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首富的中國資本版圖

馬來西亞首富的中國資本版圖


|雷彥鵬


在中國食品飲料行業,有兩座難以逾越的高峰,一座是“東方神水”貴州茅臺,另一座是乳業巨頭伊利股份。在A股市場,這兩家公司的營收規模長期雄踞行業的前兩位。


不過,隨著一家新的“巨無霸”企業即將登陸創業板,這一格局將徹底被改變。


這家企業就是益海嘉裡。


單聽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陌生,但其旗下的“金龍魚”品牌,可謂家喻戶曉。正是一瓶瓶金龍魚小包裝食用油,讓益海嘉裡變成了一個糧油帝國。


2019年,益海嘉裡營業收入高達1707.43億元,而伊利股份和貴州茅臺分別為900.09億元、854.30億元,益海嘉裡幾乎是兩家之和。


不過,這家“巨無霸”並不是很多人以為的“國民品牌”,而是一家地道的外資企業。益海嘉裡的背後,是一個富可敵國的華裔家族——馬來西亞首富郭鶴年家族。


益海嘉裡即將亮相創業板,有種說法是在尋求“中國身份”。


那麼,這家外資糧油企業,將如何給中國資本市場講故事?


“巨無霸”是如何煉成的


益海嘉裡這個龐大的帝國,是從一瓶金龍魚食用油做起來的。


這一段故事的主角,是郭氏集團創始人郭鶴年和他的侄子郭孔豐。


馬來西亞首富的中國資本版圖

郭氏集團創始人郭鶴年


郭鶴年祖籍福建福州,出生在馬來西亞,現在已近97歲。1948年父親去世後,郭鶴年就成立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至今已有72年。


一開始,郭鶴年的經營重心是“最廉價的必需奢侈品”——糖。從現貨到期貨,郭鶴年獲利巨豐,被稱為“東方糖王”。


隨著郭氏集團的不斷壯大,郭鶴年“橫向遊動”到了糧油、地產、商貿、酒店、船運、傳媒等多個行業,業務幾乎遍佈全球。像嘉裡中心寫字樓、香格里拉大酒店,以及北京的地標性建築中國國際貿易中心,背後都有郭氏家族。


郭鶴年有八個子女。長子郭孔丞與鄧麗君的戀情,曾轟動一時。不過,豪門規矩多,郭孔丞的祖母要求鄧麗君婚後脫下歌衫,不得拋頭露面。最終,婚訊告吹。


在子輩中,郭鶴年最欣賞的並不是幾個子女,而是侄子郭孔豐。他覺得郭孔豐極有商業天賦,能力與自己不相伯仲。


郭孔豐是郭鶴年堂兄之子,1949年生於馬來西亞豐盛港,從新加坡國立大學畢業後,直接進入了郭氏集團。他很快就學會了做米、麥、玉米、大豆的貿易,還為郭氏集團開發出了大豆油業務。


當郭鶴年決意開拓中國食用油市場時,可以獨當一面的郭孔豐來到了深圳。當時,中國還處在散裝打油時代,更沒有品牌可言,而深圳已經先行開啟糧油體制改革。


郭孔豐在此抓住了機會。


當時,郭氏集團產業佈局廣泛,擁有經營油脂行業的經驗,而中糧有進入油脂行業的意願,二者一拍即合。1988年,郭氏家族與中糧系合資,在深圳成立南海油脂工業(赤灣)有限公司。


1991年,第一瓶金龍魚小包裝食用油麵世,其把散裝油產品進行進一步精煉、包裝,推動了中國從散裝油到小包裝油的消費革命。


在這之前,中國從來沒有出現過小包裝的食用油。因此,當金龍魚小包裝食用油被投向市場時,這個新鮮事物並沒有被馬上接受,甚至被人質疑:“調和油有啥用?”


產品看起來挺高檔,可消費者都在觀望。市場打不開,怎麼辦?


