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有沒有為中國文化帶來什麼益處?李敖為什麼怒罵他?

湖南發現


就在昨天晚上的央視新聞上,報道一代武俠小說家金庸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一顆隕星隕落了,享年94歲。也不知是怎麼了,中間僅々只相差相隔了兩三天的時間,中國藝壇上就有兩顆耀眼的行星,一個是李詠,一個就是武俠大師金庸先生。

金庸先生,本名叫查鋃庸,滿族人。祖籍浙江海寧,1924年出生於香港。且長期居住在中國香港。祖上在清朝康熙年間,名為名門旺族。金庸先生,早期從事過報業、歷史研究、外文翻譯等工作。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期,開始憑藉著自己對中國歷史研究紮實的歷史功底,開始寫作武俠小說,並開始嶄露頭角,八十年代的中後期,他的寫作水品、水準已經達到了一個鼎盛時期高度的水平,深受海峽兩岸華人的熱捧與喜歡。他與古龍、梁羽生三位,並稱為“香港三俠”,並駕齊馭,金庸的作品,涉及的知識面也非常的廣泛和寬泛,你像他所描寫的草原風光,人情風俗、地域、區域、歷史風貌、邊塞風情、人物個性描寫,特別是描述和描寫我國時代紛繁與紛爭的兩宋、北宋與遼、金朝代,皇族之間的兒女情長,國與國之間的恩怨情仇、草原人的粗獷、豪爽、豪野、豪邁性格等,都描寫得十分準確到位和筆真,就好象真的一樣真切和情真意切。讀者就彷彿在金大師的筆下,神魂顛倒和心曠神怡、心馳神往,自然而然、不知不覺地將讀者的一顆渴望的,如飢似渴的心兒帶向了遙遠的塞外——蒙古大草原上,金戈鐵馬、金鏑聲鳴不絕於耳,自由馳騁了。或與自己心愛與心儀的美人兒,信馬遊僵、信馬馳騁、奔馳於曠野邊際了……。兒時的我就是一邊讀書,一邊讀著金庸與梁羽生先生的《唐宮恩怨》、《白髮魔女傳》、《七劍下天山》、《雪山飛狐》、《飛狐外傳》、《射鵰英雄傳》等許々多々武俠小說長大的。今金大師隕落,還有一些人詛咒、大罵他,特別是臺灣學者李敖,在金大師還活著的時侯,就非議和批評過他。說他的作品不入流,與時代發展格々不入,有悖、有倫於人文社會風貌、大雅啦,有傷風雅與與時俱進啦等々,我們說我們非常讚賞和贊同到這一點兒。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完全是出於他的商業考慮與考量,完全是為他個人的生計與斂聚、聚斂財富、個人名譽等考慮,完全沒有為一個普通人,或是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考慮和思考。李敖不愧為先生和智者、學者,見解十分的精闢和犀利、獨特與獨到、獨辣、潑辣,可謂針々見血、句々針砭精闢,一針見血和入木三分。

李敖大罵金庸是假仁義、假信佛,說金庸嘴上講的是信佛和滿口仁義,滿口之乎者也的仁慈、慈祥。實則滿肚子裡的“男盜女娼”,一肚子的見不得人的虛偽與虛假,金庸的資產與他所寫得的大量武俠小說中的人物性情,“仗義疏財、兩肋插刀”等豪俠行為,與現今社會背道而馳和相去甚遠……。尤其是你像金庸、梁羽生筆下的“飛簷走壁,神通廣大”,使許多青少年讀書深陷其中,整天沉湎、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沒有積極進取、吃苦耐勞、拼搏精神。意志消沉頹廢,與時代與社會不能協調發展,與時俱進!蔓延滋生消極思想。至於說到他的貢獻與作用,實事求是地講也不是一丁點兒也沒有,金庸的寫作方法和手法,故事的開頭跟開端,大曠、曠野的描寫,介紹漢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知名度與交融傳播等方面,也還是有很大貢獻的。

L:2018年10月31日。


回憶19561


怎麼說呢?李敖罵的人太多太多了,其實,李敖儘管很高傲,他還真的沒有資格罵金庸,畢竟,李敖的書名都有冒牌金庸的風險啊!為什麼?舉個例子,大家來看看,金庸寫了一部武俠小說,叫做書劍恩仇錄,李敖幹嘛?李敖拿來主義,也寫了一本書,依樣畫葫蘆,叫做李敖快意恩仇錄。就這麼回事,你說李敖罵金庸,他吃的是誰家飯啊?他有資格嗎?許多人都覺得,李敖真材實料的東西並不多,主要還是罵人罵出名的。當然了,作為一個時評人,李敖可以說這說那,但是,李敖罵金庸,無論如何都是罵錯人了!事實勝於雄辯,金庸的武俠小說給幾代人帶來了歡樂,是中國文化的食糧之一,而李敖的回憶錄呢?我想,恐怕沒有幾個人願意看下去的!


hi123


俠之大者 為國為民

俺被金庸害,信仰這句話,也想罵兩句。

所以,李敖是一個被忽悠的俠客,自然要噴。

總之,金庸和萬千屁民差不多,都是有理想國的期盼解放的勞動者。而李敖則是被金庸忽悠後為理想國而實踐戰鬥的勇士,當然也可以理解為嘴炮界的廚師,慶幸的是沒被忽悠瘸,並且自學成才了。

