宦後來發展過強,皇帝還可以扶植外戚壓制宦官。東漢中後期,皇帝基本上是交替使用宦官和外戚來管理天下,局面也基本上是每隔十幾年是宦官當權,又隔十幾年是外戚當權。壟斷輿論的世家大族們面對皇帝的這些舉措,也就把外戚、宦官說成是"小人"。這正是諸葛亮所謂"親小人,遠賢臣"的由來,而"賢臣"是否真的賢,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系列寫作主題:《樞紐:3000年的中國》(十)

皇權與世家大族的這種衝突過程,會極大地敗壞帝國的治理水準。正好又趕上東漢末年進入了一個小冰期,連年天災,民變四起,朝堂上只顧著勾心鬥角,民間的疾苦實際上沒有人真的去管。在這種情況下,老百姓求告無門,只好組織起來,自尋活路。各種民間信仰趁機興起,於是,公元184年爆發黃巾起義,天下大亂,東漢王朝土崩瓦解。朝廷徹底沒轍了,只好寄望於世家大族與地方豪強興兵勤王。但世家大族們都心懷鬼胎,這些"賢臣"們開始逐鹿中原,紛紛變成了亂世梟雄,天下大分裂的時代序幕徐徐拉開。

系列寫作主題:《樞紐:3000年的中國》(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