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打死一隻老虎就出名了,為什麼李逵打死一窩卻不是打虎英雄?

Hello閆先生


《水滸傳》中,武松和李逵都殺過老虎。武松是在過景陽崗時,聽說山上有老虎出沒,老百姓不敢從此路過,獵戶也勸武松不要走這條道。

武松偏不信邪,喝了七碗米酒後,帶上哨棒,趁著酒意獨闖景陽岡。

結果還真碰上了那頭吊睛斑斕猛虎,他一頓猛操作,三拳兩腳打死了猛虎,從此武松成了人人皆知的打虎英雄。

李逵也殺過老虎,並且殺了4只。

事情是這樣的,李逵上了梁山以後,某天回家接80多歲的老母去山上享福。

等走到沂嶺時,李逵背上的老母親說喝水,李逵放下母親去找水,等他回來後發現母親不見了。

李逵發現地上斑斑血跡,他順著血跡,找到了一個老虎窩,原來老母親已經被老虎吃掉了。

憤怒的李逵殺死了窩裡的兩隻小老虎,然後又殺死了母虎和雄虎,也就是說李逵前前後後殺死了4只老虎。

從殺虎的數量來說,李逵遠勝武松,然而人們為什麼說武松是打虎英雄而不說李逵是打虎英雄呢?

第一點:武松打虎在前,李逵打虎在後。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已經把“武松打虎”描寫的淋漓盡致,幾乎是耳熟能詳。

從場景到人物的描寫已經達到了極致,再重複描寫李逵殺虎,人們就不太感興趣,其傳播度自然大打折扣。

第二點:根據“新聞傳播”效應來看,第一發生的現場總是最火爆的新聞,對接下來的新聞,人們有種審美疲勞。

再就是武松殺虎是為民除害,並且得到了官府的宣傳和賞賜,武松是被官方認定的打虎英雄,無形之中提高了知名度。

反過來看李逵,殺死4只老虎是為了他母親報仇,是狹義上的個人恩怨。

第三點:武松雖然打死了一隻老虎,但描寫這隻老虎的兇猛遠勝於4只老虎,這樣一來反而顯得李逵濫殺無辜,就連小老虎都不放過。

其實這種描寫符合李逵的性格——濫殺無辜。

比如李逵為了逼迫朱仝上梁山,竟然殺死了一個只有4歲的小衙內,因為朱仝很喜歡這個小衙內,李逵就是一個殺人狂,人們怎麼會喜歡他呢?

李逵殺死母虎和雄虎讀者可以接受,但是殺死窩裡的兩隻小老虎讀者難於接受。

李逵和武松兩相對比,人們更喜歡武松的磊落行為,因此人們更願意稱武松為打虎英雄。對這個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看法?不妨和春秋君一起討論。


秉燭讀春秋


武松打虎成英雄。用一句話說:"風雲際會"。趕上了好時機。官府告示在前,武松打虎在後;獵戶們捕虎在側。碰到"義士"替他們(獵戶們是領了官差。)出頭滅了"大蟲",自然是喜出忘外。於是抬起打虎英雄武二郎和大蟲回縣衙交差。武松加官進爵,當了都頭。眾獵戶完了官差,皆大喜歡。(注意,武松這時還沒有留下案底,否則也不敢進官府。)而李逵則不然,已是梁山"賊寇"。回家接老孃,也是偷偷地進行,就怕官府碰上。誰料想,孃親卻喪身虎口,大恕之下才大開殺界。自然是結局不同。這正是,"同是打虎將,結局大不同。"


安泰64486520


同樣是打死老虎,可方法與心境不一樣,出名的程度也就不同!

武松是明知山有虎,卻偏向虎山行。

與老虎一照面兵器(哨棒)就折。這下火了,是互相之間赤手空拳的對陣了!

可老虎並不赤手空拳,人家優勢是一撲,二剪,三咬。武松呢,無尾,牙不利,撲的功夫也遠不及那大蟲。所以只能是一跳,二閃,三拿。照著老虎的天靈蓋就打。

這樣的打虎法,無天生神力,無一生英雄氣,無勇往直前的精神,那肯定是從虎口進去,通過盤山道旅遊去了!

李逵就不同,根本就不知那有老虎。還以為是桃花園呢!

把母親背到那放著,無徑道遠的去找水。回來才發現母親的腳正被小老虎啃著呢。那悲痛與怒火全然上身。手有朴刀,腰掛配劍。那幾個小老虎只有去找鬼算帳去了。

可母大蟲一來,李逵儘管有兵器,也還是不敢直接對陣。和老虎媽媽打起了遊擊,瞅準機會,寶劍就從老虎肛門進去了。

不過也還是個狠角色,只是比起武松差那麼一點。但同樣受到了群眾的抬舉。

只是武松遇上了親人與新上司。而李逵確撞上了忘恩負義的女氓和李鬼。命不濟則名不響而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