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窺65歲董明珠的朋友圈才知道:你的圈子,暴露了你的階層


偷窺65歲董明珠的朋友圈才知道:你的圈子,暴露了你的階層

大型招聘類真人秀節目《非你莫屬》,有一期中來了一位24歲的求職者。

他說自己具備天生的社交能力,認識很多的牛人大佬,包括董明珠、俞敏洪等等。

偷窺65歲董明珠的朋友圈才知道:你的圈子,暴露了你的階層

現場的老闆們都表示懷疑,主持人就提議:既然你說你是董明珠的朋友,那不如現場給她打個電話吧,看看她怎麼回應。

小夥子拿出手機,隨即撥了董明珠的電話。

偷窺65歲董明珠的朋友圈才知道:你的圈子,暴露了你的階層

尷尬的是,電話一直沒人接聽,最後小夥只能掛了電話。

主持人塗磊三言兩語,揭露了這個自稱為“社交達人”的真相:

他自以為自己結識的牛人們,實際上根本就沒存他的電話,所以也更不可能在他需要的時候給他提供任何的幫助了。

有的時候,你把對方視為你的人脈,但人家可不一定也這樣認為。

如果兩個人的能力、地位、資源、身份都不對等,那麼這些所謂的人脈,也只是你的一廂情願而已。

我們來看看董明珠女士的朋友圈,幾乎都是各領域的大咖。

偷窺65歲董明珠的朋友圈才知道:你的圈子,暴露了你的階層

比如說她的四大閨蜜,有年度經濟人物代表,有前首富的妻子,有傳媒界的大佬,還有知名服裝企業的董事長。而像是王健林、雷軍等商業名人,也都是董明珠的知交好友。

偷窺65歲董明珠的朋友圈才知道:你的圈子,暴露了你的階層

斯坦福研究中心曾做過一份調查,結論說:一個人賺的錢,12.5%是來自於他的知識,87.5%則是來自於他的關係。

可以說,你所在的圈子,已經充分暴露了你的階層、你的財富狀況。

我們總是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自己圈子的影響,想要提升你自己的人脈競爭力,先看懂這6條社交潛規則。

1 無效社交:提高自身價值,才能得到最穩定的人脈

以前有個扎心的社會實驗短片,叫做《你手機裡的常用聯繫人有幾個》。

視頻中幾個參與者的手機裡,通訊錄好友數都在一千以上。

偷窺65歲董明珠的朋友圈才知道:你的圈子,暴露了你的階層

錄製開始,節目組要求這些人不考慮工作和應酬,刪掉自己不會聯繫的人。至此,不少人手機裡,就只剩下了二三十個聯繫人。

接下來的問題是:“除了家人,留下你能說真心話的人,有幾個人?”

2000個聯繫人,就只剩下2個。1000個聯繫人,一個也沒有。

偷窺65歲董明珠的朋友圈才知道:你的圈子,暴露了你的階層

出題人讓他們給留下的這些朋友打個電話。

電話通了,但對方卻掛斷了,只留下打電話的人滿臉失落。

偷窺65歲董明珠的朋友圈才知道:你的圈子,暴露了你的階層

生活中,有太多的人把自己的時間、精力浪費在了無效的社交上。

但當你忙於交際,頻於應付,雞同鴨講的尷尬無處不在。

當你為了別人的歡笑而奔波,又為了別人的肯定而犧牲自我時,你的人生彷彿都不是你自己的。

其實,你根本不是在社交,只是在無謂地蹉跎光陰罷了。

心理學的“蹺蹺板定律”,說的是: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就像是兩人在踩蹺蹺板。一旦彼此的交換不對等,那麼蹺蹺板就會失衡。

社交的本質,其實就是雙方互相展示價值再進行交換。所以,與其把時間花在無效的社交上,不如多花點時間來提升自己。

畢竟,只有通過自身價值吸引過來的人脈,才是最穩定的人脈。

2 互悅機制:好感是相互的,討厭也是相互的

世界著名推銷員——喬·吉拉德,他的成功秘訣是:“讓顧客喜歡自己”。

為此,他常常會做一些在別人看來可能微不足道的事情。比如他會在每一個節日時,給自己的1.3萬名顧客,每人都寄去一張問候的卡片。

卡片的內容會隨著不同的節日而更新變化,但不變的是,在每張卡片的封面上,永遠都會寫著同一句話:“我喜歡你。”

將心比心,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別人能關注自己、喜歡自己,希望自己可以在對方心中,是個獨特而值得牽掛的人。

吉拉德這種做法,看起來好像微不足道,但年復一日的堅持下來卻十分不易。

也正是這種做法,讓他能夠平均每個工作日可以賣掉5輛車,每年的收入都超過20萬美元,能創下了連續12年銷售第一名的傳奇記錄。

吉拉德總是說:“只有你真正愛你的顧客,他也才會真心地愛你,進而買你的產品。”

