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日壹說」如何和孩子拉進關係之 有效溝通

知識的詛咒

在講述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前,要先和你們分享一個知識點叫“知識的詛咒”。

在暢銷書《粘住》裡就寫到“知識的詛咒”實驗。

「壹日壹說」如何和孩子拉進關係之 有效溝通

實驗的發起人是斯坦福大學教授,她把參與者分為“敲擊者”和“傾聽者”兩組,讓敲擊者戴上耳機,聽一些耳熟能詳的歌曲,比如《祝你生日快樂》,並根據旋律在桌上打節奏,讓傾聽者聽節奏猜歌。

測試120首曲子後,聽眾只猜出了3首,而大部分敲擊者直到結果的第一反應都是質疑:這麼簡單的歌,怎麼會猜不對呢?

這種現象就叫“知識的詛咒”,敲擊者在自己知道是什麼歌的情況下,很難想象聽眾只聽節奏、缺乏這種知識的感受。


「壹日壹說」如何和孩子拉進關係之 有效溝通

這時候,我們終於理解了,高中時請教學霸為什麼會越問越懵,學霸默認這些解題思路你應該要懂;還有南方人向北方人問路的尷尬,北方人習慣說東南西北,卻不知道南方人分不清。

我知道的你不知道,你知道的我不知道,更嚴重的是,你以為我應該要知道,信息不對稱是溝通面臨的最大挑戰。

就像大人對小孩說:“我走過的路比你走過的橋還多,這點道理你怎麼都不懂?” 大人以為小孩應該要知道,但小孩缺乏閱歷,確實很多道理是難以體會的。

生活中還有很多“知識的詛咒”現象,還有一個成語“夏蟲語冰”,意思就是夏天的蟲子無法理解冬天的寒冷,責任不在自己,而在於對方見識太少。這樣的心態會造成很多溝通障礙。


「壹日壹說」如何和孩子拉進關係之 有效溝通

李笑來說:有效溝通指一方能夠讓另一方輕鬆弄明白他原來並不明白的東西。

溝通要站在對方的角度,幫對方輕鬆弄明白,用對方聽得懂的方式來表達才重要。

而類比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把對方可能不知道的事物,類比成更通俗的概念。

比如女兒問爸爸:地球的結構是什麼呢?

如果爸爸說:從地球的剖面來看,從外到內是地殼、地幔、外核、內核等部分組成。

爸爸覺得這些知識再簡單不過了,這樣講給女兒聽,她應該就能明白。這就是“知識的詛咒”,爸爸不明白女兒不知道這些名詞含義的感受。


「壹日壹說」如何和孩子拉進關係之 有效溝通

這時候爸爸可以用類比的說法:

地球就像煮熟的雞蛋,最外面是蛋殼,再往裡面是蛋白,最裡面是蛋黃,每層都包裹著另一層,地球也像雞蛋,我們都住在蛋殼上。

總之,我們在和別人溝通的時候,要記得避免“知識的詛咒”,站在對方的角度,把事情用對方能明白的方式說出來,這樣的溝通才叫有效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