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原陽縣的前世今生(1)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原陽人,總想寫一些有關原陽曆史之類的文章,把原陽縣的歷史沿革,古蹟聖存及從這片土地上走出去的具有歷史影響力的人物進行一番系統地植理和總結,也算是為原陽的萬史與文做出一點貢獻。可惜手頭資料所限,以及自身惰性使然、再加上才力不濟就這樣寫寫停停,停停寫寫,不覺間半年的時光過去了,心裡不免有些悵然,於是又痛下決心,然後再次搜尋史料,勘考正誤,並加以豐富完善,經過數天閉門耕耘最後終於完成了這篇叫做《原陽縣的前世今生》的東東。


其實原陽縣是一個新設縣,滿打滿算其歷史也不過短短數十年的光景。原陽縣於1950年3月13日由原武縣、陽武縣合併成,並取其首字而為原陽縣,所以原陽很年輕。但原陽這片土地上的歷史又絕對厚重以致於世人為之矚目,所以原陽又很古老。


年輕而又古老的原陽縣,地域上不僅存在過陽武縣和原武縣,在漫長的歷史長河裡還存在過一個不為世人所知的卷(quan)縣。在這片厚重的土地上,曾經走出過十六位官抵宰相的歷史人物,以及以他們為表的歷代風雲人物。


原陽縣夏朝的時候屬於兗州,商代屬畿內為京之地。周朝時期大部分屬於部國.小部分屬於衛國。春秋時期屬於鄭國,戰國時期先屬於鄭國,後又屬於視國然後又屬於韓國,從戰國時期這塊土也的歸屬上,我們可以窺見這段歷史的動盪是何等的慘烈。


原用地處古黃河之津渡九州之要衝乃兵家必爭之地,歷代諸侯和軍閥曾多次會盟於此,史載,春秋時期著名的“踐土之盟”“衡雍之盟”“扈地之盟”等多達十多次的諸侯會盟皆發生於此地。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在華夏廣袤的土地上實行了郡縣制。於是,原陽縣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原陽土地上也應運而生了一個大縣。這就是陽武縣,另置卷縣縣均隸屬於三川郡。到了西漢,又從陽武縣分出一個原武縣。這樣,原縣歷史上的三個縣開始並立於世。西漢劉邦於公元前20年川郡為河南郡,這三個縣同屬於河南郡,王莽時期改陽武縣為陽框縣,改原武為原櫃縣,求屬於河南郡,東漢時期又歸屬於河南尹,到了三國時期,武具原武縣、卷縣又先後隸屬於河南尹榮陽郡。魏元帝曹奐成熙年間(64年月-265年)。在原武縣設置了原武那,晉初,原武郡、縣廢除,並人陽武,用武縣、縣又姐屬於蒙陽郡,北魏時期因襲舊制。到了東魏時期,陽武縣、原武縣皆歸屬於廣武郡,卷仍隸屬於榮陽郡,北齊天寶七年(556年)廢卷縣入滎陽縣,廢原武縣入陽武縣,仍隸屬於廣武郡,從此,卷縣這一歷史地名開始消失。隋朝初年,陽武縣隸屬於鄭州,隋文帝開皇十六年(596年)置原陵縣,與陽武縣同屬管州(今鄭州市管城回族區),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又歸屬於榮陽郡。唐明初年,改原陵縣為原武縣,與陽武縣同屬管州,唐太宗貞觀初年兩縣同屬於河南首鄭州。唐天寶元年(742年),兩縣又同屬於榮陽郡。五代時期陽武縣隸屬於開封府,原武縣隸屬於鄭州。宋朝時期,陽武縣隸屬於京東路開封府,原武縣隸屬於京西路鄭州。金初,陽武縣隸屬於南京路開封府,原武縣隸屬於南京路鄭州。元陰時期設省,原武縣、陽武縣均隸屬於河南江北行中書省南京路,陽武縣曾隸屬於延州(州所在地為今原陽延州),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南京路改稱汴梁路,陽武、原武二縣仍隸屬之。明朝時期,兩縣均隸屬於河南布政司開封府。清朝初年,原武縣、陽武縣同屬於河南省開封府,而後又先原武縣後陽武縣改屬於懷慶府。民國時期,兩縣曾先後隸屬於河南省第二行政區、第四行政督察區。1945年3月,中共晉冀魯豫邊區太行區置原陽縣,轄原武、陽武二縣南部邊區。1948年10月,原武縣、陽武縣相繼解放,隸屬於冀魯豫區的第四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兩縣又隸屬於平原省新鄉專區。1950年3月13日,原武縣、陽縣兩縣合併各取首字取名為今天的原陽縣,隸屬於新鄉地區。1986年2月新鄉地區撤區為市原陽縣隸屬於新鄉市管轄至今。


從原陽縣古今的歷史來看,這片土地上的縣域名稱不管如何變更,總結起來,也不外乎此三個縣治,即陽武縣、原武縣和卷縣。


陽武縣作為原陽曆史上存在最久的著名古縣,它自秦朝始皇帝時期開始置縣,直到1950年與原武縣並縣,形成新的治縣原陽縣,其間歷史可謂漫長。陽武之所以有此稱謂,其由來是因為比地在太行山以南,山南水北謂之陽,且自古乃兵家用武之地故名陽武。


秦朝時期的陽武縣管轄地域之大是現代人難以想象的。據《水經注·渠水·濟水》載,當時的陽武縣西接滎陽、東山東,涵蓋了今天的鄭州市區、中牟縣、開封市西南部、原陽縣、封丘縣、蘭考縣、山東省東明縣大部等廣大的地域。後來,陽武縣的一些鄉在漢朝時候都劃成了縣。比如中牟就是漢朝時候從陽武分離出來的一個縣,再後來從中牟縣的西部地區又劃出一個管城縣,亦即今天的鄭州市區。再比如陽武縣的東黃鄉,後來該鄉劃成了小黃縣,還有陽武縣的高陽鄉,就是今天開封市區的一部分。由於陽武縣幅員太過於遼闊,等到了西漢初年,陽武縣開始了第一次分縣。

漢皇帝把陽武縣逐漸分出幾個縣,其中就有武縣、中牟縣、和東昏縣(今蘭考),用於嘉獎有功之臣。


張帆,字永傑,號清風。男,1966年生。河南原陽人。原陽縣文聯秘書長,政協九屆原陽縣委員會和文史委員會副主任、原陽縣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人民日報(德孝中華週刊)撰稿人、清華大學河南校友會《河南清華人》特邀編輯、中原文化研究院研究員、炎黃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河南詩詞學會會員、新鄉詩詞學會理事、原陽詩詞學會常務副會長、原陽曆史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詩詞入選多家大型典籍。在全國各級詩詞大獎賽獲獎五十餘次,是第四屆“華夏詩詞獎”、首屆“詩詞中國”獎獲得者。被聘為山西省永濟市“鸛雀樓”文化使者。 著有《原陽縣的前世今生》《張帆詩詞選》《張帆詞選二百首》等。另與人主編有《波浪專刊》,合著有《原陽曆史與傳說》,合編有《倉頡故里在原陽》《原陽縣革命老區發展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