而對這種愛意的表達,需要的是你的心,是你的注意力,而不是你花了多少錢。

這就是我們說的互悅機制:在人際交往之中,人們總是會根據對方的態度和行為,來採取相應的態度和行為去回應。

在現實社會中,人們會有這種感覺。當你想得到這個人的好感時,而這個人也對你有好感,那你就會更喜歡這個人。而相反,如果你能感受到這個人不喜歡你,甚至是討厭你,那你也同樣會對他也沒好感,甚至是討厭。

互悅機制告訴我們,好感是相互的,討厭也是相互的,喜歡和被喜歡是互為因果的。

正如《聖經》中所說:你希望他人如何待你,你就應該如何對待他人。

讓他人真切地感受到你的“喜歡”,才能讓他人以同樣的方式喜歡你。

偷窺65歲董明珠的朋友圈才知道:你的圈子,暴露了你的階層

3 麥拉賓法則: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要經營好自己的個人形象

在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中,有這樣一個情景:

由威爾史密斯飾演的男主,因為拖欠房東房租,只能免費幫房東裝修房子還債。

裝修之際,有警察找上門來,因為他的停車罰單沒付清,把他抓到警局關了一個晚上。

但不巧的是,他第二天有個非常重要的面試,所以男主只能從警局一路狂奔過去。他來不及梳洗乾淨,來不及換上得體的西服,只能穿著裝修的髒衣服,頂著一腦袋石灰粉,就這樣出現在了面試官面前。

面試官面露不悅:“如果有個傢伙連襯衫都沒穿,就跑來參加面試,你會怎麼想?如果我最後還僱了這個人,你會怎麼想?”

男主稍稍遲疑幾秒,帶著點緊張調侃著自己說:“那他穿的褲子一定十分考究。”

面試官終於被他的幽默所打動,最後錄用了他。

偷窺65歲董明珠的朋友圈才知道:你的圈子,暴露了你的階層

心理學中,還有個法則叫做——麥拉賓法則。

是說:你對一個人的印象,7%來自於他說的內容,38%來自於他的語音語調,而剩下55%來自肢體語言。

偷窺65歲董明珠的朋友圈才知道:你的圈子,暴露了你的階層

寫成公式就是:人際溝通 = 7%語言 + 38%聽覺 + 55%視覺

直白來點,給我們的啟示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們首先要經營好自己的個人形象(衣著、髮型、妝容),給人一個好的視覺印象。

同時,我們還應該要訓練我們說話的方式、肢體語言以及訓練我們的表達邏輯性和完整性。

4 自重感效應:你重視對方,對方也會重視你

一個人如果自重感被滿足,反過來也會認同那些重視他的人。

自重感:指的是,自己覺得自己很重要。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說過:人一生中最大的需求只有兩個,一個是性需求,一個是自己被當成重要的人物看待,這就是自重感需求。

如果我們能夠恰當的運用自重感效應,就可以識別自身和別人的自重感需求,再去對症下藥,促進自我認知和提高自己的溝通質量。

5 瀑布效應:好好說話,才能避免麻煩

心理學上所說的瀑布效應,指的是:信息發出者的心理比較平靜,但傳出的信息被接收後卻引起了別人的不平靜的心理,從而導致對方態度行為發生變化。

日常生活中能夠看到的表現是,一個人不經意間說出的一句話,卻可能在另一個人心中掀起軒然大波。

就像是自然界中的瀑布,在上游時似乎平靜和緩,而到了峽谷處便會一瀉千里、喧囂飛濺。

這種現象,也就是中國古話說的:“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有時候,可能只是無心中的一句話,卻會傷害到別人。輕則引起對方的反感,重則還有可能給自己引來災禍。

人生中有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挫折,可能都是逞口舌之快而來的。

做減法,少一分“禍從口出”,就能多一分精力去做真正有價值的事。

偷窺65歲董明珠的朋友圈才知道:你的圈子,暴露了你的階層

6 三明治法則:當你要別人改變時,要給他關懷與溫暖

三明治法則:當人們把批評的內容,夾在肯定和期待之中,那麼被批評的人,就會更容易在愉悅的心態下,誠懇地接受批評了。

而把三明治原則運用到批評上,通常包括如下3層:

第一層是認同、賞識、肯定、關愛;

第二層夾著些整改建議、批評或不同觀點;

第三層則是鼓勵、希望、信任和支持。

人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話雖是如此,但人的本性對於苦逆、批評就是很難接受的。與之相反,人們本就更喜歡甜順、讚美。

如果不講究批評的方法和時機,極易引起他人的逆反心理,不僅達不到你的預期,反而也會造成更大的副作用。

當你想讓別人按照你的觀點去做,去改變時,不要用攻擊的方式,而是應該給他關懷與溫暖,這樣的方法反而比強制手段更為有效。

你的能力水平,一般是你最常接觸的5個人的平均值。

也就是說你和誰成為了朋友,你有什麼樣的圈子,有時候真的可以決定你後半生的成敗得失。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人生的下半場,願我們都能減少無效社交,提升自己的人際競爭力,進入最適合自己的圈子中。

各位,共勉。

偷窺65歲董明珠的朋友圈才知道:你的圈子,暴露了你的階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