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岳飛活躍在宋仁宗時期,他有機會取得更大的軍功嗎?

老劇放映機


岳飛若生活在宋仁宗時期,成名的機會都很難,就更別說取得更大的軍功了。

宋代持重文輕武的國策,文官集團打壓武將集團,但是這個不是不變,岳飛生活的兩宋之際便是武將備受重用的時期,單論武將的地位、權勢可以宋仁宗時期的武將高太多了。

一、狄青、王德用等武將便是岳飛的前車之鑑

宋仁宗時期,大宋面臨的軍事困境極多,不說內部的農民起義,就是外部邊患也是異常嚴峻,在西北,宋夏戰爭爆發,在西南,有儂智高叛亂等。

這樣的形勢自然是武將出人頭地的機會,北宋也的確出現了一批在實戰中崛起的武將,但這些武將在於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格局下,都備受打壓。

如張亢,他是宋仁宗時對抗西夏戰爭中崛起的一位智將,但後來他被調離西北,在內地為官,很快鬱鬱而終。

再如狄青,雖然受宋仁宗的旗幟,也任樞密使高位,但是還是在文官的防範下,被貶,鬱鬱而終。

又如王德用,也是被貶,好在他善於處謗,後來又被調入朝中。

岳飛如果在宋仁宗時期,最好的結局也就是王德用一樣,身居高位,享受榮華富貴,但是在戰爭建功立業,很難了。

二、岳飛生活的南宋初年,國家必須依靠武將,武將的生存環境是極好的

宋仁宗時期,雖然因為軍事需要,武將本有機會建功立業,如狄青是憑藉平定儂智高起義而上位的,但是總體上宋仁宗時期趨於保守,文官對武將從不放鬆打壓,

靖康之變後,金軍不斷南下,江山淪陷,這時候文官的作用體現不出來,武將成為獨當一面的依靠,所謂的“南宋中興四將”頁正是在此時出現的。

國家依靠武將,但是武將勢力的不斷膨脹,還是引起了皇帝和文官集團的,岳飛最終被殺也有這個因素。


微史春秋


岳飛生逢亂世,憑一腔報國熱忱,奮勇抗敵,但最終遭到冤殺。岳飛的遭遇,主要是趙構秦檜的投降主義造成的,同時也與他自身的性格有很大關係。

如果岳飛活在宋仁宗時期,那麼他將無法取得更大軍功,恐怕連成名都很難。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以岳飛的性格,他在仁宗朝就沒法被接受;以仁宗朝不同於高宗朝的大環境,岳飛也很難有出頭之日。

岳飛不愛守規矩、任性,在仁宗朝難獲機會

岳飛的性格比較直接,行事有時比較任性,在他的軍旅生涯中,有幾件大事,事後看起來,這都是在和平時期所不可能發生的。

第一件事,機緣巧合才撿回性命。

靖康之變前,宋欽宗讓趙構擔任天下兵馬大元帥,負責募兵勤王。趙構不敢回開封,就讓宗澤率一萬人馬回去,當時岳飛在宗澤軍中做一名低階軍官,歸劉浩統領。

在開封保衛戰期間,岳飛任秉義郎。有一次,岳飛不知何故被罰,在即將實施刑罰的時候,被宗澤看見了。宗澤看岳飛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就說:“此將材也。”恰好此時金軍來攻打汜水(今滎陽市汜水鎮),宗澤於是給岳飛五百騎,讓他立功贖罪。結果岳飛大敗金人而還,宗澤就把岳飛的官升為統制,岳飛也因此一戰成名。

以這段經歷看,岳飛一定是違反了軍紀。只是因為當時---被宗澤巧遇並欣賞、恰好遇到金兵進攻、宗澤信任---這一系列巧合,岳飛這才獲得戴罪立功的機會。這些機緣巧合都是在大戰亂的特殊時期發生的。而如果在宋仁宗朝,則沒有這種外敵迫在眼前、國家旦夕危亡的局面,行事任性的岳飛恐怕很難有出頭之日。

第二件事,越職上書,被開除出軍隊。

徽欽二帝被擄走後,1127年5月趙構在應天府稱帝,並開始一步步向南撤退。

岳飛此時估計又是荷爾蒙上頭吧,不顧官小位低,給皇帝上一份奏書。大意就是:你趙構既然稱帝登基了,那就應該率大軍反攻金人,你身邊的黃潛善、汪伯彥之流只知道鼓勵你南逃,這樣不符合人心啊!

這種話語一下就得罪了趙構眼前的紅人黃潛善、汪伯彥,結果岳飛被認為是越職上書,處以革除軍籍、逐出軍營的懲罰。

這種懲罰下來,按說岳飛以後就與軍隊無緣了。但還是因為家國劇變,一片混亂之中,朝廷的各種信息傳達不暢、不及時,岳飛轉身又加入了張所的軍隊,這才有後來的再歸宗澤等一系列發展。

如果是在和平的宋仁宗朝,朝廷制度嚴格,信息傳達相對暢通,岳飛不可能再有進入軍隊的機會了,還怎麼能建功立業呢?

