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農村垃圾分類“時尚”又“智慧”

圖片

“90後”小哥每天挨家挨戶收運垃圾。南報融媒體記者 顧小萍攝

南報網訊 (融媒體記者 顧小萍 通訊員 曲茜)在主城64個小區、101家單位本月起先行先試垃圾分類的同時,農村地區的垃圾分類也在緊鑼密鼓地推動。農戶如何進行垃圾分類?記者近日在棲霞區龍潭街道太平村社區探訪時看到,第三方專業公司包乾這裡的垃圾分類,“90後”垃圾小哥每天上門收運。村子裡還來了無接觸智能垃圾分類房,掃掃共享垃圾袋二維碼,即可投放可回收垃圾。

可爛+不可爛,農戶分起來不費勁

粉牆黛瓦、綠樹紅花,時下的龍潭街道太平村美不勝收。這個去年整治一新的美麗鄉村住著640多戶居民,不僅汙水收集設施全覆蓋,實現了汙水不下河,家家戶戶門口還多了一個組合式分類垃圾桶,一邊是收集菜幫菜葉、剩飯剩菜的廚餘垃圾桶,另一邊是收集食品盒、保鮮袋、廢棄紙巾、破碎陶瓷的“其他垃圾”垃圾桶。“對農戶而言,每天的分類其實很簡單,即可爛+不可爛,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則定期有人上門回收。”太平村黨支部書記趙鏡介紹。

“原來垃圾亂扔,又髒又影響形象,家門口有了這個垃圾桶,我們天天認認真真分好,每天早晨6點左右,就有人來收走,環境越來越好,誰也不想破壞。”農戶趙鳳珠告訴記者,因為環境搞得好,她家門前還多了個“金字招牌”——美麗庭院。

專業公司包乾,“小哥”沿戶收運

主城區推動垃圾分類,不僅招募了大量志願者,城市治理公眾委員、社工等都積極投入,在垃圾收集房邊指導居民如何分類。在太平村,除了村領導、志願者上陣,還請來了一家專業公司南京易聯瑞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每天沿戶收運垃圾的是3位“小哥”,村民們習慣喊他們“垃圾小哥”。

“小哥”每人包乾200戶左右,“95後”陳濤是其中之一。陳濤告訴記者,他每天6點出門工作,收集垃圾時都會細細看一下農戶們有沒有分類到位,如果這戶人家分類比較正確,就掃一下居民積分卡二維碼,積分會隨即累積到積分卡里。積分可以兌換生活用品。

記者瞭解到,為了確保垃圾不混裝、不混運,運往垃圾中轉站的垃圾運輸車上都安裝了智能化可追溯系統,拍照驗收、稱重計量、運送路線等,全部可以用手機一鍵操控。

智能垃圾分類房實現無接觸投放可回收物

撤掉垃圾桶,建成垃圾房,實現定時定點投放,是64個小區本月啟動垃圾分類先行先試的路徑。在太平村,也有一個拼裝的“高大上”垃圾房。記者看到,垃圾房的牆上掛了一排共享垃圾袋。掃描一下垃圾袋上的二維碼,通過註冊登記,便可以取下一隻垃圾袋。“村民把垃圾袋拿回家後,裝滿可回收物,比如紙箱、塑料瓶等,再放入智能垃圾房內。工作人員便可以通過二維碼瞭解是哪個農戶投放,並進行核算,將產生的金額直接返現到村民賬戶。”易聯瑞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靜告訴記者,這樣的垃圾回收實現了無人化接觸模式。對於不會操作或無法操作的村民,還有專人現場指導。

棲霞區城管局垃圾分類辦公室負責人趙超介紹,這種垃圾分類房已經在邁皋橋街道10個小區和龍潭街道3個區域投放。現在小區在試行撤桶建房,垃圾房選址難的部分小區,將採取這種可移動吊裝式智能垃圾房。

趙超說,棲霞區有3個涉農街道,其中龍潭街道和八卦洲街道都有各自的可腐爛垃圾有機處理中心,實現了生活垃圾的閉環處置。“下一步我們會逐步弱化督導員的作用,讓居民真正自願自覺地參與到垃圾分類當中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