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閩菜“荔枝肉”,道出唐詩中被誤解的“妃子笑”

提起閩菜,耳熟能詳的當屬佛跳牆了,如果說佛跳牆只是達官顯貴的美食,那麼有一道親民的傳統名菜,那就是 荔枝肉

。荔枝肉起源於唐朝宮廷,流傳於福建莆田民間,發揚光大於省府福州,是閩菜中最具代表的酸甜口味的菜餚。

一道閩菜“荔枝肉”,道出唐詩中被誤解的“妃子笑”

閩菜 荔枝肉

這道菜的典故頗具歷史色彩,唐代詩人杜牧在距故事100多年後,寫下的一首唐詩《過華清宮》,為我們講述“妃子笑”的傳奇故事。

《過華清宮》 唐·杜牧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詩中提到的“妃子”,一直都被認為是楊玉環,其實是另有其人。

殊不知,擁有後宮三千佳麗的唐玄宗李隆基有兩個最寵愛的妃子,一個是梅妃,另一個是唐朝頭牌網紅楊玉環。

一道閩菜“荔枝肉”,道出唐詩中被誤解的“妃子笑”

梅妃(公元710-756),姓江名採蘋,福建莆田人氏,唐玄宗在不認識楊玉環之前,最寵愛的是梅妃,梅妃生性喜淡雅,酷愛梅花,唐玄宗便封她為梅妃。梅妃能歌善舞,通曉詩賦韻律,是位七巧玲瓏的才女。長安離莆田千里之遙,梅妃每每孤獨的時候,總是想念家鄉,想念家鄉那掛滿枝頭的紅荔枝。於是不禁黯然神傷,鬱鬱寡歡,食慾不振。侍從丫鬟也是無奈,把這情況告訴了梅妃從家鄉帶來的隨從廚師老蔣頭。

一道閩菜“荔枝肉”,道出唐詩中被誤解的“妃子笑”

老蔣頭深知梅妃的飲食習慣,精心研究,用肉片改花刀,塑荔枝外形,經油鍋炸過,再用酸甜汁水勾芡,從外觀到口感,頗與荔枝相似。梅妃食後胃口大開,笑逐顏開,甚是喜歡,命丫鬟請來唐明皇一同品嚐,皇帝吃後龍顏大悅,狠狠的給老蔣頭點個贊。

一道閩菜“荔枝肉”,道出唐詩中被誤解的“妃子笑”

唐代韓偓在《荔枝》三首序中說:“丙寅年秋,到福州,自此後並福州作。”其一道:“遐方不許貢珍奇,密詔唯教進荔枝。漢武碧桃爭比得,枉令方朔號偷兒。”在韓偓看來,一騎紅塵帶來的荔枝就是來自遐方福州,其品質更好。

回頭說說楊貴妃,楊玉環出生於嶺南西道容州普寧縣楊外村,童年是在蜀州(今四川崇州)度過的,入宮要比梅妃晚了19年。雖然楊貴妃“好食荔枝”,出生地和成長地都出產荔枝,可人家宮裡在她入宮十幾年前就“一騎紅塵”千里送荔枝了,送的還是來自“荔枝之鄉”莆田的荔枝。可見,看到荔枝“妃子笑”的妃子是梅妃。

一道閩菜“荔枝肉”,道出唐詩中被誤解的“妃子笑”


你認為“一騎紅塵妃子笑”指的是哪位妃子? 單選

0

0%

梅妃

0

0%

楊貴妃

0

0%

以上兩位都有

0

0%

不知道,我是送荔枝的

【荔枝肉】

①、選精裡脊肉,切成長10釐米,厚1.5釐米的三角形肉片。剞深度5釐米的均勻十字花刀,加鹽、料酒、溼澱粉、紅曲粉抓勻;馬蹄(荸薺)去皮切小塊,放入肉片一起醃製10分鐘;

②、調製醬汁,小碗裡放入比例1:1的白糖和醋、生抽、番茄汁,再加入溼澱粉攪拌均勻備用;取出醃製好的肉片,花刀面向外,沿三個角向裡翻折,用虎口塑成荔枝形狀。油鍋燒至七成,放入鍋中,炸至表皮酥脆撈起控油,再放入馬蹄稍微過下油鍋,撈起控油,裝盤;

③、鍋留底油,放入蒜末、蔥白末煸出香味,倒入調好的醬汁,順時間方向攪至玻璃芡汁,滴入幾滴油增亮,出鍋淋在荔枝肉上,即可。


一道閩菜“荔枝肉”,道出唐詩中被誤解的“妃子笑”

荔枝肉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