第三件事,任性撂挑子逼皇帝。

1137年,趙構解除了劉光世的軍權,劉光世所部五萬人,暫時由其部將王德、酈瓊管理。趙構當面對岳飛說,要把中興的事情全都委託給他,並口頭說要把這五萬人也交給他。岳飛很高興,因為力量壯大、恢復中原有望了;朝廷管理軍隊的都督府也將劉光世軍的情況通報了岳飛。

張浚和秦檜得知消息後,就勸趙構,說不能給岳飛那麼多兵。趙構也開始後悔,就下詔給飛說,合軍的事不好辦了。岳飛接手劉光世軍的事情泡湯了。

岳飛因此很生氣,立刻上了一道乞罷軍職的札子,也不等趙構批示就走了,回廬山母墓旁守制去了。趙構則立即派李若虛、王貴去廬山請岳飛還軍。結果,勸了六天岳飛才答應回去履職。

趙構能容忍岳飛的任性,主要是因為當時岳飛手握重兵;南宋當時五路護軍總計約32萬,岳家軍就有10萬,並且獨擋華中一面。趙構也怕岳飛有其他想法,因此得罪不起。

如果在宋仁宗朝,根本不可能有這種情況發生。仁宗時期,軍事管理還是宋初的那種嚴格分權制,三衙負責管軍隊、樞密院負責調派軍隊、皇帝最後決定出徵、以及派誰出征;出征完了之後,將領回來交回符令,就與軍隊就沒關係了。因此,除了奉命出征,平時一位將軍是不可能掌握軍隊的。因此,假如岳飛是宋仁宗朝的將軍,那他只要敢任性,就很可能立刻被拿下。

仁宗朝的政治環境,完全不同於高宗朝,岳飛難有機會

南宋初年,因為金兵緊逼,南宋政權在倉促中建立,一切都採取了便宜行事的方式處理,完全失去了北宋中前期嚴格制度的執行基礎。在這種情況下,才有南宋諸位大將崛起於草莽之間的機會。比如,韓世忠、張俊、岳飛等,都是起於兵武之中,在和平年代他們難有出頭之日。

同樣還是因為戰亂,宋朝的軍事管理制度也被打破。北宋中前期(王安石變法前)都是由三衙負責招兵、訓練,將軍沒有自己招兵訓練的可能。因此也就不可能形成所謂的岳家軍、韓家軍之類的這種稱呼。將領自己募兵,就容易形成軍閥,容易與朝廷離心離德。前面所說趙構能那麼有耐心地對待任性的岳飛,就是因為岳飛的軍隊太強。

在宋仁宗朝,上面這些便宜行事、軍事管理制度大變等情況是不可能出現的。

同時,宋仁宗朝是文官把持大政的時期,他們難以容忍成名的武將。這裡的原因,除了宋朝崇文抑武、以文馭武的祖制之外,還有一點,文官們與武將難以和諧,不會容忍武將分享他們的權力。

比如著名的狄青,一位那麼實在而淳樸的武將,卻被一眾文人折磨死;這些文人裡就包括著名的歐陽修。假如岳飛能在仁宗朝成為一位武將,那麼以他的性格,他所面臨的局面將比狄青更加艱難,這也導致他無法取得更多的機會。

仁宗朝的外部軍事環境,也不支持岳飛取得更大的軍功

宋仁宗朝的最大外患是西夏,軍事行動最多的也都是針對西夏。而這種情況與宋高宗面對金朝的局面完全不同。

西夏只是想獨立、想奪取一些地盤,它沒有消滅大宋的野心。而金朝就不一樣了,它想消滅南宋。

因此,在這兩種不同級別的鬥爭環境中,岳飛能取得的資源和授權也將完全不同,他的能力發揮也將完全不同。

岳飛在宋仁宗朝不可能取得在宋高宗朝的那種軍事指揮權,他不可能有王貴、張憲、牛皋、徐慶等那麼多親隨武將,他也不可能有自己親自訓練的岳家軍。沒有這些長期磨礪配合默契的官兵作為基礎,岳飛將無法施展他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的軍事指揮藝術,因此他也將無法建立更大的軍功。

結束語:

如果在宋仁宗朝,以岳飛的性格,他將很難被循規蹈矩的文臣們容忍;當時文官把持大政的環境也不允許岳飛有出格的行為;西夏與金朝的軍事目的不同,這決定了岳飛不會有親隨的將官和士兵,這導致他將無法施展其軍事指揮藝術。

在這些條件和大環境限制之下,岳飛無法在宋仁宗朝取得比宋高宗朝更大的軍功。

---凌煙閣論史---感謝你的閱讀!歡迎你贊評轉+關注!


凌煙閣論史


我是喜歡歷史的前可見古人。

如果岳飛活躍在宋仁宗時期,有機會獲得更大的軍功嗎?

不會的。

岳飛在高宗時期可以過得那些軍功、榮耀,除了自身實力之外,更多的是因為當時宋朝的環境。

當時宋朝正處於金國剛剛滅遼,正侵犯宋國的時期,必須有人站出來保家衛國,所謂時勢造英雄,岳飛正是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

為什麼說岳飛在仁宗時期不會獲得更多的戰功呢?

因為仁宗時期有一個和岳飛差不多的人,他雖然沒有岳飛這麼厲害,但同樣的是忠心耿耿,同樣的能力出眾,那就是狄青。

狄青,號稱北宋名將,從一個奴隸人,一個軍隊中的底層,因為英勇善戰,屢立戰功,逐漸成長為北宋名將。

打西夏,平定儂智高,平生主要經歷二十五戰,幾無敗績。算的上仁宗時期的軍神了。

這樣一個人物,比岳飛不遑多讓吧。可是他的下場呢?

韓琦任樞密使時,為了震懾,當著狄青的面斬殺其心腹愛將時,高喊“東華門外唱名者為好男兒”,狄青什麼話都不能說。

後來因為軍功過甚,仁宗不敢讓其領兵在外,只能回京做樞密使,說是高官厚祿,其實只能紙上談兵。

而且任樞密使期間,被文官打壓,諫官多次對狄青發難,稱其家“狗生角,且數有光怪”,請求將他調出京師以便保全其聲譽。

最終,嘴生毒瘡,抑鬱而終。

所以說,即使是岳飛在仁宗時期,也不可能取得更大的軍功,而且岳飛的下場也好不到哪裡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