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袋快餐盒請投進“藍色桶”海滄啟動“低值可回收物”收運試點

塑料袋快餐盒請投進“藍色桶”海滄啟動“低值可回收物”收運試點

未來海岸社區的各垃圾投放點都新增了一個藍色垃圾桶。

  廈門網訊(文/圖 廈門晚報記者 李曉輝 通訊員 曾逸菲)一次性餐盒、奶茶杯、塑料袋等原來都被作為其他垃圾,扔到黃色垃圾桶裡。而今後在一些社區,這些生活垃圾作為“低值可回收物”,得投放到藍色垃圾桶。昨天是世界環境日,海滄嵩嶼街道未來海岸社區啟動低值可回收物收運試點,先試先行,探索推進這些可回收物“應收盡收”。居民收集的低值可回收物數量較多,將按市場價有償回收。今年年底,這種模式將在海滄更多社區推廣,使全區可回收物利用率進一步提高。

  【先試先行】

  5個小區開展試點“可回收” 藍色桶增加到3個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未來海岸社區,這裡共有5個小區進行低值可回收物收運試點,分別為鷺景灣、浪琴灣、碧海灣、藍月灣一期和藍月灣二期。啟動儀式上,嵩嶼街道、小區物業、小區業委會和城建集團市政中心等都表示,將支持未來海岸開展低值可回收物收運工作。

  活動現場還開展了低值可回收物收運宣傳。“奶茶杯、外賣快餐盒、紙杯都是可回收物,那我家裡的其他垃圾通常就只剩下紙巾、紙尿布了。”未來海岸居民餘女士說,打算在家增設一個可回收物桶,專門裝塑料袋、一次性紙杯等低值可回收物。“我要認真學習新的分類方式,並帶動鄰居做好生活垃圾分類。”小區業委會代表吳佳順說。

  記者走訪試點的小區發現,在各個垃圾分類投放點,原先收集可回收物的藍色桶只有2個,現在都增加到3個。不僅如此,黃色的其他垃圾桶也“瘦身”變小了。“為應對低值可回收物投放量的增多,小區前期先增加1個藍色桶,後期會根據需要再做調整,黃色桶接下來也將相應減少。”未來海岸小區物業管理處負責人說,該試點工作需要居民配合,物業將和街道、社區、業主多方聯動,引導居民做好垃圾分類工作。

  記者瞭解到,試點工作開展前,海滄已對生活垃圾分類督導員進行了培訓,今後還將對其他社區、小區物業和督導員等進行培訓。浪琴灣小區生活垃圾分類督導員李美娟說,隨著低值可回收物的收運,許多“其他垃圾”都變成了“寶貝”,今後她會指導居民把這些“寶貝”挑出來,裝進藍色桶裡。

  【集中處理】

  生活垃圾中低值可回收物最多 由專業環保企業回收處理

  “每個家庭產生的生活垃圾中,一次性餐盒、紙杯、奶茶杯、泡沫箱、塑料袋等低值可回收物數量最多。”海滄區垃分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此前很多低值可回收物因為無法有效回收處理,只能作為其他垃圾扔掉。今後,這些可回收物都將應收盡收,由專門企業進行回收處理,減少焚燒、填埋等處理方式。

  海滄通過政府與企業合作,邀請有資質的陸海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試點回收未來海岸的低值可回收物。物業集中收集後,由城建集團市政中心可回收物收運隊收運,然後交由陸海環保公司分類處理。

  對居民收集整理的數量較大的低值可回收物,企業將予以有償回收。收運單位每天將價格發給社區和物業,居民可自行聯繫物業,由物業代購,隨後交給城建集團收運隊。居民也可以在城建集團定期收運現場交易。對於數量較小的,居民可將低值可回收物直接投放到藍色垃圾桶,投放前需將餐盒、紙杯裡的剩飯菜、液體等倒乾淨。

  【應收盡收】

  可回收物應分盡分、應用盡用 實現生活垃圾減量提升利用率

  近年來,海滄通過可回收物“應分盡分”“應收盡收”“應用盡用”等方式,探索、提升全區可回收物利用率,實現生活垃圾減量。

  從2016年開始,海滄就在生活區各小區試點開展“資源回收日”活動,由海滄城建集團派出收運團隊,進入各小區宣傳垃圾分類,引導居民做好垃圾減量,並以市場價收購居民家中的紙皮等可回收物。例如天湖城小區,每週六下午在8號崗亭附近進行統一回收。目前,海滄共有30個小區開展“資源回收日”活動,為市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提升了居民做好垃圾分類工作的積極性。

  海滄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開展低值可回收物試點,是海滄落實《2020年廈門市垃圾分類工作要點》,在垃圾分類工作過程中探索的新模式,將有助於居民進一步做好生活垃圾減量。前期先通過政府與企業合作的方式,在個別小區先行試點,接下來再逐步推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