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我国基础教育做到了吗?

等待灿烂春天


显然没有做到[捂脸]

我们国家最优秀的人,有几个在做基础教育呢[笑哭]我们的教育机制还需要完善,就像前几天碰到的那个问题,北大博士毕业教小学,我觉得没问题了。

还是因为世俗,我们总觉得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去小城市小单位去基层都是浪费,可是人不都是从基层一步一步爬出来的。


Britney423


没有做到,而且在目前社会状态下不可能做到。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三点:

一,根深蒂固的观念。“学而优则仕”是历史深刻的影响,当今几乎成了“潜规则”,哪有最优秀的人跑到基础教育阶段去做老师?

二,经济社会的配置。在改革开放尤其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来,最优秀的人几乎都被高薪诚聘的单位给招走了,再也找不到最优秀的人到基础教育阶段来当老师了。

三,教师待遇的影响。尽管近几年来对教师工资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但是教师工资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与同等学历所能参加的工作行业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这一点就很难吸引到最优秀的人到基础教育阶段来当老师。

总之,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要想“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得以实现,还真的是任重道远。


碧山人2012


不需要。状元的老师就是状元吗?状元教出的学生也一定是状元吗?很显然都不一定。很多状元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销声匿迹了。

你说的用最优秀的来培养更优秀的人,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顶级高校培养的学生来从事基础教育。这是一种资源浪费,这些学生应该去从事科研工作。

这是优秀的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因为智商、智力和视野都要超出一般人,他们学习是很轻松的。基础教育阶段最有潜力的就是正常智商的同学经过培养和训练,推动他们飞跃。

这也是很多清华北大的学生,并不感恩母校,他们认为能够考上是自己努力的结果,理所当然的。

真正到基础教育阶段做老师的,都是我们普通本一、普通本二的学生,他们深同感受,在基础教育求学阶段,经过后天的努力,奋发图强,努力拼搏,终于考上了大学。他们对于勤奋苦读有着切身的感受。基础教育阶段倡导的就是勤学苦练,奋发努力。

正因为这样一大批有潜力可挖的学生才成长起来。毕竟正常智商的人群是整个社会群体中数量最庞大的。也是社会各行各一种最需要的人群。

当然在整个社会构成中,必须要有超群卓凡的高智商人群,也需要服务于社会各个方面的普通劳动者,更需要在基层从事操作工作的技术工人。各种人才在社会构成中形成了人才金字塔。

这种社会现象在历史长河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现象,成为一种教育教学的规律。用最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理论上是可行的,现实中常常又无法做到。

选择是双向的,最优秀的人常常对工作环境、年薪、发展前景有更高的要求。这是基础教育无法提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