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中孝莊太后自稱“我孝莊”,為什麼當時沒人糾正這個錯誤?

renxl999




答:我覺得,這是原著作者和編劇故意這麼安排的,所以沒有糾正的必要。

我知道,會有人跟我急,說“孝莊”屬於諡號,是她死後由皇帝和大臣議定上的稱號,在她有生之年,怎麼會自稱“我孝莊”呢?

道理我懂,我相信原著作者二月河老師更懂。

但是二月河老師為什麼要讓劇中的孝莊太后自稱“我孝莊”呢?

一個明擺著的事實:如果由您來寫、或者由您來當編劇,由您來設計臺詞,您覺得孝莊應該怎麼自稱才好呢?

怎麼樣?傻了吧?!

跟您說吧,孝莊太后是蒙古科爾沁部人,姓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這個“布木布泰”的蒙古語意思為“天降貴人”。

看,如果安排孝莊太后自稱“我博爾濟吉特氏”,或“我布木布泰”,都很搞不是?

孝莊太后於後金天命十年(1625年)嫁給時為四貝勒的皇太極為側福晉。天聰初年,皇太極繼承了汗位,冊封其為西側妃,稱西宮福晉。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稱帝,冊封崇德五宮后妃,孝莊受封為永福宮莊妃。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駕崩,順治帝即位,稱孝莊為聖母皇太后。順治八年(1651年),上徽號曰昭聖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後,尊為太皇太后。

看看,孝莊太后生前的稱號依次有側福晉、西側妃、莊妃、聖母皇太后、昭聖皇太后、太皇太后。

請問,您準備安排她自稱哪一個呢?

好吧,可以借鑑西太后慈禧的例子,(“慈禧太后”是徽號,其諡號是“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簡稱“孝欽顯皇后”),是不是可以安排孝莊自稱徽號 “昭聖慈壽皇太后”,即自稱“我昭聖”?

但是,大部分觀眾從來只知有“孝莊”,哪知“昭聖”是什麼鬼?!

您一口一個“昭聖”,別把觀眾給繞糊塗了。

再有,《康熙王朝》就是一部戲說劇,面向的是勞動人民大眾,圖的就是一樂,有必要對劇中的稱呼、服飾、規矩那麼考究嗎?

現在拍與慈禧有關的影視劇,大家也只提慈禧,沒什麼人去說什麼“孝欽顯皇后”。

一句話,習慣了。

再舉一例。元代大戲曲家睢景臣作套曲《哨遍•高祖還鄉》,講的是漢高祖稱帝后衣錦還鄉的故事。在劇中,他就安排了一個農民去罵劉邦:“你白(憑)甚麼改了姓、更了名、喚做漢高祖!”

您難道也認為古代戲曲作家也不知道諡號是什麼東西嗎?


覃仕勇說史


下圖又有人糾錯嗎?



忠義雲天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再好的電視劇也難免有點小瑕疵,即使是《康熙王朝》這樣史詩級的電視劇,也難免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小問題。至於劇中出現一些小問題,覺得演員應該指出來,就純屬是沒話找話了。

作為一個老戲骨,陳道明老師的人品和演技是無話可說的,藝術上的造詣也是非常高的,與一些所謂的明星相比,他更多的是一位出色的演員。不過覺得劇中的臺詞有些小問題,認為他就應該指出來,實在不知道提問者是想高級黑呢,還是真的崇拜陳道明,覺得他應該什麼都懂,無所不知?在《康熙王朝》這部歷史電視劇中,陳道明塑造的康熙形象與《雍正王朝》中焦晃飾演的康熙被眾多網民評為最經典的康熙,誰更經典這裡就不評價了。

孝莊是莊妃死後的諡號,真正的歷史上,孝莊在世時確實不可能知道自己的諡號是什麼,這確實是《康熙王朝》中的一個小失誤,也是各種歷史電視劇(電影)中常見的失誤之一。有的時候可能是編劇和導演的失誤,有的時候或許是明知道是錯誤,依舊還是要按照原有的臺詞去進行配音。

不過對於電視劇中的小瑕疵,相信劇中的演員未必有時間去糾正,甚至也不一定會在第一時間意識到這個問題。畢竟演員的職責是按照編劇和導演的意圖,按照自己對劇情的理解來演好劇,並不是審核劇本中是否有臺詞上的錯誤。如果雞蛋裡非要挑骨頭,《康熙王朝》上的很多劇情和真實歷史也並不是相同的,那豈不是要怪所有的演員不負責任,糊弄觀眾嗎?

