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我國基礎教育做到了嗎?

等待燦爛春天


顯然沒有做到[捂臉]

我們國家最優秀的人,有幾個在做基礎教育呢[笑哭]我們的教育機制還需要完善,就像前幾天碰到的那個問題,北大博士畢業教小學,我覺得沒問題了。

還是因為世俗,我們總覺得高學歷高層次的人才去小城市小單位去基層都是浪費,可是人不都是從基層一步一步爬出來的。


Britney423


沒有做到,而且在目前社會狀態下不可能做到。原因主要在於以下三點:

一,根深蒂固的觀念。“學而優則仕”是歷史深刻的影響,當今幾乎成了“潛規則”,哪有最優秀的人跑到基礎教育階段去做老師?

二,經濟社會的配置。在改革開放尤其自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來,最優秀的人幾乎都被高薪誠聘的單位給招走了,再也找不到最優秀的人到基礎教育階段來當老師了。

三,教師待遇的影響。儘管近幾年來對教師工資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但是教師工資尤其是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師與同等學歷所能參加的工作行業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這一點就很難吸引到最優秀的人到基礎教育階段來當老師。

總之,在我國基礎教育階段,要想“用最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得以實現,還真的是任重道遠。


碧山人2012


不需要。狀元的老師就是狀元嗎?狀元教出的學生也一定是狀元嗎?很顯然都不一定。很多狀元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銷聲匿跡了。

你說的用最優秀的來培養更優秀的人,也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頂級高校培養的學生來從事基礎教育。這是一種資源浪費,這些學生應該去從事科研工作。

這是優秀的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因為智商、智力和視野都要超出一般人,他們學習是很輕鬆的。基礎教育階段最有潛力的就是正常智商的同學經過培養和訓練,推動他們飛躍。

這也是很多清華北大的學生,並不感恩母校,他們認為能夠考上是自己努力的結果,理所當然的。

真正到基礎教育階段做老師的,都是我們普通本一、普通本二的學生,他們深同感受,在基礎教育求學階段,經過後天的努力,奮發圖強,努力拼搏,終於考上了大學。他們對於勤奮苦讀有著切身的感受。基礎教育階段倡導的就是勤學苦練,奮發努力。

正因為這樣一大批有潛力可挖的學生才成長起來。畢竟正常智商的人群是整個社會群體中數量最龐大的。也是社會各行各一種最需要的人群。

當然在整個社會構成中,必須要有超群卓凡的高智商人群,也需要服務於社會各個方面的普通勞動者,更需要在基層從事操作工作的技術工人。各種人才在社會構成中形成了人才金字塔。

這種社會現象在歷史長河中,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化的現象,成為一種教育教學的規律。用最優秀的人去培養更優秀的人,理論上是可行的,現實中常常又無法做到。

選擇是雙向的,最優秀的人常常對工作環境、年薪、發展前景有更高的要求。這是基礎教育無法提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