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里看中国:一部地缘文化史》连载(卅三)

摘要

瓷器窑系在中国历史上,不分南北,基本都是依托地缘政治中心而产生:东汉末年的阳羡窑、山阴窑是这样;唐初的越窑是这样;北齐磁县窑(邺都附近)是这样;唐代的河南府诸白瓷窑亦然。

第三编 全盛序曲

  • 第二章、唐风:瓷、茶之约

第二节、北白南青

四、北白

“北白”是以邢窑为核心的,邢窑顾名思义“邢州窑”也。邢州就是现在的河北邢台地区,也就是第一编第二章开篇讲的那个春秋邢国之地。邢州之“邢”,就来自于这个古老的春秋国名。《元和郡县图志·卷十五》:

(邢州)《禹贡》冀州之域。亦古邢侯之国……隋开皇三年,以襄国县属洺州,九年改为龙冈县,十六年割龙冈等三县置邢州,以邢国为名也。大业三年,改为襄国郡。武德元年,改为邢州,置总管。

邢窑是否存在,一直是一个疑问。因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只有一大批唐代墓葬出土的高水平白瓷,与文献中的邢窑白瓷相似,而未在唐代邢州地区发现相应的窑址。


《瓷里看中国:一部地缘文化史》连载(卅三)

浙江博物馆藏唐代邢窑白瓷碗

另一个问题是如果邢窑存在,它在哪里?唐李肇《国史补》里说:

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但始终没有内丘县(唐属邢州)的唐代窑址考古发现来证明。直到1980年邢窑窑址的被发现,这两个问题才得以初步解决。1980年以来,在河北临城、内丘交界的磁窑沟和临城县境内的程村、解村、澄底、岗头等地则发现窑址多处。在岗头窑址群中还发现唐代的遗物。岗头以北的祁村和双井村一带又发现了中唐和初唐时期的窑址,尤以祁村窑烧制的白瓷具有典型邢窑白瓷的特征。在临城、内丘交界的磁窑沟和临城县境内的程村、解村、澄底、岗头等地则发现窑址多处。在岗头窑址群中还发现唐代的遗物。这样看来,似乎邢窑窑址并不在内丘,而是在与内丘交界的临城县。

临城县现属邢台市,但在唐代它属于毗邻邢州的赵州,严格来说发现于临城的唐代瓷窑就应该叫赵州窑,但赵州窑史上未有。对于这个逻辑上的矛盾,相关的研究报告是这样说的:

内丘在唐武德四年属赵州,次年改隶邢州,临城在唐则一直属赵州管辖。内丘与临城的交界处的地理区划,时分时合,窑址正处于这一地带。从内丘、临城交界的瓷窑沟往北,中经解村、南程村、低河北岸、橙底、岗头直到祁村、双井村,长达十二公里,发现了古窑遗址十二处,其中岗头、祁村、双井为唐代瓷窑区。鉴于此种地理情况,这应当是唐代邢窑窑址所在地无疑。另外,唐代以州名窑当是泛指,正如邢窑不在邢台而在内丘(内丘、临城交界地带),定窑不在定县而在曲阳,将来如果在内丘发现了窑址,也不能否定祁村窑之为邢窑。

我们认为这种说法的逻辑还算是基本通顺的。


《瓷里看中国:一部地缘文化史》连载(卅三)

唐代邢窑窑址分布图

上面的报告里,还留下了一句活话:“将来如果在内丘发现了窑址”。此语果然很快就成了真:1984年开始,内丘县的邢窑窑址陆续被发掘。在该县五个乡120平方公里的方圆内,共发现了28座瓷窑遗址,并被确认为是唐邢窑的所在地。从1981年和1984年的两次邢窑窑址考古,我们已经知道,邢窑与越窑一样是一个窑系。内丘窑无疑是邢窑系的核心窑口,而临城窑则是该窑系的组成部分,就像越窑系窑口不见得在越州本境一样。内丘窑址出土的古瓷实物,其分期可以证明,内丘瓷窑上迄北朝、中经隋代、下至唐代,是一个完整的北方瓷业发展标本系统。

《瓷里看中国:一部地缘文化史》连载(卅三)

浙江博物馆藏唐代定窑(曲阳窑)白瓷花口盘

从其所分的五期可以看出:

1、属于北朝(北齐)的第一期里,以青瓷为主、白瓷较少,所出青瓷胎质粗厚、釉面黑点和气孔多。

2、属于隋代的第二期里,白瓷增多。

3、属于初唐至晚唐的第三到五期里,已经完全是白瓷为主兼有黑、黄釉瓷,青瓷已经不见。

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在本编第一章里关于北方白瓷起源于青瓷,实质是由青瓷水平和工艺的落后而发展出来的论述就有了证明。随着白瓷工艺的成熟,至唐代,邢窑就完全摒弃了青瓷生产,而成了高水平白瓷窑系。

唐代北方的白瓷生产主要集中在今河北、河南两省,河北因为有邢窑肯定是重中之重。除邢窑以外,河北另一个重要的白瓷产区就是早期定窑,也就是曲阳窑。定窑是未来的邢窑接班人,北宋时成为北方白瓷的核心和代表,并辐射出了一个规模远超邢窑的大“定窑系”。唐代的这个曲阳窑就是未来这个大定窑系的源头,当然此时它还只是邢窑的一个“小兄弟”,无论生产规模、生产水平和名气都无法与邢窑相提并论。

《瓷里看中国:一部地缘文化史》连载(卅三)

唐代河南府诸白瓷窑

今河南省内发现的唐代白瓷窑址,主要有巩县窑、密县窑、登封窑等,当然按照唐代的规矩它们应该统称“河南窑”,因为它们都属于“河南府”。《元和郡县图志·卷第五》:

(洛州)显庆二年,置东都,则天改为神都,神龙元年复为东都。开元元年改洛州为河南府。天宝元年,改东都为东京,至德元年复为东都。

这个河南府就是洛阳地区,也就是大部分时间里唐帝国的东都所在地。实际从武则天时代开始,政治中心就已经从长安向洛阳转移。李唐复国后虽然朝廷回到了国都长安,但从唐玄宗开始,皇帝就总是喜欢往东都跑。特别是随着关中自然环境以及地缘政治环境的恶化,中唐以后的唐天子曾上演过多次带着朝廷“就食”东都的戏码。因此,河南府一直就是唐朝的一个政治核心区。而巩县、密县、登封三地在唐朝都属于“畿县”,畿县县令正六品上,这几个县的政治地位远高于一般之县。由此可见,瓷器窑系在中国历史上,不分南北,基本都是依托地缘政治中心而产生:东汉末年的阳羡窑、山阴窑是这样;唐初的越窑是这样;北齐磁县窑(邺都附近)是这样;唐代的河南府诸白瓷窑亦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