春節臨近,時機來了。他們從事業單位逢年過節“發福利”的切口進入,在各大單位搞促銷,加上中糧的背書,上市當年,金龍魚的銷量就達到了3000噸。


借道中糧,金龍魚羽翼漸豐,郭氏的糧油業務很快在中國市場立足。


可以說,中糧是郭氏糧油業務進入中國的“引路人”,不過,雙方也難逃七年之癢,最終分道揚鑣。之後,中糧另立山頭,推出了“福臨門”品牌。二者從合作關係,轉向了正面競爭。


金龍魚是外資品牌,福臨門背靠中糧集團,當決裂的雙方激戰正酣時,偏安一隅的民營企業魯花從山東殺出,打出了“特香花生油”口號,加入了這場“戰爭”。


金龍魚起步最早,自然有一套打法。


1994年前後,原材料價格上漲,糧油市場也漲聲一片。不過,金龍魚按兵不動,趁機用低價快速擴大了市場份額。在與經銷商合作時,金龍魚實行獨家的“一對一”模式,全國幾百家實力強大的食用油經銷商被其紛紛攬入麾下。


除金龍魚調和油之外,在花生油、色拉油、豆油等細分市場,益海嘉裡都推出了相應的品牌。大小品牌十多個,形成了一個金字塔式的品牌結構,各劃陣地,與競爭者交戰。


營銷打廣告,益海嘉裡也從不惜金。早在1996年,金龍魚的廣告就登上了央視;2002年,第二代調和油上市,金龍魚造了一個“平衡脂肪酸”的概念,“1∶1∶1”的廣告語讓很多人耳熟能詳。


就這樣,金龍魚走進了中國的千家萬戶。


馬來西亞首富的中國資本版圖


在金龍魚發展中,郭孔豐曾一度離開郭氏集團,另立門戶。不過,他並沒有離開糧油行業。2007年,叔侄兩人又將業務合併,便誕生了巨頭豐益國際,即益海嘉裡的母公司。


叔侄二人的業務合併之後,變得更加壯大,益海嘉裡在糧油市場的領先地位,得到了進一步鞏固。


2009年,益海嘉裡油籽壓榨加工量突破了1000萬噸。中國人的廚房和餐桌,逐漸被益海嘉裡的產品包圍。


在大歷史的進程中,郭鶴年抓住了不少機會。在馬來西亞,不管是經營糖業、麵粉廠、做飼料加工,還是延伸到壓榨植物油,市場總是很快就飽和。郭鶴年覺得自己就像淺水中的小魚,只要試圖往下一潛,就會撞到池底,所以,他更喜歡橫向遊動。


中國食用油市場,當然也是郭鶴年眼裡的“淺灘”,所以,他也在不斷地橫向擴展。


2006年,益海嘉裡推出了品牌包裝大米;2009年,推出了差異化的包裝麵粉……從一瓶食用油開始,益海嘉裡建立了中國最大的農產品和食品加工企業之一。


佔領中國人的日常


進入中國30年,金龍魚食用油已經佔領了中國人的餐桌,而益海嘉裡的其他產品,同樣滲透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如果按天計算,益海嘉裡2019年每天的收入就達到4.68億元。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無時無刻都在給益海嘉裡“做貢獻”。


馬來西亞首富的中國資本版圖

河南省鄭州市,益海嘉裡(鄭州)食品工業有限公司


益海嘉裡的主營業務包括兩大板塊:廚房食品,飼料原料及油脂科技產品。


廚房食品是益海嘉裡最核心的業務,按渠道可分為零售、餐飲、食品工業。其中,零售市場主要包括小包裝食用油、大米、麵粉、掛麵、調味品等。


在銷售模式上,其以直銷為主。廚房食品的主要直銷客戶包括沃爾瑪、家樂福等大型商超,鄉村基、真功夫等大型連鎖餐飲企業,美菜、快驢進貨等生鮮電商平臺,好利來等大型烘焙連鎖企業,麥當勞、康師傅、雀巢等大型食品工業企業。


2019年,廚房食品收入高達1087.83億元,佔總營收比例63.90%,是益海嘉裡發展的重心。其中,食用油收入為815.33億元,佔比廚房食品收入為74.95%,是益海嘉裡最核心的產品。


依託食品加工產業鏈,益海嘉裡還涉足了飼料原料及油脂科技產業。


飼料原料產品主要客戶有溫氏股份、新希望、正大、雙胞胎、正邦等飼料生產企業。油脂科技產品的客戶大家更熟悉,如寶潔、立白、納愛斯、藍月亮等日化企業。


2019年,益海嘉裡的飼料原料及油脂科技產品收入為609.54億元。雖然不是最核心的業務,但是這樣的營收規模,同樣不容小覷。我們找個背景板來比一下,在A股食品飲料板塊,白酒巨頭五糧液,同期營收才501.18億元。