金庸和李敖都是自救成功的屁民,特定的時代、獨特的歷程,並不值得屁民效仿,天地銅爐,好好熬下去吧…

雖然想罵,但還是感謝老金給俺帶來閱讀、想象的快樂。

一路走好


空間167735151


當現實世界中那些真正的英雄被一一摧毀的時候,金庸筆下那些所謂的、虛幻的“俠義英雄們”就一個個粉墨登場了——實際上,這是一個時代的悲哀、一個民族的悲哀……為什麼一個文化燦爛、歷史厚重的國度在心理上重新整體返回幼稚得可笑的“羅賓漢“時代?這要既歸功於金庸本人,也要歸功於某些精神異乎尋常的貧瘠、但卻地位異常顯赫的推手們……


詩人柳歌


李敖這人平生罵過很多人,其才不在金庸之下,小說雖然寫的不多,但是一部北京法源寺水平不比金庸任何一部武俠小說低,然後就是三本回憶錄:《李敖回憶錄》、《李敖快意恩仇錄》、《李敖議壇哀思錄》

兩本評傳:《胡適評傳》、《蔣介石評傳》。李敖看不起金庸主要是認為武俠小說不入流,另外認為金庸比較虛偽,寫的武俠小說的俠義金庸一個都做不到,以及金庸說自己精研佛學,李敖說:“佛經裡講‘七法財’、‘七聖財’、‘七德財’、,雖然‘報恩經’、‘未曾有因緣經’、‘寶積經’‘長阿含經’、‘中阿含經’等等所說的有點出入,但大體上,無不以捨棄財產為要件,你有這麼多的財產在身邊,你說你是虔誠佛教徒,你怎麼解釋你的財產呢?”金庸無言以對。李敖認為金庸對佛學是一種選擇性相信。


至柔粑粑


因為很多中國人人沒有讀過完整的歷史(世界史、中國史),沒有正確的歷史觀,心中沒有一個地圖指引自己看清世界,讀寫實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書就更少,所以即使到了成年了,也分不清歷史和現實。武功秘籍、世外高人都玄之又玄,這都是瑰麗奇幻的想象,人物悲歡離合讓我們唏噓感慨,不過不要忘了這是小說,主要是消遣,不要太當真。


諸葛一枝雲


武俠小說家,金庸,古龍,梁羽生三劍客,創作了不少浪漫俠義,敢恨敢愛的武俠文學鉅著。特別是由金庸先生創作的《天龍八部》《鹿鼎記》《倚天屠龍記》等,改編而成的電視劇,在八十年代的中國大地上,風靡一時,廣為流傳,深受大眾喜愛。

金庸先生的武俠文化,宣揚了中國傳統人文精神內含,善善長存,惡惡必報,邪不壓正,正必申張,善強不惡武,善弱始遇扶。令讀者和受眾倍感精神抖擻,一身正氣。俠客們的義舉,契合了人們內心的俠義心態,正義的俠士就是心中的英雄,是現實中的偶像。由此而對中國善文化,起到強化作用。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更多的是以虛實結合,幻想性,理想性創作為多,結合文學語言,描繪出不少世間皆無的化身武客,使不少青少年沉迷於其中,從小舞槍弄棍,也有其不少負面影響。金庸的俠義劇,正好迎合了中國大陸開放的土壤,故而大行其道,智者見智,仁者見仁,各取其需,互不通擾。

李敖先生與金庸先生是同代人,是不同的文學大師,對時代的看法,對文學的描述創作對象,顯然不會一致,產生不同見解,非常正常,符合文人同世不合意的規律。

李敖先生傲視群雄,目空一切,見世不恭的性格,加之擁積深厚的文學功底,豐富的人生閱歷,決定他逮誰罵誰的豪氣。從李敖先生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演講中窺視到,李敖先生,敬重胡適老先生,擁戴毛澤東先生及其中國共產黨。其他的都不在他眼裡,金庸先生也就不例外。李敖言定,金庸先生的俠性屬下流俠義,金先生無法身體力行,意為面對真實的社會,不敢丈義直言。並認為金先生是虛偽的信佛者,利我者信,不利我者不信,併為財所誘。但金庸先生必然是社會一員,筆下的俠義,未必在現實中體現仗義,人終究不是完人,旁人的“罵”也就非常正常。財誘利我,恰恰是人性的體現,世間一切利我意者皆用,信佛是寄託,利我是生活。

金庸大師,李敖大師,先後離我們而去,他們都屬華夏傑出的文學巨匠,儘管他們有不同的缺點,但不影響他們在人們心中,文豪大師的光輝形象,他們在中華文學的寶庫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人們會永遠縈懷,不斷傳頌。


冰冷的機械


金庸的武打小說影響了幾代人,他的武打小說內容雖然停留在一個虛無的境界,但情節豐富多變,文筆優美,有的段落描述堪為精美的散文,是一武打小說大家。李敖思想活躍,憤世嫉俗,嬉笑怒罵,不拘不束,敢說敢言,這二個應是,今後也是在中國文壇有影響的人物。


沙漠一舟2000


一隻瘋狗,這輩子就會不停的咬人,尤其是名人來給自己立牌坊,本質就是個文學流氓,披著道德帝的外衣而已。。相比之下,金庸的高風亮節,終究沒被瘋狗拖下水


一個有幸福有尊嚴國度


缺什麼就想得到什麼。中國社會可憐,只能在武俠裡找找寄託,有些人入迷了還不知道,醒醒吧,都是糊弄人的,將來你當不了大俠當不了小龍女心理陰影是一輩子的,還是老老實實把磚搬好。金庸也好,古龍也好他們是真正的武俠小說家,你只能當茶餘飯後消遣,別當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