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聆音 | 古典音樂賞析(8),貝多芬《命運交響曲》

*音頻錄製:MusicCenter現代音樂中心


週末聆音 | 古典音樂賞析(8),貝多芬《命運交響曲》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科隆選侯國的波恩,作為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是歐洲古典主義時期著名作曲家。

貝多芬在父親嚴厲苛刻的教育下度過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強、敏感激動的性格。22歲開始終生定居於維也納,創作於1803年至1804年間的《第三交響曲》標誌著其創作進入成熟階段。此後20餘年間,他數量眾多的音樂作品通過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宏偉氣魄,將古典主義音樂推向高峰,並預示了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到來。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於維也納逝世,享年57歲。

貝多芬一生創作題材廣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響曲、1部歌劇、32首鋼琴奏鳴曲、5首鋼琴協奏曲、多首管絃樂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鳴曲等。因其對古典音樂的重大貢獻,對奏鳴曲式和交響曲套曲結構的發展和創新,他被後世尊稱為“樂聖”、“交響樂之王”。


週末聆音 | 古典音樂賞析(8),貝多芬《命運交響曲》


《c小調第五交響曲》(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又名命運交響曲(Fate Symphony),完成於1807年末至1808年初。


週末聆音 | 古典音樂賞析(8),貝多芬《命運交響曲》


貝多芬開始構思並動筆寫《命運交響曲》是在1804年,那時,他的耳聾已經完全失去了治癒的希望,他熱戀的情人朱麗葉·琪察爾迪伯爵小姐因為門第原因離開了他,再加上當時的德國正處於一個令人窒息的封建時期,一連串的遭遇讓貝多芬備受打擊,但這位堅強的音樂巨人並不想就此認命,更不想屈服於命運對他的捉弄,他想要向命運、向大家證明,即使自己耳朵聾了,也照樣可以進行音樂的創作。


週末聆音 | 古典音樂賞析(8),貝多芬《命運交響曲》


《命運交響曲》以音樂中的短—短—短—長節奏動機開場。據說,貝多芬曾將四個音解釋為“命運之神在敲門”。它主導了第一樂章,並在整個交響曲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整首交響曲體現出了情感的發展,從c小調第一樂章的衝突與鬥爭,發展到c大調末樂章的勝利與喜悅。最末樂章是全曲的最高潮,它比第一樂章在篇幅上更長、在聲音上更有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