截至 2019年12月31日,益海嘉裡已擁有161家境內控股子公司、18家境外控股子公司、22家主要參股公司以及42家分公司。


益海嘉裡是個龐大的綜合體,不像五糧液之於貴州茅臺,這個“龐然大物”在A股找不到業務高度相似的可比企業,但是在各個細分領域,有不少競爭對手。


拿益海嘉裡的起家業務包裝食用油來說,這個細分領域是“一超多強”的格局。益海嘉裡旗下擁有“金龍魚”“歐麗薇蘭”“胡姬花”“香滿園”等諸多品牌,長期保持著行業第一。


這些年,包裝食用油行業也在向頭部市場集中。到2019年,益海嘉裡已經佔據了40%的市場份額。排在第二的中國糧油與第三的山東魯花的市場份額加起來,也遠不如益海嘉裡。


馬來西亞首富的中國資本版圖


在糧油市場,益海嘉裡的規模最大,不過,跟白酒、瓶裝水、乳業等行業相比,糧油行業實在是不賺錢。


從2017年到2019年,益海嘉裡的綜合毛利率為8.42%、10.21%和11.40%,主要是因為主營業務收入對應的成本主要為原材料,原材料成本佔總成本的90%左右,使得毛利率較低。


畢竟,糧油關乎國計民生,不可能像白酒一樣瘋狂提價。


益海嘉裡也在風險因素中提到,原材料價格的波動,會極大可能影響公司的盈利水平。


郭氏家族資本版圖


雖然金龍魚品牌盡人皆知,但是馬來西亞首富郭氏家族很神秘,很少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


益海嘉裡此次衝刺IPO,才讓人們管窺到了這個馬來西亞首富家族資本版圖的一隅。


招股說明書顯示,益海嘉裡的背後是豐益國際與闊海投資。其中,闊海投資是由益海嘉裡員工及其他第三方共同成立的內資企業,成立的目的,是在糧油加工產業所涉及的國產原糧和油料貿易、第三方物流及動力煤貿易領域開展業務。


馬來西亞首富的中國資本版圖


豐益國際是郭氏家族在新加坡的上市公司,早在2006年8月就已上市,主要業務包括棕櫚及月桂酸油、油籽和穀物、糖、肥料和船舶租賃四大板塊。


2019年,豐益國際實現營收426億美元,其中,中國區業務貢獻了238億美元,佔比超五成;總淨利潤為12.9億美元。在2020財富世界500強中,豐益國際排在第285位。


如今,豐益國際幾乎已與全球“四大糧商”——美國ADM、美國邦吉、美國嘉吉、法國路易達孚齊名。此外,ADM還是豐益國際的股東之一,也是其供應商之一。


益海嘉裡此次衝刺A股,相當於豐益國際將中國區糧油業務分拆出來“中國化”。


馬來西亞首富的中國資本版圖


其實,益海嘉裡只是豐益國際的一角,而豐益國際又只是郭氏家族資本版圖的一角。


在郭氏家族中,光上市公司就有數家,如在港股上市的香格里拉(亞洲)、嘉裡建設、嘉裡物流。香格里拉(亞洲)與嘉裡建設是各大香格里拉酒店、嘉裡大酒店、嘉裡中心等背後的物業公司;嘉裡物流橫跨亞洲、歐洲、美洲……


2019年,香格里拉(亞洲)營收24.31億美元,股東應占淨利潤1.52億美元;嘉裡建設營業收入為180.25億港元,股東應占溢利為68.97億港元;嘉裡物流營業收入為411.39億港元,股東應占溢利為37.88億港元。


郭鶴年雖然蟬聯著馬來西亞首富,但畢竟年事已高,很多業務都已交給晚輩們打理。比如,女兒郭惠光是香格里拉(亞洲)董事會主席;兒子郭孔華是嘉裡物流的董事會主席,同時還是嘉裡建設的董事會副主席兼行政總裁。


益海嘉裡一直由郭孔豐打理,身兼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長。


郭孔豐似乎對中國市場格外看好,投資力度在不斷加大。今年6月,益海嘉裡在重慶投資的食品深加工項目舉行了奠基儀式,項目總投資4億元。


益海嘉裡此次創業板IPO預計募集資金達138.7億元,也主要用於擴大產能和佈局產業鏈。


不過,益海嘉裡在A股上市,最主要的目的並不是融資。


益海嘉裡總裁穆彥魁表示,益海嘉裡在國內上市最主要的目的在於,上市之後,益海嘉裡能順理成章地變身為一家地道的國內企業,“擺脫外資身份的限制”。


2018年年底時,郭孔豐就說,“未來三五年,豐益國際將增資中國300億元,這相當於過去我們投資中國的總和。”


這和頻繁從大陸撤資的李嘉誠,倒是形成了鮮明對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