總的來說,《康熙王朝》這部電視劇雖然存在了一些小問題,但是已經是製作的非常不錯了。而在當時,並沒有多少人糾正所謂的錯誤。一方面是因為這些小問題並不是什麼原則性的問題,另一方面恐怕也是民眾心中更接受孝莊的概念。若要提起孝莊,多數民眾都知道這是清代初期的傑出女性,輔佐了皇太極、順治、康熙三位皇帝的太后。但是如果提莊妃這個概念,有多少人真的知道是誰呢?恐怕除了一些自以為博古通今的人會沒話找話自稱自己知道,甚至會說不知道的人都很無知,但是大多數對歷史不是很精通的民眾未必知道莊妃是誰,而且歷史上的莊妃也並非只有孝莊一個。所以只要大方向沒有什麼問題,小細節真心沒必要過於考究。


徽南城意


更離奇的是康熙還是少年天子時,孝莊說什麼聖祖爺託夢給她的無稽之談。要知道聖祖可是康熙的廟號。


手機用戶放眼天下


康熙王朝出錯的地方多了去了,蘇麻喇姑是孝莊的陪嫁丫頭不可能與康熙相愛還有在打臺灣的時候姚啟聖已經死了當政的是鄭克爽也沒有魏東亭這個人更沒有李德全


酷酷嘅公子哥


好像和現在從業於影視行業的人的心態有關,在這種浮躁心態之下,會產生很多各種各樣的疏漏和愚蠢可笑的錯誤。


TeaC


這當然是個錯誤,但這個錯誤是由來已久,且最符合人的一般習慣的。這一習慣的根本原因是,避諱,也就是不直呼人名。

從正史來看,凡是已故的尊貴之人,多用諡號稱呼,皇家尤為明顯,最通俗的叫法往往就是皇帝稱廟號或諡號,而廟號其實不妨看做諡號的變種;皇后(含皇太后)都稱諡號;宗室通稱封號+諡號+爵位,所以對於絕大多數過世已久的太后,一般人根本不知道她的名字和生前常用的徽號,那麼想稱呼她,也只好用姓氏+太后或諡號+太后的方式了。而清朝因為大多數皇后太后姓氏不止一個字,而且同姓的很多,所以最好辦法就是叫諡號+太后。有清一代,除了慈安慈禧隆裕(這三位趕上了末班車,她們的故事在她們活著就開始講,當時不知諡號),基本上都這個習慣。

這個現象也直接影響到民間文學,從古至今,古人在故事裡還活躍著,人們就稱呼廟諡,也是約定俗成了。《般涉調·高祖還鄉》中,老鄉也是叫劉邦漢高祖的,明清小說更是不知有多少了。很多評書甚至直接把諡號說成是一登基就開始用,比如陳麗君的評書《春秋演義》(《六部春秋》)就是如此。《三國演義》在劉備稱帝后就立刻稱他“先主”,這顯然也是同一習慣,而且就是從《三國志》繼承來的,蜀漢就倆皇帝,先主云云,蜀漢滅亡前不會有這稱呼。

那麼不這麼做行不行?那麼怎麼叫?直接叫名字不合規矩,叫年號沒有太后的事,叫徽號?除了慈安慈禧隆裕,你還知道誰的!

所以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叫諡號(包括叫皇帝的廟號這類稱號),在今天,有些皇帝的名字叫得響,但也不是全體,古代就算知道,也不敢叫啊。所以也就只好將錯就錯這麼叫了。

回到這個人物,她真名布木布泰,傳說中閨名大玉兒,不管對不對,都同樣不適合用做太后的自稱,怎麼辦?繼續叫孝莊好了。

另外再多說一句,《康熙王朝》的劇本硬傷很多,一個個都改了也不現實。但孝莊太后的自稱,只是沿續一個民間文學的錯誤習慣,一個沒有好辦法改良的習慣。


pegasus1


當然活著說自己死後的諡號是明顯的錯誤。清代皇后的諡號都是孝字打頭,由翰林代擬後面的詞語歷代皇帝給先人遞加。乾隆的孝賢皇后生前多次希望自已死後諡賢。清兵入關順治入主中原融入漢文化,不排除在追溢太祖太宗孝端時把孝莊也定下了吧?


一葉小舟風雨渡


我只有支持與欣賞去看《康熙王朝》,沒有資格對一部經典說三道四,希望你也是


亭亭白樺L


電影就是電影別太較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